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优化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6h】

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优化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1.1.2 教育教学实际的需要

1.1.3 学生积极学习体验的需要

1.1.4 教学互长的需要

1.2 研究意义

1.2.1 有利于高中生人格特质的培养

1.2.2 有利于师生潜能的激发

1.2.3 有利于落实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1.3 国内外积极心理学应用于教育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2 积极心理学运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

2.1 积极的思想

2.2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调查法

2.3.2 文献法

2.3.3 实验法

2.3.4 数据分析法

2.3.5 案例分析法

2.4 积极心理学在高中教育中的价值

3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3.1 实验对象和时间

3.2 实验变量的控制

3.3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验实施策略和途径

3.3.1 调查分析,初步诊断,制定教学方案

3.3.2 积极教育,构建无恐惧感课堂

3.3.3 构建共学课堂,让学习真正发生的教学策略和途径

3.3.4 采取小组合作形式的课堂教学策略和途径

3.3.5 积极心理学辅导对偏科生学习心理完善的策略与途径

4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的具体举措

4.1 运用积极语言,激发学生积极学习体验

4.2 开设思维课,获得课堂学习“高峰体验”

4.2.1 总结原电池问题的解题模板

4.2.2 打破原电池问题的解题模板

4.2.3 应对自如,获得高峰体验

4.3 积极评价,促进学生自主成长

4.3.1 变“×”为“√”,重在鼓励

4.3.2 改“学习评语”为“温馨提不”

4.3.3 改“终结性评价”为“发展性评价”

4.4 微课展评,培育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4.4.1 展示与动员

4.4.2 明确基本要求和评价方案

4.4.3 学生自主完成

4.4.4 接受点评与打赏

4.4.5 分享与总结

4.5 学生教研,培育学生的学习力

4.5.1 双选产生“Partner”合作伙伴

4.5.2 四人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4.5.3 合作学习小组升级为学生教研组

5.积极心理学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讨论

5.1 结果与讨论

5.1.1 学生成绩分析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5.1.2 讨论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二十世纪末心理学界兴起一种新的研究思潮——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它主要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倡导心理学研究积极取向,培育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注重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提升人们的幸福感[1]。这一思潮直接导致了教育立场的改变,与关注问题的教育立场不同,积极心理学倡导的教育立场则是发展与生长。在以高考应试教育为导向的教学压力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不幸福的,是一种压迫感的教育教学,教室充满着恐惧感,思维发展受到抑制。如果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能以积极心理学倡导的理念设计课堂,多使用积极语言、积极行为,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并给予学生积极的学习反馈,课堂结构就会得到优化,师生的教与学就会获得一定程度的解放,学生被动学习与厌学情绪能获得一定程度的缓解。如何让学生在无恐惧感的心理效应下进行主动学习成为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
  从2015年9月高二文理分科后,本课题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的两个平行班级10、11班(总人数、男女生比例一致,分班综合成绩平均分相差0.01分)做对比实践研究,10班作为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11班为实验组有意识地渗透积极心理学,进行长达一年半的实践研究。主要通过营造无恐惧感教学环境;培育学生自信心与主动合作能力;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完善教学评价方案;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最后以学校和成都市统一诊断性考试成绩,以及编制问卷对学生的幸福感进行调查,进行分析比较。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采用积极心理学理念优化的班级,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的积极体验高于对比班级,特别是学生的自信与学习的主动性实验班级学生明显优于对照班级,在年级和成都市统一考试中,实验班级化学成绩也优于对照组班级。
  本文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为问题提出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为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内涵;第三部分为积极心理学理念下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策略与途径;第四部分为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的具体举措;第五部分,结合相关实验组和对照组相关数据分析,讨论了积极心理学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施过程的反思以及对未来课题的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