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和遗传性FXI缺陷症分子发病机制研究
【6h】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和遗传性FXI缺陷症分子发病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

第一部分 两个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基因突变检测及分子发病机制研究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一个遗传性FXI缺陷症基因突变检测和分子发病机制研究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已发表文章

致谢

发表文章和参加学术会议目录

展开▼

摘要

遗传性疾病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也称Osler-Weber-Rendu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本文对两个HHT家系的临床表现和遗传缺陷进行分析,并对其分子发病机制做了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ALK-1基因的无义突变C1435T(Arg479Stop)和错义突变G1232A(Arg411Gln)是国内首次报道的导致HHT2的基因突变。错义突变G1232A(Arg411Gln)导致ALK-1蛋白分子空间结构的改变,无义突变C1435T(Arg479Stop)导致截短型蛋白的形成。 2.ALK-1基因体外表达研究发现这两种突变蛋白均不能表达于细胞膜上,表明单倍体功能不全(haploinsufficiency)是HHT的分子发病机制。 3.FXI基因IVS J-4delgttg剪切位点突变是一种国际首次报道的突变,该突变导致受位剪切位点不能被识别,使得第11外显子连同第10内含子一起被剪切掉,这是一种新的F11基因剪切位点突变。 4.FXI基因体外表达研究表明分泌障碍和细胞内降解加速,是FXI基因IVSJ-4delgttg突变引起FXI缺陷的分子发病机制。

著录项

  • 作者

    谢爽;

  •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 学科 内科学(血液病)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王鸿利;
  • 年度 200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554.02;R596.02;
  •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症; 基因突变; FXI缺陷症; 发病机制; 遗传性疾病; ALK-1基因;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