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制氢产甲烷一体化工艺及设备开发
【6h】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制氢产甲烷一体化工艺及设备开发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课题来源

1.2 课题背景

1.2.1厌氧发酵与生物能源

1.2.2历届世博会废弃物处理

1.2.3餐厨垃圾特性及其处理

1.3研究目的、意义、内容与创新之处

1.3.1研究目的和意义

1.3.2研究内容

1.3.3创新点

1.4主要技术路线

第2章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综述

2.1餐厨垃圾产生量

2.2餐厨垃圾处理处置技术

2.2.1厌氧发酵处理

2.2.2发酵生物制氢

2.2.3好氧生物处理

2.2.4饲料化处置

2.3发酵生物产氢原理与技术进展

2.3.1发酵产氢途径

2.3.2发酵产氢历程

2.3.3发酵产氢微生物与环境因子

2.3.4发酵产氢基质类型

2.3.5发酵产氢最新进展

2.4厌氧反应器技术进展

2.4.1厌氧反应器发展历程

2.4.2厌氧反应器专利查新

2.4.2厌氧反应器发展趋势

第3章试验材料与装置及分析方法

3.1材料与方法

3.1.1试验材料

3.2.2试验装置

3.2.3分析方法

第4章单组分有机质产氢发酵小试研究

4.1试验设计

4.2添加碱性废水与铁粉对单一组分有机质产氢发酵的影响

4.3添加CaCO3对单一组分有机质产氢发酵影响

4.4添加NaCl对单一组分有机质产氢发酵影响

4.5讨论

4.6小结

第5章餐厨垃圾产氢发酵小试研究

5.1试验设计

5.2含水率和碱性添加剂对餐厨垃圾产氢发酵的综合影响

5.3矿化垃圾和碱性添加剂协同作用对餐厨垃圾产氢发酵的影响

5.4小结

6.1试验设计

6.2试验结果

6.3小结

第7章产氢发酵残渣甲烷发酵小试研究

7.1试验设计

7.2产氢残渣静态甲烷发酵试验

7.3产氢残渣动态甲烷发酵试验

7.4 讨论

7.5小结

第8章10L制氢反应器开发与设备参数优化研究

8.1引言

8.2试验装置与过程

8.2.1试验装置

8.2.2试验过程

8.3进料方式的选择

8.4长径比的确定

8.5回流比的确定

8.6转速及搅拌时间的确定

8.7最佳运行工况下的底物分析

8.8 与常规CSTR反应器的对比

8.9 讨论

8.9本章小结

第9章联合产氢产甲烷一体化设备开发与试运行

9.1螺旋推流滚筒式产氢反应器的开发

9.2联合产氢产甲烷装置设计

9.2.1装置比选

9.2.2装置参数设计

9.2.3产氢产甲烷联合工艺组建

9.3联合产氢产甲烷一体化设备试运行

9.3.1试验装置

9.3.2试验安排

9.3.3试验结果

9.3.4讨论

9.4小结

第10章联合产氢产甲烷工艺现场运行研究

10.1试验装置与过程

10.1.1试验装置

10.1.2试验过程

10.2试验结果

10.3讨论

10.4小结

第11章餐厨垃圾产氢产甲烷处理厂设计与运行管理

11.1餐厨垃圾产氢产甲烷处理厂设计

11.1.1分选及油回收单元

11.1.2预处理单元

11.1.3发酵单元

11.1.4出料与脱水单元

11.1.5生物气体净化单元

11.2设备与投资

11.2.1工艺设备

11.2.2投资估算

11.2.2成本估算

11.3小结

第12章结论和建议

12.1结论

12.2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餐厨垃圾产量日益增长,其对环境安全影响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从环境友好及废物资源化的角度,厌氧发酵技术是对其进行科学处理的较佳选择。因而,为了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的产业化进程,进行餐厨垃圾产氢产甲烷处理的可行性及其系统工艺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此外,氢能是未来最具潜力的可替代能源之一,随着厌氧生物产氢技术研究的深入,利用有机废物产氢、产甲烷,进行资源回收的理念已逐步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积极对其展开研究探索,具有重要的技术与理论发展意义。 本文首先研究了糖类、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等单一有机组分产氢发酵的可行性,以此开展餐厨垃圾产氢发酵的小型条件试验,并且研究了产氢发酵残渣进行甲烷发酵的可行性。为解决由于餐厨垃圾酸化给产氢过程带来的影响,开展了现场酸化餐厨垃圾实验室批式产氢发酵摇瓶试验。针对现有厌氧反应器的不足,开发了小型滚筒式厌氧反应器。依据该反应器运行试验结果优化滚筒式反应器结构,并对其内部扬板结构进行改进,开发出螺旋推流滚筒式厌氧反应器(SPFRD)。从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的产业化角度出发,构建了联合产氢产甲烷成套设备,而后进行了产氢产甲烷工艺试运行试验。最终,采用对接种污泥进行热休克处理的手段来富集产氢菌,保证联合产氢产甲烷工艺的顺利进行。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添加碱性废水可缓冲体系的pH,对米饭和芹菜的产氢总量分别提高0.17倍和7.33倍。添加0.4 g碳酸钙/40 g基质后,米饭发酵,氢气累积产量提高3.41倍。而对于鸡蛋和肥肉产氢发酵而言,添加碳酸钙未能显著改善反应体系的产氢效果。对于米饭产氢发酵来说,NaCl添加浓度为3 g/L系列(合1.3×10—3g/kg底物)时的产氢效果最好,较不添加NaCl提高约37.8%。但对于不同底物进行产氢发酵,其最佳的NaCl浓度有所不同。 (2)90%的含水率和添加适当的碱性添加剂可促进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氢过程,氢气产量提高81%。在矿化垃圾与碱性添加剂的协同作用下,对餐厨垃圾与污泥进行联合产氢发酵获得最大的氢气浓度为41%,氢气产率为96.1mL/gVS。水解反应不是餐厨垃圾产氢发酵的限制性步骤,中间产物有机酸进一步发酵转化为气相是产氢反应的限制性步骤。 (3)污泥接种率为60%时,残渣进行静态甲烷发酵获得最高甲烷产率为441.31 mL/gVS。产氢残渣动态甲烷发酵过程中,随着残渣进料负荷增加,甲烷产生量先升高再下降。低负荷下,提高负荷量可提高甲烷产量,但负荷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负荷时,残渣甲烷产量迅速下降。本次试验得到残渣甲烷动态发酵最大负荷为52 kg/L/d,此时获得甲烷平均产率为370.36 mL/gVS。 (4)逐渐增加负荷的进料方式有利于小型滚筒式反应器建立稳定的产氢体系,维持较高的产氢能力。小型滚筒式反应器最佳的运行工况为长径比8:1、回流比0.5、转速20 rpm。在此运行条件下,小型滚筒式反应器内氢气浓度可稳定在45%左右,产氢量可维持在100~120 mLH2/gVS水平,且可维持稳定运行680 h(28 d)。与滚筒推流式厌氧反应器相比,CSTR反应器在产氢量、氢气浓度、持续时间、以及产氢速率方面,均与其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产氢量的差距达到了5倍以上。 (5)对10 L小型滚筒式产氢反应器内部扬板结构加以改进,开发出螺旋推流滚筒式厌氧反应器(SPFRD),其内部物料流态呈螺旋推流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应器的比选构建联合产氢产甲烷工艺。联合产氢产甲烷工艺试运行情况表明,虽然甲烷罐甲烷的浓度保持在58%以上,但由于物料特性的差异,添加碱性添加剂未能达到预期的产氢效果,产氢罐氢气的浓度基本维持在1%左右,最高10%左右。摇瓶试验表明,通过热处理污泥富集产氢菌对于酸化程度高的现场餐厨垃圾产氢发酵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6)在联合产氢产甲烷30 d的运行试验中,SPFRD产氢罐内氢气的浓度基本保持在37~42%左右。进料负荷为20 kg/m3/d、30 kg/m3/d、50 kg/m3/d餐厨垃圾时,产氢体系获得的氢气表观产率分别为45.30 mLH2/gVS、40.04mLH2/gVS、28.71 mLH2/gVS。CSTR甲烷发酵罐内,甲烷的浓度基本维持在50~55%左右。进料负荷为17 kg/m3/d、25 kg/m3/d、42 kg/m3/d餐厨垃圾产氢出料时,CSTR甲烷罐获得的甲烷表观产率为216.32 mLCH4/gVS、189.42mLCH4/gVS和130.32mLCH4/gVS。SPFRD产氢罐内体系的pH维持在4.5~5.5之内:CSTR甲烷罐体系的pH基本维持在6.8~7.0左右。中试联合产氢产甲烷工艺可消除进料负荷提高对pH的影响。 (7)设计了处理规模为10t/d的餐厨垃圾联合产氢产甲烷处理厂,给出了主体发酵设备的尺寸以及相关的运行参数。通过对餐厨垃圾处理厂经营成本的核算,发现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率的前提下,政府对餐厨垃圾至少需要补贴111.3元/t才能保证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