首页> 中文学位 >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策略研究——以上海市Q区小学数学为例
【6h】

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策略研究——以上海市Q区小学数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1 研究的缘起

1.1.1 基于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学业评价变革

1.1.2 绿色指标中对评价改革的呼吁

1.2 文献综述

1.2.1 表现性评价国外文献综述

1.2.2 表现性评价国内文献综述

1.3 综合评述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的意义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第2章 表现性评价的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2.1 表现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2.1.1 建构主义理论

2.1.2 多元智能理论

2.1.3 自主学习理论

2.1.4 发展性教学理论

2.2 概念界定

2.2.1 学业评价

2.2.2 表现性评价

2.2.3 表现性任务

第3章 Q区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的现状调查

3.1 调研目的

3.1.1 调研方法和内容

3.1.2 调研目的

3.2 问卷设计

3.2.1 样本选择

3.2.2 问卷项目

3.3 统计学处理

3.3.1 频率分析

3.3.2 信度检验

3.2.3 结构效度检验

3.4 样本分析及结果

3.4.1 数学表现性评价的掌握情况

3.4.2 数学科目的学业评价情况

3.4.3 目前教学中的棘手问题

3.4.4 对教育教学评价的期望

第4章 表现性评价实施步骤

4.1 准备阶段

4.1.1 基于课程标准明确评价目标

4.1.2 课程目标分解技术

4.1.3 设计表现性任务

4.1.4 设计评分规则

4.2 实施阶段

4.2.1 将教学活动调整成表现性任务

4.2.2 帮助学生理解评分规则

4.2.3 充分利用评分规则提供及时的、持续的和有效的活动指导

4.3 总结阶段

4.4 案例呈现

4.4.1 方案设计

4.4.2 活动目标

4.4.3 活动准备

4.4.4 活动过程

4.4.5 总结与反馈

第5章 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策略

5.1 表现性评价策略的特点

5.1.1 利用接近真实的任务来开展评价活动

5.1.2 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性

5.2 评价主体多元化策略:学生评价走向合理化的关键

5.2.3 学生互评--欣赏他人、取长补短

5.3 分层评价策略:通过学生在学习中的反馈进行表现性评价

5.4 量表评价策略:使用省时省力

第6章 研究结论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6.1 研究结论

6.2 教师在开发表现性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6.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由于传统纸笔测验检测不了应该处于课程核心地位的丰富而复杂的任务。与它相对的,或说是在整个评价体系中,作为传统纸笔测验补充的评价方法,就是当前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特别受重视的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
  事实上,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评价方法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引起人们关注的是在当前的评价改革中对表现性评价的强调,并以此来支持系统的改革目的,从而改变教学与课程、学生的学习。其假设是表现性评价能促进教与学的过程,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人们积极探索、努力实践表现性评价,也正是认为表现性评价具有这些潜力:能够检测传统纸笔测验难以检测的高级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等重要教育结果;而且,在很多教育者看来,相对于传统的纸笔测验而言,表现性评价更能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构成积极的影响。同时,更能促进标准—教学—评价的一体化,从而为教师的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课堂教学中实施的表现性评价任务就是基于传统纸笔测试不了的那些目标来设置的,这样的任务也就是检测处于课程标准的核心的目标。因此,学生完成评价任务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学习过程。
  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策略进行具体分析。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在对学业评价、表现性任务以及表现性评价现状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形成了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策略研究的基本思路。通过问卷星和SPSS软件,选取一线数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了解他们使用表现性评价存在的棘手问题和建议,为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研究发现,大多数教师对表现性评价并不陌生,但在设计表现性任务和应用表现性评价的经验并不多。评价促进教学的关键因素是在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评价的情况来推论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从而基于数据做出下一步决策,此即为“数据驱动的教学”。根据学习结果所设计的表现性任务和明确规定的评价指标使得教师的推论简单易行,并且可靠有效。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推论的结果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从而调整自己的评价。表现性评价的实施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准备阶段主要分为明确评价目标、设计表现性任务和设计评分规则三个部分;实施阶段主要分为将教学活动调整成表现性任务、帮助学生理解评分规则和充分利用评分规则提供及时、持续以及有效的活动指导;总结阶段要对存在的问题不足之处要及时纠正。通过案例研究《让事实说话》,通过统计班级学生最喜欢的精灵翅膀,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所学的统计知识设计表现性任务。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分类计数、数据呈现等统计过程;独立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能够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教师对活动动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提出方法、不怕困难和辛苦和懂礼貌)、合作交流(主动与同学合作、乐于帮助同学、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对班级和小组的学习有贡献)、学习技能(活动方案构思严谨准备充分、灵活熟练地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绘制美观)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和最后的感想六个部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
  为了给学生学习更大的动力,采用更合适的学习方法,表现性评价策略应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和任务运用不同的评价策略,促进学生学习进步,让学生更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经历某些数学过程,从而丰富认知结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