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武汉
  • 出版时间: 2013-10-28

主办单位: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以研究工业废弃地的更新重塑方式为出发点,重点探讨工业废弃地如何通过景观的方式,将场地的未来发展与过去的残存历史同时展现出来.从而能使人们在感受积极、开放的未来、现代氛围的同时,能体会到场地原有的强烈的历史气息、文化遗韵.通过景观的途径实现工业废弃地的景观再生,通过设计师精心的巧妙布局与策略,将一片废墟变成了人们期盼已久的现代化公共绿色空间.这也是景观设计师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重要命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这也是工业废弃地改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注重环境保护、实现景观的再次整合、塑造公共空间的新态度.
  • 摘要: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从实证角度出发,在提高总体规划科学性方面将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目前该领域的理论方法研究严重滞后于实践需求.国外保护地领域的管理有效性评估,以及国内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评价,可以提供相关借鉴.通过分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施四个方面的特征,包括规划措施执行、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规划目标实现程度、规划实施外部条件等,尝试构建风景区总体规划实施评价"4层次-5阶段"框架.
  • 摘要:当今风景园林设计领域中,影响设计师的国际先进艺术与本土传统艺术同时共存、彼此冲突并相互融合着.既不在国际化浪潮中迷失自我风格,又不在本土文化中故步自封是设计师面临的共同问题.国际级设计大师罗伯特·布雷·马克斯,积极投身于当时国际先进艺术和本土文化艺术研究中,培养出自身优秀的艺术修养,提炼出适合巴西本土的设计语言,创造出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生命力的景观作品,为人们提供了再研究、再学习的范例.地域性景观需要从本土艺术中汲取图形、色彩、符号等元素,同时需要设计师主动投身于国际先进艺术的研究中进行熏陶,形成自身良好的艺术修养。这样才能从创新的角度,从符合国际先进设计潮流的角度运用这些本土艺术元素,才能创造出符合当代社会审美水平的、具有生命力的地域性景观。
  • 摘要:滨海景观作为特殊的风景园林项目,需要考虑滨海区土壤盐碱、潮汐、海风等因素对园林景观的影响. 本文以秦皇岛海港区西浴场规划设计为例,通过对秦皇岛海岸线现有的开发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场地周边的用地性质,初步寻求场地的差异化定位.为进一步完善场地功能,还针对使用人群进行了调查问卷.作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西浴场必须还要考虑旅游旺季游客的需求,因此项目必须结合城市公交和城市绿道系统考虑.项目还通过采用排盐碱技术处理土壤保证植物成活,慎重选择抗海风、抗盐碱的植物种类等技术手段,使海港区西浴场成为秦皇岛市民展示城市形象的舞台,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海滨都市.滨海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景观界面,往往需要考虑承载部分城市功能,因此城市滨海景观的设计需要考虑城市结构和交通的衔接,以及城市窗口的展示功能,还要有供市民活动的广场,以及商业服务功能的延伸;当然,场地本身的配套服务设施必须设计完善,营造场地舒适宜人的空间,植物景观也是必不可少的。
  • 摘要: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成长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今天,城市、人口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城乡居民对高品质户外空间的需求日趋强烈,对城市规划专业提出了更加艰巨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内容不断扩展、知识难度相应加大,加强当前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建设与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城市规划专业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从知识体系的融合与拓展入手,探讨教学内容及目标的调整,并提出立足于设计思维的转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等措施.课堂教学中设计思维的转换要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重视场地分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设计概念和设计构思,培养创造性思维。
  • 摘要:针对城市特色丧失、"千城一面"等现象,文章在总结古今中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城市尺度下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影响或完善城市空间格局从而塑造城市特色的思路.通过实践经验总结,试图建立起城市尺度下以生态和文化为先导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法体系,即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前期分析,形成更高层面的规划平台,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以景观为视点的规划策略,并以贯穿始终的生态策略作为支撑.人类共同追求的应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以生态和文化为先导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法体系,是被实践所证实的,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的设计方法。
  • 摘要:新城在建设前后,社会结构不断变化,因而社区公共绿地的社会功能往往也发生改变,甚至与规划时的初衷发生背离.通过对于文献的阅读梳理,结合安亭新镇实际案例的走访和调研,对其社区公共绿地的理想社会功能和实际社会功能加以阐述与对比,最终归纳得出:安亭新镇在社区归属感营造和居民邻里关系促进方面较好实现了其预设的社会功能目标,但在自然野趣的生活氛围塑造上没能实现预设目标.
  • 摘要:本文以邯郸市赵苑公园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结合遗址公园的自身特性和特点,分析了遗址公园地域文化的表达原则,探讨了提炼和表达城市遗址公园地域文化内涵,传承历史文脉的地域文化表达方法.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应当突出地域特色,增强遗址公园景观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城市独有的生态文化景观.
  • 摘要:"景观绩效系列"(Landscape Performance Series,简称LPS)系美国风景园林基金会(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undation,简称LAF)于2011年启动的一个全新的研究计划,旨在针对可持续性设计方面杰出的建成项目进行景观绩效的量化,并加以归纳、总结和整理存档.rn 本文首次将这一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计划对国内进行引介,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唐山南湖生态城中央公园两个项目的量化分析为例,通过具体实践来介绍LPS计划的目标、目的、方法、价值以及对于国内景观项目绩效评估的意义.具体地将抽象的可持续性景观绩效整理成量化的数据,并且将其等量转化为日常生活信息让结论更加直观、易懂,并具有普及性。量化的过程中用到一些简便的计算工具及环境基础数据均来自美国官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内景观本土化数据库的建设。数据的收集必须是长期的努力,贯穿项目建设前和建设后的完整过程,从而得到建设前后相互对比的有效数据。LPS这一刚起步的系统的确在推动行业和学科进步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不仅是由于其让抽象概念通过较科学且便捷的方法得以量化,同时也因为该计划有系统地将一系列专业化的信息转化为大众化的通俗语言,使得景观项目的实际价值可以直观地呈现给不同背景的群体。
  • 摘要:土地利用协调规划作为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项,其实际作用一直以来却远被低估.本文从土地利用协调专项规划对于风景资源保护、风景名胜区分区规划(包括功能分区、景区及保护区划分)以及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等三方面的作用,论述其对于风景名胜区规划及其操作实施有效性的地位和意义.
  • 摘要:国际上逐渐兴起以"振兴"为导向的历史文化街区遗产保护思潮.本文通过研究香山买卖街三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机制、功能需求演变,对商业业态类型进行交叉分析,阐述现状发展的态势,提出问题所在.探讨通过商业业态重构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积极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力求从街区的历史文化本质出发,结合现代旅游功能需求,建立一种可操作的商业业态引导模型.进而着力通过主导业态、关联业态、更新业态、配套业态和社区业态五种类型提出规划建议.
  • 摘要:本文以长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长河历史演变过程的研究,归纳出在各历史时期长河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特征,并总结出长河沿岸的历史遗存.在对长河的历史遗存进行现状分析、分布特征和价值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以线性文化游憩空间构建的方式保护河道遗产,传承历史文脉,希望对城市历史河道及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长河线性文化游憩空间的构建要注重重要文化遗产的恢复文化遗产结合绿地的保护、滨水绿色廊道的构建、结合文化特质的线性游憩空间营造。线性文化游憩空间的建设对于长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但有利于遗产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能依托城市河道和滨水绿地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能够在系统、完整的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彰显城市的历史文化特征,增加居民的参与性。
  • 摘要:结合中西方古代动物园发展更迭的背景,通过了解近代西方动物园的发展脉络,梳理总结了中国近代动物园的萌芽、兴起和转型的发展和演进过程.营造方式上从依附于租借公园和私家园林的动物角转变为独立、有公园规划的动物园;管理方式经历了从划地围栏的圈养笼养式到注重动物福利的散养式的变革;建设的目的经历了从仅仅为满足帝王贵族虚荣私欲和侵略者的动物殖民的片面角度扩大到具有民族、民主、自由、科学多层次的内涵和意蕴.近代动物园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园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广东增城绿道是典型的乡土景观型绿道.沿着增城绿道行进,增城的乡土风貌尽收眼底.利用绿道整合构建乡土景观资源是解决当前城乡景观破碎化、孤岛化问题的重要方法.本文以广东省增城市绿道为例,分析增城绿道沿线乡土景观资源的空间布局现状,根据现存问题提出绿道沿线乡土景观资源整合利用策略,以期对同类型绿道建设提供借鉴.绿道与乡土景观资源整合利用要区分绿道的层次,丰富绿道沿途的景观。对绿道沿线乡土景观资源进行评估与分级整理,体现乡土景观资源整合的多样性、整体性和联动性。在依据绿道沿线乡土景观资源评价基础上,对传统农业地区、增江水系网络、历史文化古迹和传统建筑与村镇分布集中的区域作为区域景观网络的关键点和网络节点,划定一定范围的乡土景观保护区,保护和活化传统文化景观斑块的整体格局。对城市绿道的乡土景观资源进行有效的宣传与教育。
  • 摘要:本项目通过对浙西南古廊桥的测绘和三维模型的重建,关注古廊桥的保护和开发,不仅能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利用好古廊桥资源,还能对廊桥保护规划提供依据,为中国古建保护工作提供了参考作用。此外,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该技术在中国古建筑中的认知和分析功能,并制定出合理的工作模式也是追求的目标和开展这个项目的意义所在。本文尝试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浙南廊桥中进行了测绘应用,并与传统的全站仪测绘等技术做了对比研究.作为前沿科技,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在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探索阶段,本项目通过传统测绘法、全站仪测绘法和三维激光测绘法三种不同的方法对浙西南三座古廊桥的测绘,并分析了三种测绘方法和三种方法技术要点之间的不同。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扫描速度快,外业时间短;操作方便,节省人力;所得数据全面而无遗漏;适于测绘不规则物体、曲面造型如石窟、雕塑等;数据准确,精度可调,人为误差影响小;非实体接触,便于对不可达、不宜触对象的测绘;每站耗时固定,便于估算以制订工作计划。
  • 摘要:对六大类型水利风景区分别列举六个实践案例,对现行实施的《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进行深入的剖析.提出随着水利风景区的发展,该标准存在着一定的不适用性;指出根据不同类型水利风景区的风景资源特色,调整、补充和修正原《标准》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使得具有相近资源价值的不同类型水利风景区取得均衡的评价分值,是标准修订的核心内容.
  • 摘要:本文对地域文化影响下的景观轴线进行分析,并以辽阳市河东新城行政礼仪轴线景观设计为例,试图探讨景观轴线在景观营造中所起的作用.设计项目以历史文化元素——"宝相花"图案、历史典故为基础,通过不同的景观空间,营造出具有地域特征的景观轴线.同时行政礼仪轴线给人们一种视觉引导,增强了人们在空间中的体验感,将不同地块串联起来,多角度的展示辽阳城市文化,创造出一种既尊重历史,又尊重地域文化的景观表达方式,达到一种不同空间秩序.
  • 摘要:中国传统养生是古代先民长期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通过长期地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察,总结出的健康宝典.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传统养生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宝贵的财富。园林具有自然居住和精神居住双重意义,既是身体安顿之处,又是让心灵有所寄托、精神有所归宿的地方,并且其的本质又在于精神居住。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其山、水、植物、建筑、装饰等物质构建提供了绝佳的颐养天年的人间仙境,其集诗、书、画、昆曲等艺术于一体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精神的构建,满足了自秦汉时期的君主对于长生不老的生命祈求,以及文人士大夫仕途失意时,对于身心劳顿的生命的寄寓的需求及精神愉悦的自由精神的追求。二者都是在"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哲学影响下,体现的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古典园林中包含的养生智慧,为现代园林更大地发挥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健康长寿的主导作用,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借鉴。
  • 摘要:滨海盐碱地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是一类重要的国土资源.随着沿海城市的不断发展及其相应滨海新区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实施,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滨海地区盐碱地生态景观的营造这一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对盐碱地相关概况展开阐述,在充分分析与梳理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盐碱地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条件等基础上,运用相关生态学原理及设计原则,根据场地不同的盐碱梯度,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不同的生态景观营造策略.不仅对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的生态景观营造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也为华北地区的盐碱地生态建设工作提供了借鉴.
  • 摘要:通过比较中日避难绿地系统建设现状,反思国内在地震灾前预防和灾后修复方面的问题.以防灾绿地系统的建设为主要探讨对象,从构成防灾避难系统的点、线、面要素和各级防灾避难圈来比较中日之间的差异,从日本成熟完备的系统中学习并借鉴。首先要未雨绸缪,系统规划。目前国内只把避难规划作为一项临时性的应急措施,没有有忧患意识,未能形成长效系统的规划,应当学习日本,及时总结大灾大难的经验教训,结合开放空间、公共设施规划,建立避难场所体系。其次要重点突出,形成体系。在分级的避难设施中,要突出重点,即确定固定长效的避难场所,如日本的中小学校就是避难体系中核心的避难所,并通过规划形成避难场所体系。而在中国汝川地区,广大中小学校竟然成为受灾最为严重的灾难所。广场、道路只能作为应急性的避难场所。再次要完善法律,保障实施。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就无法形成统一有序的避难绿地系统,即便有避难规划和场所体系,还需考虑如何保障实施。例如,要将避难训练作为中小学必要的防灾课程,将避难规划公示,让民众有充分的避难意识和逃生常识,建立从政府到社区,从组织到个人的防灾避难紧急预案。
  •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文化与财富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城市风貌被破坏,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本文即聚焦于石河子地区城市发展的文化环境特征,尝试以景观规划作为城市空间整体调控的指导,结合多重学科,以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治理城市边缘化、保持城市安全.石河子市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直辖的县级行政单位,位于新疆北部,项目位于石河子市中部,包括现状石河子市中心城区和北泉镇的部分地区等.通过调整用地布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加强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居住区配套服务设施服务水平,把规划区建设成为石河子市最具军垦特色的、绿化景观优越的,设施完善居住舒适的,生态良性发展的生态城市示范区.规划设计通过优化用地布局;保障公共设施;完善道路系统;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住品质;控制建筑规模;市政工程规划全方位改善居住环境,突出"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城市特色.重要节点设计深入研究场地特点,结合场地环境进行改造,打造城市特色,突出和强化核心节点的纪念空间;依托军垦文化,通过抽象设计,提升景观设施的文化品位,在满足市民休憩活动需求的同时,提升城市广场的活力.
  • 摘要:风景园林艺术与文化属于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受到整个文学与艺术批评的影响相对于文学批评艺术批评甚至建筑批评,风景园林批评由于其综合性复杂性以及实践性与时代性的影响,还处于起步摸索与萌芽阶段.多样性的风景园林评论是其必然的发展方向,因此要未雨绸缪,为多样性的风景园林评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社会环境.多样性风景园林评论的语境营造是每个风景园林设计师、媒体专栏评论家、政府官员和公众都应该肩负的责任,需要由设计师主导、评论家传播、政府控制、公众参与共同营造一个真正自由的风景园林评论空间.
  • 摘要:游戏活动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健康快乐地游戏离不开理想的户外游戏空间.本文从儿童游戏活动的特点入手,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场所发挥的作用,结合游戏形式阐述了游戏中趣味因素的来源.同时进一步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摆脱传统老套的设计模式,利用地形、植物、铺装、景观小品等设计手法的综合运用和创新将各种游戏趣味因素融入到场地中,从而营造出充满趣味、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具有吸引力的儿童游戏活动空间.
  • 摘要:本文以"空间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为线索,着眼于城市生活街区中与人群活动在结构和内容上关系密切的边缘领域.通过对大量发生在边缘空间的行为实例的观察与记录,详细分析了边缘空间所具有的各类行为支持因素和相关行为内容.通过研究,也获得一些针对城市生活街区边缘设计的实际性原则,指导设计以人为重,为其多样的室外活动提供良好的空间及场所.
  • 摘要:随着城市工厂的外迁,许多城市都面临着在废旧工业用地上进行公共绿地的改造建设.本文主要探讨利用废旧工业用地构建城市公共绿地景观.通过对城市中用于绿地改造的废旧工业用地的历史背景、原有地构性质的分析,并借鉴国内外经典案例的分析,从城市景观构成的角度人手,探讨了废旧工业用地的现代绿地景观改造的原则、理论与方法.废旧工业用地的景观改造,要坚持尊重现状、功能性、美观性、生态化、统一规划等原则改造手法有在原有用地的基础上,赋予新的主题思想、营造全新的文化内涵与氛围、根据场地特色与历史文化,对标志性物件进行改造、进行土壤改良。废旧工业用地的种植设计要保留原生态的古木大树、绿化改造分批进行、原工业用地的基地景观与周边景观协调与融合。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