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考志愿填报与录取机制研究
【6h】

高考志愿填报与录取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改革目标

1.3 本文贡献和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2. 我国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机制的历史变革

2.1 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实现手段

2.1.1 志愿填报实现手段

2.1.2 录取实现手段

2.2 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2.2.1 志愿填报时间的分类和趋势

2.2.2 各省选择不同志愿填报时间的原因

2.2.3 实时动态志愿

2.3 高考志愿投档方式

2.3.1 投档方式

2.3.2 征集志愿

2.4 志愿设置概览

2.5 本章小结

3. 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分析

3.1 相关文献综述

3.2 三种填报模式孰优孰劣?——基于模特卡罗模拟法

3.2.1 考生的志愿策略

3.2.2 模型设计

3.2.3 参数设定

3.2.4 模拟结果与分析

3.2.5 小结

3.3 实证分析

3.4 实时动态填报志愿

3.4.1 相关研究文献

3.4.2 模型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高考录取机制研究

4.1 相关文献综述

4.1.1 国内文献

4.1.2 国外文献

4.2 学校录取问题的基本原理

4.2.1 学校录取模型

4.2.2 学生最优算法和学校最优算法

4.3 "梯度志愿"与"平行志愿"录取机制的特点

4.3.1 波士顿机制:梯度志愿

4.3.2 分数独裁机制:平行志愿

4.4 不完全信息下"梯度志愿"与"平行志愿"比较

4.5 平行志愿的弊端以及其他录取机制选择

4.5.1 平行志愿的弊端

4.5.2 Gale-Shapley机制

4.5.3 最优交易循环机制

4.5.4 "一档多投"模式

4.6 本章小结

5. 高考录取制度中的其他问题

5.1 论高考招生评价标准——基于微观数据的分析

5.1.1 引言

5.1.2 数据分析

5.1.3 结论和建议

5.2 取消文理分科对考生有益吗?——基于录取率视角

5.2.1 引言

5.2.2 模型设计

5.2.3 比较文理分科前后考生录取概率的变化

5.2.4 志愿填报的影响

5.2.5 结论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