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小城市宜居人口规模研究
【6h】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小城市宜居人口规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城市规模理论

1.2.2 宜居城市理论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城市规模分布中小城市的规模

2.1 小城市的人口规模

2.1.1 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现状

2.1.2 我国城市人口位序-规模分布

2.2 小城市的土地规模

2.3 小城市的经济规模

2.4 宜居城市中的小城市

第3章 小城市宜居人口规模的实证研究

3.1 模型设定

3.1.1 城市劳动力规模模型

3.1.2 城市人口规模模型

3.1.3 城市人口密度模型

3.2 变量选取与数据

3.3 模型估计及结果说明

3.3.1 宜居城市人口规模与人口密度估计

3.3.2 小城市宜居人口规模与密度估计

第4章 新政策及其对宜居小城市城市规模的影响

4.1 户籍政策放开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4.1.1 我国的户籍政策沿革

4.1.2 户籍制度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4.2 土地市场放开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4.2.1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土地政策

4.2.2 土地市场化政策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第5章 小城市人口规模的调整

5.1 小城市规模调整的原因

5.1.1 小城市面临人口迁移压力

5.1.2 城市规模分布不合理

5.1.3 小城市宜居性不足

5.2 促进小城市规模调整的政策建议

5.2.1 促进城市经济增长

5.2.2 改善社会公共服务

5.2.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小城市的发展迎来新的契机,也遇到了新的挑战。建设宜居城市作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一个重点任务,也是小城市发展应当关注的。提高小城市宜居性对于小城市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位序-规模法则测定了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现状,并得出我国城市规模分布不合理问题突出的结论。我国小城市数量少,规模小,经济发展水平低,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弱,严重削弱了小城市的宜居性,降低了小城市的竞争力。
  通过整理2005年到2014年-10年间的宜居城市排名数据,可以看到我国宜居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强的地区,并且多为大中城市,被评为十佳宜居城市的小城市仅有4个。因此,提高小城市宜居性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入手,构建出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的城市人口关于经济规模、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投资规模的函数。并根据人口密度的含义对人口规模函数进行变形,得到人口密度关于经济规模、土地规模、公共产品供给能力的函数。再利用十年间曾两次以上被评为宜居城市的38个城市作为样本对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进行线性回归,得到估计方程。然后,运用该估计方程估计市辖区人口规模小于50万的48个小城市的宜居性城市人口规模。结合这些小城市的实际人口规模,可以看到我国小城市实际人口规模小于估计的宜居性城市人口规模,城市潜力没有最大程度地得到发挥。
  因此,我国小城市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扩大自身城市人口规模。同时,应当加强城市软实力建设和经济建设,为吸引人口流入做好准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