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设计伦理之灾民安全感的景观设计探究——以4·20雅安雪山村地震灾后重建为例
【6h】

基于设计伦理之灾民安全感的景观设计探究——以4·20雅安雪山村地震灾后重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总论

1.1 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1.1 地震灾后民众心理安全感缺失与心灵抚慰需求

1.1.2 当前景观与景观设计缺少对民众心理安全感的关怀

1.1.3 伦理与主流文化缺失使景观设计亟需设计伦理的研究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伦理概述

1.2.2 应用伦理学与设计伦理

1.2.3 景观设计伦理

1.2.4 设计伦理在实践中应用现状与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2.人的安全感需求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分析

2.1 安全感是人基本的心理需求

2.2 安全感与伦理道德的关系

3.基于灾民安全感的心理分析与我国伦理思想智慧

3.1 地震灾区民众安全感心理分析

3.1.1 突发的压力和心理健康

3.1.2 地震灾害对灾民的长期影响

3.1.3 地震灾害对灾民安全感的影响

3.2 我国传统伦理中的安全感思想智慧

3.2.1 儒家生死安顿之道、命运解读及死亡关怀

3.2.2 宗教伦理的超越之道

4.基于灾民安全感之景观设计伦理构建

4.1 安全感客观物质要素构建解析

4.1.1 基本安全感物质要素构建

4.1.2 普适安全感物质要素构建

4.2 安全感主观精神要素构建解析

4.2.1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安全感

4.2.2 人际交往、互动与安全感

4.2.3 信任与安全感

4.3 基于灾区民众安全感之景观设计伦理体系构建

4.3.1 点、线、面景观设计伦理空间体系

4.3.2 点、线、面防灾减灾空间系统构建

4.3.3 防灾减灾时间层级系统构建

4.3.4 特色性、人本性景观设计伦理本土体系

5.基于灾民安全感之景观设计伦理应用——以雅安市宝兴县雪山村新江组为例

5.1 雪山村基本概况

5.2 雪山村新江组现状分析

5.3 雪山村新江组地震灾后民众安全感调查分析

5.3.1 基本灾情现状分析

5.3.2 灾后民众心理特征分析

5.3.3 小结

5.4 基于雪山村民众安全感的景观设计伦理应用实践

5.4.1 总体规划

5.4.2 基于安全感的紧急避难疏散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5.4.3 基于安全感的雪山新村室外照明设计

6.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工作

展开▼

摘要

5·12汶川地震不仅造成灾区民众生命财产的破坏,而且因地震作为灾害的一种类型,给受灾者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创伤性心理反应非常严重和普遍。4·20雅安地震再次使民众的安全感被挫伤甚至摧毁。心理安全感问题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发展。灾后重建不仅需要建设物质家园,更需要抚慰民众心灵的创伤。人身安全作为人参与社会实践,实现人生价值最重要、最基本的前提,无疑是灾后重建工作人员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景观设计作为灾后重建的一项重要工作,承载恢复和发展灾区社会的责任,担当重建、成长、进步、繁荣甚至便利与美化灾区功能的使者。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景观设计除了物质功能之外,还应具有一种贯穿历史、体现时代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更应该遵循一定的伦理道德。因此,一方面,景观设计营建灾民室外活动空间,构建活动物质环境;另一方面,景观设计伦理影响景观设计具体实践行为和建设结果。景观设计通过设计伦理、道德,形成景观设计文化,为灾民创造恢复安全感、归属感熏陶的空间。当代景观设计伦理在中国5000年华夏文明建设中形成的中国血缘、家庭、情感和文化构成传统特色伦理下赋予新时代和地震灾区新环境的新内涵,将指导和影响景观设计实践并形成新的景观设计伦理。
  安全需要,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位居第二,仅次于生理需求。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安全需要尤为突出。然而,作为人类最基本需要的安全感,如今却成了稀缺品。对食品、信息、医疗、治安、就业等安全感的缺失,导致国人的不安和惶恐情绪与日俱增。目前,景观设计与民众安全感相关性研究较少,景观设计中的伦理维度亟待研究。在地震灾害的背景下,着眼心理、哲学、宗教和风景园林四大学科,对景观设计伦理在地震灾区景观环境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灾后民众安全感的构建与环境景观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基于灾后民众安全感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景观伦理构建的途径。
  本文基于灾区民众安全感,研究了灾后重建中的景观设计伦理体系。首先,从人的安全感需求角度出发,探讨了安全感需求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接下来,进一步研究了灾区民众安全感心理与我国传统伦理中的安全感思想智慧之间的联系。然后,将安全感建构落脚于客观物质要素和主观精神要素的构建,并最终提出了基于灾区民众安全感的景观设计伦理体系。它主要包括以点、线、面景观设计伦理的空间体系,以及特色性、人本性景观设计伦理的本土体系。以期研究成果能够对未来灾后重建及类似灾后民众安全感建构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