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半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6h】

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半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英文注释表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2 使用材料

2.3手术方法

3 研究方法

3.1 观察指标

3.2 疗效评定

4 研究结果

4.1一般资料的统计学处理

4.2各项指标的对比

4.3 临床结果总结

5.讨论

5.1 股骨颈的解剖特点

5.2 高龄股骨颈骨骼的结构特点:

5.3内分泌与老年骨质疏松:

5.4高龄股骨颈骨折与运动功能障碍:

5.5 股骨颈骨折的受伤机制:

5.6 高龄股骨颈骨折的诊断及分型:

5.7 高龄股骨颈骨折治疗的理念:

5.8 手术时机的选择:

5.9 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的优势、适应证及禁忌证:

5.10 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手术体会:

5.11 两种人工假体固定方式的优缺点:

5.12 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5.13 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5.14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5.15 预防跌倒和髋外侧保护垫的使用:

6.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半髋(双极股骨头)置换在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2月3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收治的7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53例共53髋,均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按照手术方式分为骨水泥组和非骨水泥组。其中骨水泥组23例23髋,其中男9例9髋,女14例14髋,平均年龄:81.52±4.96岁;非骨水泥型组30例30髋,其中男11例11髋,女19例19髋,平均年龄:79.70±3.43岁。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62±1.79个月。对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总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方面进行随访和比较。
  结果:随访期间:1)骨水泥组及非骨水泥组均无死亡病例。2)手术时间比较:非骨水泥组手术时间明显小于骨水泥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术中及术后总出血量:骨水泥组平均出血734.57±77.88mL,非骨水泥组平均出血量684.00±87.69mL,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术后并发症:骨水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39%,非骨水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67%;非骨水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大于骨水泥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5)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切口感染,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假体松动及翻修。
  结论:两种固定方式的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均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相比骨水泥型假体能更早的恢复关节的功能,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短并发症较少;非骨水泥型假体手术操作简单,术中相对比较安全。两种方法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