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集束化护理预防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研究
【6h】

集束化护理预防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 文 缩 略 词

第一章 前 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3观察指标

2.4标本采集与检验

2.5集束化护理实施的环节质控

2.6 CRBSI的诊断标准

2.7.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 果

3.1一般资料

3.2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

3.3两组患者导管留置天数及ICU住院天数比较

3.4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和感染率变化

3.5两组患者拔管时体温、WBC计数及血清hs-CRP比较

3.6 两组患者血培养及导管培养结果的比较

3.7 两组患者菌群特征比较

3.8两组患者转归及死亡率的比较

3.9 试验组集束化护理各项措施实施情况

第四章 讨 论

4.1集束化护理措施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4.2集束化护理预防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的研究进展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预防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
  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对照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行常规护理的325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选取2014年1月-12月行集束化护理的469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重症患者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ICU住院天数、导管利用率、拔管时体温、白细胞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细菌培养病原微生物分类等指标。
  结果:对照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为6.604‰(26例/3937导管日),试验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为1.843‰(10例/5426导管日),试验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70,P=0.000)。对照组患者导管留置天数及住院天数分别为(15.94±6.07)d、(18.61±8.71)d,试验组导管留置天数及住院天数分别为(9.39±4.42)d、(12.93±7.43)d,试验组的导管留置天数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61、4.332,P=0.014、0.037)。试验组患者导管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时,对照组患者体温≥38℃者占19.38%(63/325),体温<38℃者占80.62%(262/325);试验组患者体温≥38℃者占3.41%(16/469),体温<38℃者占96.59%(453/46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151,P=0.000);对照组患者WBC计数>10×109/L者占14.77%(48/325),WBC计数<10×109/L者占85.23%(277/325);试验组患者 WBC计数>10×109/L者占2.77%(13/469),WBC计数<10×109/L者占97.23%(456/46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959,P=0.000)对照组血清 hs-CRP>10mg/L者占9.23%(30/325),血清hs-CRP<10mg/L者占90.77%(295/287)试验组血清hs-CRP>10mg/L者占4.05%(19/469),血清hs-CRP<10mg/L者占95.95%(450/46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94, P=0.003)两组患者怀疑感染拔管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52,P=0.063)。两组患者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菌群分布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愈108例(33.23%),好转172例(52.92%),死亡45例(13.85%),试验组患者治愈151例(32.20%),好转257例(54.80%),死亡61例(13.00%),两组间转归及死亡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χ2=0.290,P=0.865;χ2=0.117,P=0.732)。
  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预防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进一步优化护理措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零感染的实现将成为可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