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临床资料对比分析
【6h】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临床资料对比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及分组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处理

4.技术路线

结果

1.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一般病史资料的比较。

2.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病理诊断资料的比较

3.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及术后的相关临床指标的比较

4.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5.术后进一步治疗方案的比较

6.随访结果

讨论

1.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治疗

2.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比较

3.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4.腹腔镜手术特有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5.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存在的争议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1子宫内膜癌的治疗进展

致谢

附录一 QOL-UCC生存质量调查表

附录二 子宫内膜癌患者调查表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3年10月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患者210例,其中腹腔镜手术组(LH)160例,开腹手术组(AH)50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病史资料、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尿量,术中输液量,住院天数,术后发热天数,尿管保留天数,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残余尿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近期并发症:输尿管损伤、肠管损伤、膀胱损伤、术中输血、淋巴囊肿、切口裂开、尿潴留、肠梗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神经损伤、输尿管瘘、膀胱阴道瘘;远期并发症:直肠功能紊乱、膀胱功能紊乱等),复发率、死亡率,术后生存质量做归纳总结和统计分析。
  结果:1.两组一般病史资料(年龄、BMI、孕产次、行经年限、绝经、腹部手术史、相关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
  2.两组术后病理资料(病理分期、分级、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62.0±42.0)min,开腹组为(195.2±47.9)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172.4±105.3)ml,开腹组为(365.0±185.9)ml,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淋巴结清除个数为(19.15±8.13),开腹组为(13.03±6.75)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0±0.6)天,开腹组为(2.5±0.5)天,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
  4.腹腔镜组输尿管损伤、术中输血、肠梗阻、切口裂开、泌尿系感染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随访结果:两组复发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 QOL-UCC生活质量调查问卷,两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各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与开腹手术组的对照性研究中,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癌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淋巴结清除率高,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病率低、拆线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腹腔镜组在输尿管损伤、术中输血、肠梗阻、切口裂开、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表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具有有效性、安全性、彻底性、可行性。
  2.腹腔镜组术后复发率与死亡率及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开腹组相比无差异。
  3.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在国际上还存在一定争议,尚需大量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