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6h】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部分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实验方法

第一节 病例选择

第二节 收集数据

第三节 疗效判断和分组

第三章 实验结果

第一节 基本信息

第二节 溶栓相关信息

第三节 卫生经济学相关

第四章 实验讨论

第一节 相关基本信息的分析讨论

第二节 溶栓相关信息的分析讨论

第三节 溶栓治疗对脑卒中相关经济、社会负担的影响

第五章 实验结论

第二部分 高龄患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分组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章 实验结果

第一节 高龄患者静脉溶栓有效性比较

第二节 高龄患者静脉溶栓安全性比较

第四章 实验讨论

第五章 实验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等,分析国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特点,及有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提高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64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回顾分析临床数据,包括流行病学资料(发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发病前用药病史、患者对于脑卒中疾病的知晓程度及静脉溶栓的知晓程度等)、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脏瓣膜病、甲状腺疾病、偏头痛、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脑卒中家族史、牙龈炎、吸烟、饮酒等)、院前急救情况(溶栓前血压、患者发病至到医院时间等)、院内诊疗及出院后随访情况(溶栓前NHISS评分及溶栓后90天临床转归、血管再通情况、溶栓后出血、治愈好转率、死亡率等),根据NIHSS评分判定患者预后情况。
  结果:646例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男性比例71.05%,发病年龄集中于40-60岁。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中,有高血压病史者68.89%,高脂血症者41.64%,冠心病病史者27.4%,糖尿病病史者34.30%,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史者21.67%。生活习惯相关危险因素吸烟者55.57%,饮酒者47.37%。静脉溶栓治疗后,治愈率17.8%,好转率58.05%,无变化患者占14.24%;恶化7.89%;死亡占2.01%。血管完全再通占27.71%;部分再通占40.71%;未通占31.85%。颅内出血率1.55%。
  结论:应用rt-P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显著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相对安全性。
  第二部分高龄患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探讨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80岁)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应用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高龄溶栓组(≥80岁)46例及<80岁溶栓组50例,以及同期50例≥80岁未行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各组颅内出血(ICH)、的发生率、死亡率、恢复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80岁患者溶栓组24h预后良好率及3个月预后良好率均比≥80岁的非溶栓组高,具有显著差异,溶栓组死亡率较非溶栓组低。同时溶栓患者中,颅内出血发生率和7天死亡率高龄组(≥80岁)及对照组(<80岁)均无明显增加。24h恢复良好率及3个月预后良好率无明显差异。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排除禁忌症≥80岁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与<80岁的患者无明显差别,同时疗效显著,因此,在缺血性卒中超急性期,对该类人群进行静脉rt-PA溶栓治疗是安全而有效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