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3年浙江省微创外科学学术年会
2013年浙江省微创外科学学术年会

2013年浙江省微创外科学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宁波
  • 出版时间: 2013-06-28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学分会

会议文集:2013年浙江省微创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在胃癌的外科治疗中,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作为微创外科时代的代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加速术后康复、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减轻病患痛苦方面有着无以替代的优势。并且进人21世纪后,随着机器人手术在胃癌治疗中的逐步推广,微创理念渗入外科领域的各个角落将得到进一步加速。但任何新技术在成熟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关键是应当理智对待,既不一味排斥,也不盲目跟风。胃癌在手术治疗中应用腹腔镜技术仍应当把握严格的手术适应症、把握手术根治的清扫原则、坚持无瘤处理和选择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疗效.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科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56例(L组),并比较同期开腹手术患者56例(O组).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并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rn 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问为(25423) min长于开腹组的(20816)min,而两组术中出血量(753) ml对(19646)ml、切口长度(8.31.8)cm对(15.41.6)cm、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问(3.31.0)d对(5.51.0)d、术后镇痛药使用次数(1.41.2)次对(4.02.0)次、住院时间(17.32.6)天对(24.17.2)天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均优于开腹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21.504.14)粒对(22.393.68)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7%和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相比,开腹手术组与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凝血酶原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增高,且以腔镜手术组患者更为明显(P<0.05).rn 结论: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具有安全、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同时在淋巴结清扫方面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效果但其可导致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可能发生血栓性并发症,应予以重视.
  • 摘要:胸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使胸腔镜手术切除胸腺肿瘤已成为临床常用手术方法.2010年9月~2012年12月,采用完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疾病17例,合并重症肌无力者均术前口服药物控制症状。麻醉: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15例取左半侧臣附,经右胸腋中线第6肋间切口置入胸腔镜,探查有无胸膜粘连,采用完全胸腔镜切除。腋前线第3肋间和腋前线第5肋间各做切口约1.5cm作为操作口。其中2例,取右半侧卧位,经左胸腋中线第6肋间切口置入胸腔镜。予探查肿瘤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用电凝分离钩或超声刀切开胸腺边缘纵隔胸膜,胸腺切除先从右侧腺体向下极分离,然后向左侧游离左侧胸腺至对侧胸膜。滋养血管和回流静脉用Hemo-lock或超声刀处理,最后钝性分离两叶上极。合并重症肌无力者行纵隔脂肪清除。监视器下分离粘连和肿瘤,将已切下的瘤体及胸腺放入标本袋中,把标本袋边缘全部提出切口外,标本袋直接经小切口取出。术中彻底止血,胸腔置引流管一根。取得满意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纵隔气管周围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20例不明原因的纵隔气管旁肿物患者经EBUS-TBNA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经EBUS-TBNA检查后18例获得明确诊断,其中恶性病变14例,良性病变4例,确诊率90.0%.EBUS-TBNA在纵隔病变良、恶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3.3%、100%和95.0%.所有接受检查患者无任何并发症.结论:对于纵隔气管周围病变,EBUS-TBN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 摘要:目的:评估肩关节镜下单排修补肩袖的短期疗效.方法及材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16例患者接受单排,平均年龄58,以UCLA及ASES评估效果,平均随访11.47±5.46月.结果:ASES评分中,术前52.65±3.56升至术后的93.81±4.39,UCLA评分中,从术前的10.25±2.04升至术后32.37±1.5.结论:肩袖全层破裂患者,单排治疗效果优良.
  •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alplasty,PVP)结合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方法.rn 方法:2009年3月~2010年3月,对4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行PKP结合PVP术治疗.其中男患者7例,女患者33例;年龄58-91岁,平均71.65岁;胸椎17个,腰椎30个.术前术后采用痛觉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合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测量伤椎Cohbe角度改变,来综合评估手术疗效.rn 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14个月,平均8.62个月.VAS评分,由术前8.14±0.61恢复到术后0.16±0.36.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Cobbe角,由术前23.70±2.70恢复至术后8.30± 1.71,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伤椎Cobbe角平均8.36±1.65,与术后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PKP结合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满意.可以较好较快的改善患者伤后的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肩袖损伤会导致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手术目前已经成为手术治疗肩袖撕裂的首选术式,缝合技术经历了单排缝合,孤立双排缝合以及桥接双排缝合技术的演进,而对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技术的选择存在较大争议,我们回顾性研究我院骨科关节镜下双排桥接缝合技术修复可缝合大面积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希望对大面积肩袖撕裂缝合的手术选择提供参考.rn 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骨科采用关节镜下双排桥接缝合技术修复可缝合大面积肩袖撕裂患者31例,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29~73岁,平均51.6岁。左侧13例,右侧18例;其中23例患者有明确外伤史,另外8例患者无明显外伤病史。所有患者体格检查均有肩袖撕裂的阳性体征并得到MRI检查的证实,术后至少随访12个月,记录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识评估表(ASES)。rn 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45~132mins,平均97.6mins,所有患者随访1~2.5年,平均1.7年,术后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臂丛神经麻痹,经保守康复理疗4个月后完全恢复,考虑与术中上肢牵引导致臂丛神经损伤有关。另1例患者术后3月复查X线片,发现锚钉拔出,但肩关节疼痛得到有效缓解,未予处理。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得到有效缓解,术前ASES评分42.61±18.23,术后90.51±4.45,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P值<0.01.rn 结论:双排缝合技术优于单排锚钉缝合技术的生物力学强度,增加修复界面足印的面积是手术的关键,传统的开放手术以及小切口重建手术因其对三角肌的干扰,手术切口影响美观以及关节镜技术和内固定锚钉的进展而逐渐被完全关节镜下重建手术所替代。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rn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38例行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和同期我院行传统开腹近端胃癌根治术的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手术安全性、术后并发症和手术病理情况.rn 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腹腔镜组手术平均用时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6±26)min比(322±41) min,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肿瘤近切缘长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0.7)cm、(5.3±1.1)cm P<0.05],远切缘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1.1)cm,(6.6±0.6cm,P>0.05].腹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量为(25±7)枚,开腹组为(23±5)枚,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开腹组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根治手术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淋巴结清扫效果,并且手术创伤较小;辅助小切口下,处理近端切缘手术操作较为困难,可能存在切缘相对不足的情况,近端胃癌腹腔镜手术应特别关注近端切缘手术处理.
  • 摘要: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属于消化道间叶性肿瘤,具有非定向分化和潜在恶性的特点.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胃间质瘤的首选方法.在微创化诊断和治疗已然成为现代外科发展的主流趋势的今天,腹腔镜在GIST的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胃间质瘤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手术的关键点是肿瘤定位,多数浆膜下胃间质瘤腹腔镜可以清楚地看见,无需胃镜定位,而黏膜下及胃壁内的间质瘤,直径在1cm及以下的病例,可用纤维胃镜配合而达到定位目的。目前主要采用术中胃镜和术前纤维胃镜美蓝标记2种方法对肿瘤进行定位。
  • 摘要:宫腔粘连(IUA)为妇产科少见病症,发病率虽不高,但近年来却有上升的趋势.因可致闭经、不孕、盆腔痛等不良结局,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宫腔镜检查是宫腔粘连诊断的金标准.但是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妊娠率低、再粘连率高,如何预防再粘连、提高术后妊娠率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方法包括机械性分离及能源型器械分离。宫腔粘连术后复发率为3.1%~23.5%,其中20.0%~62.5%为重度粘连,因此预防复发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常用的预防方法有宫内节育器、放置球囊导尿管、雌激素、血管扩张剂、放置预防粘连的药物、羊膜、宫腔镜定期检查并分离疏松粘连、扩宫棒等。
  • 摘要:目的:评价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3年收治的36例经宫腔镜诊治C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均成功行宫腔镜下CSP病灶切除术,其中,子宫动脉栓塞+宫腔镜23例,腹腔镜下子宫动脉结扎+宫腔镜7例,单纯B超或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6例,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优势显著.
  • 摘要:目的:评价临床应用棘突间动态固定固定(Coflex)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长期疗效.rn 方法:收集2007年1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Coflex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患者资料,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39~69岁,平均51.7岁.按照VAS、腰椎JOA评分、ODI指数评价其疗效;以椎间隙腹侧高度(HV)、椎间隙背侧高度(HD)、椎间孔高度(HIF)及腰椎活动度(ROM)评估影像学变化,并记录术后并发症.采用单向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本组研究随访25~59个月,平均40.8个月.各患者术后腰腿痛VAS、JOA评分及ODI指数明显改善,并维持至末次随访.统计分析显示HD、HIF均显著增加,尽管随访中高度有渐进性下降的趋势,但较术前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出现假体固定翼折断1例;非器械相关并发症5例,其中术中硬膜撕裂1例,创口感染1例,术后4周出现较剧烈腰痛1例,复发再手术2例,以上并发症经相应处理后症状改善恢复良好.rn 结论:应用Coflex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长期效果理想,在维持节段稳定性同时,能保留一定的运动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性症状缓解有积极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利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方法:对6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适当选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进行治疗.结果:68例患者结石全部取出,除3例轻度胰腺炎,3例轻度胆漏经对症治疗后治愈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人均顺利出院.结论:胆总管结石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恰当选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以最小的损伤达到最好的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管残端部分开放联合胆道造影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结石残留中的应用.rn 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2012年12月55例罹患胆囊管结石患者行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明确"三管"关系后夹闭胆囊管近侧端,剪开远侧部分胆囊管管壁,钝性挤压远端,挤出可能残留结石直至清亮胆汁流出,自胆囊管开放口置管行术中胆道造影,判断有无结石残留.术后观察患者腹部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常规行B超复查,必要时行MRCP检查,明确有无胆囊管结石残留或继发胆总管结石残留.rn 结果:所有5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全麻LC术.术中经胆囊管残端开放钝性挤压,15例患者可及残留小结石挤出.通过术中胆道造影,1例患者发现继发胆总管结石残留,多次反复挤压取石失败,予以择期行ERCP取石成功,余54例无明显结石残留征象.术后2例患者出现不明原因上腹疼痛,肝功能、B超及MRCP检查均无异常,予以对症解痉治疗后腹痛缓解,余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rn 结论:对胆囊管结石患者行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术中采用胆囊管残端开放法,通过钝性挤压胆汁溢出,冲出可能残留结石,辅以术中经开放的胆囊管残端插管胆道造影,及早发现胆囊管结石残留或继发胆总管结石残留的发生,增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
  • 摘要:2010年11月至2013年5月,对216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了腹腔镜下疝修补术(LIHR),腹腔镜全腹膜外补片修补术(TEP)31例,经腹腔腹膜前置补片修补腹股沟疝(TAPP)185例。其中单侧TAPP+LC3例,双侧TAPP+LC1例。发现对侧隐匿疝7例。手术时间22min-150min,平均42min。手术费用6000-15000元。术后住院时间1-5d,平均2.2d。术后并发症:阴囊血清肿2例,穿刺2次后治愈。复发病例1例。
  • 摘要:目的:评价轻质量型补片应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对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rn 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152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均为连续硬膜外麻醉,行开放式前入路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病人随机分成2组,一组使用PERFIX Light Plug补片72例(轻量补片组),另一组使用Modified Kugel补片80例(非轻量补片组).rn 结果:轻量补片组随访时间平均为(20.52±1.54)月,非轻量补片组(21.63±1.76)月,完成随访率为98.79%.两组均无复发病例,在手术时间、疝复发率、切口感染、阴囊水肿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尿潴留率、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术后异物感或慢性疼痛中轻量补片组明显少于非轻量补片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老年人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术,更适宜使用轻质量型补片.
  • 摘要:Zuckerkandl结节(Zuckerkandl's Tubercle,ZT)是指甲状腺的外侧缘局部增厚形成的结节状突起,由奥地利学者Emil Zuckerkandl于1902年首先报道,由于其与喉返神经有着较为固定的解剖关系成为甲状腺手术中的一个重要解剖结构.国外学者报道喉返神经多走行于ZT的后方或外侧,因此在临床中利用该解剖结构定位喉返神经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术者的关注.但其应用大多局限于开放性手术中,腔镜视野下的临床应用罕有报道.从2012年8月开始在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中常规应用ZT'定位喉返神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手术方法为:手术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患者取平卧位头部稍后仰,胸骨切迹上方一横指处作2.0-2.5cm弧形切口。切开皮肤和颈括肌,电刀适度游离上下皮瓣,纵向切开白线约2.5cm,分离甲状腺周围间隙,皮肤拉钩悬吊。置入30度STORZE镜,在腔镜视野下打开甲状腺外科包膜,充分游离甲状腺周围粘连组织,建立腔镜下操作空间。超声刀分离切断甲状腺中静脉、甲状腺下极血管、峡部、悬韧带、上极血管。向内侧翻起甲状腺,从腺体外侧缘寻找ZT,利用ZT定位喉返神经并全程游离保护。同时辨认保护甲状旁腺。切除病变侧甲状腺腺体及峡部甲状腺。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伴有颈淋巴结转移者同期行功能性颈淋巴结廓清术。
  • 摘要:粘连性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疾病,约占肠梗阻的40%~60%,而其中80%为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对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是易于反复发作,开腹手术虽可消除粘连,但创伤较大,且易再次粘连,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开展,为外科医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的途径.我科2009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67例,其中56例采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疼痛轻,视野开阔,画面清晰,可对腹腔进行全面探查,具有较好的诊断和治疗价值,能有效减少对肠管的刺激,显著降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复发率。因此,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但其仍有局限性,因此应选择适宜患者,把握手术时机,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开展手术,并积极辅以中医中药等其他治疗方式,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便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 摘要:目的:总结导入动脉的评估选择、困难导入动脉的处理在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中重要意义.rn 方法:对本院自2005年7月至2012年3月期间53例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的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rn 结果:术前通过CTA或者MRA评估入路动脉直径、狭窄闭塞情况、钙化程度、扭曲程度以及是否夹层累及后选择合适入路,并针对困难入路中存在情况进行相关处理.11例患者存在困难动脉入路(20.7%),所有53例患者中均通过腹股沟股动脉入路成功实施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2例患者术中分别出现导入动脉撕裂大出血以及内膜掀起下肢缺血严重并发症.rn 结论:术前评估导入动脉条件有助于合适的手术方案选择,熟悉困难导入动脉的处理以及术中并发症的控制在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
  • 摘要:目的:探讨泡沫硬化疗法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注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在直视下对353例患者共计391条下肢(CEAP分级为2级)的曲张浅静脉采用先站立后平卧的体位进行注射泡沫硬化剂治疗.结果:391条下肢均注射成功,平均每条肢体应用15ml泡沫硬化剂.19条肢体于治疗后1个月复诊时实施了第二次注射治疗.随访3个月以上,所有患者(包括第二次注射治疗者)下肢明显的曲张静脉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直视下采用先站立后平卧的体位注射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效果满意且简便易行.
  • 摘要:胸腹结合部肿瘤多数病例以局部溃疡或疼痛为首发表现,轻者影响生活质量,严重者病灶可侵犯肺或胸腹部大血管而危及患者生命。积极行外科手术切除是大多数胸腹结合部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案。专业的庙和腹壁外科治疗团队,是开展胸腹结合部肿瘤治疗的重要保障。部分胸腹结合部肿瘤病灶需大范围切除胸腹壁,涉及复杂的缺损重建,对于不同的病例术者需有清醒的认识和全局的观念,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一般状况、病灶的性质及范围、术者自身的经验以及医院胸外、整形、监护室等多学科整体实力。
  • 摘要:目的:比较急性坏疽性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放阑尾切除术术后的切口情况.rn 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共54例急性坏疽阑尾炎,接受急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镜组)共23例(其中1例中转开放),接受开放阑尾切除术(开放组),共3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情况.rn 结果:腹腔镜组术后第一天切口疼痛评分(1.8±0.8),显著低于开放组(3.9±1.7)(P<0.01);腹腔镜组切口感染率(1/23),显著低于开放组(7/31)(P<0.05);腹腔镜组术后切口长度总和(2.9±0.5)较开放组(4.8±1.2)显著缩短(P<0.01).rn 结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其术后切口疼痛情况、感染情况及切口美容情况均较传统开放手术有优势.
  • 摘要:目的:与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评价腹腔镜手术联合手指触诊法在子宫多发性肌瘤中的临床意义.rn 方法:100例需手术的有症状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腹腔镜肌瘤剔除组(辅以手指触诊)及小切口开腹肌瘤剔除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小时VAS评分、剔除肌瘤个数、住院时间、术后发热、术后复发的差异.rn 结果: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剔除肌瘤个数、术后发热、术后复发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小切口开腹肌瘤剔除组(P<0.01),术后24小时VAS评分亦显著低于小切口开腹组(P<0.01).rn 结论:手指触诊法弥补了腹腔镜剔除肌瘤不能直观感觉的缺点,减少小肌瘤的残留,降低复发率,通过准确定位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腹腔镜联合手指触诊法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适合具备熟练缝合技巧的单位推广.
  • 摘要:目的 评价对原因不明不孕症患者中施行诊断性腹腔镜手术的应用价值.rn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104名临床检查正常的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这些检查包括经阴道盆腔超声,生殖激素测定,子宫输卵管造影,配偶的精液检查.这些妇女术前均经过3个周期以上的卵泡监测、促排卵实验或人工受精后仍无法受孕,转而接受诊断性腹腔镜手术,术中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输卵管通液检查.术后随访18个月.rn 结果:84(80.7%)例患者术中发现不同程度的盆腔疾病,其中有63(60.6%)例患者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37(35.6%)例患者存在盆腔粘连,22(21.2%)例患者存在输卵管疾病.术后77(74.0%)例患者受孕,其中57(54.8%)例患者接受了辅助生育技术后受孕,20(19.2%)例患者自然受孕.rn 结论:诊断性腹腔镜手术在诊治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中有重要的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早期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与开腹手术临床效果的差异.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腹腔镜下早期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25例开腹子宫内膜癌患者比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rn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P=0.3892)、切除淋巴结数量(P=0.9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出血量(P=0.0002)、术后肛门排气时间(P<0.05)、总住院时间(P=0.001)、术后并发症(下肢静脉血栓、麻痹性肠梗阻、切口感染)发生率(P<0.05)、术后发热率(P<0.05)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n 结论:早期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具有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肠道功能恢复快、切口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比开腹手术具有更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rn 方法:对我院近5年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39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rn 结果:67例中转开腹手术,中转开腹手术率为1.71%.中转开腹原因:严重盆腹腔粘连27例(40.30%),特殊部位病变21例(31.34%),术中大出血8例(11.94%),恶性肿瘤6例(8.96%),手术并发症3例(4.48%),外科疾病2例(2.98%).子宫手术的转开腹率最高(6.88%),显著高于卵巢手术(1.28%)、输卵管手术(0.71%)及不孕症手术(0.37%)(均P<0.01).rn 结论:严重的盆腹腔粘连和病变部位特殊是妇科腹腔镜手术转开腹的主要原因.加强术前评估、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指征可降低中转率,适时中转开腹,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 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卵巢囊肿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0年10月~2011年12月的20例巨大卵巢囊肿(其中13例囊肿直径大于等于14 cm,7例直径大于等于20 cm)患者,对其手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为35~120 min, 术中出血量为15~100ml,最短的住院时间为3天.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卵巢肿瘤是安全可靠的.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止血方法以及GnRH-a的使用对双侧卵巢异位囊肿剥除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rn 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12年3月在我院妇科住院行腹腔镜或开腹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手术治疗的生育年龄患者156例,于术前月经周期第2天、手术后1月、术后6月和12月月经第2天抽取静脉血测定FSH、LH、E2值;根据术中止血方法将患者分为电凝组(86例)和缝合组(70例),根据术后是否使用GnRH-a分为GnRH-a组(98例)和对照组(58例),根据术前、术后1月、6月以及12月静脉血FSH、LH、E2值的变化情况来评估不同止血方法以及GnRH-a对双侧卵巢异位囊肿剥除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rn 结果:术后1月电凝组FSH、FSH/LII和E2水平均高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GnRH-a组FSH、FSH/LH和E2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GnRH-a组患者98例中、FSH恢复正常范围有93例(94.9%),对照组患者58例中FSH恢复正常47例(81.0%),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异位囊肿剥除术中电凝止血会导致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术后联合GnRH—a治疗可促进卵巢储备功能的恢复.
  • 摘要:随着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广泛开展,人们对其优点逐渐认识。腹腔镜肝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肝切除术相比,优势明显,但目前腹腔镜肝切除术常规在CO2气腹下进行,CO2气腹不良反应局限了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发展。为避免CO2气腹不良反应,扩大腹腔镜肝切除术的适应症,我院创用经穿刺孔皮管腹壁提拉技术开展免气腹全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取得成功。从我院实践来看,经穿刺孔皮管腹壁提拉技术能达到良好的术野暴露,并具有其特殊的优势,尤其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越来越多的的老年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操作,老年患者常因为心肺功能下降不能耐受长时间的CO2气腹而放弃腹腔镜手术。免气腹全腹腔镜手术避免了CO2气腹不良反应,保留了微创的优点,在本例78岁高龄患者行右半肝切除术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 icdistal pancreatectomy,LDP)治疗胰体尾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6月~2013年6月我院行LDP6例,中位年龄45.8 (33~76)岁.其中胰腺体尾部实性占位4例,囊实性占位2例.结果:手术均在全腹腔镜下一次成功,中位手术时间235(125~365)min,中位出血量144(50~350)ml.1例发生胰漏,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中位住院7.8(5~19)d.结论:LDP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胰体尾肿瘤安全、可行的方法,但术者需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和胰腺外科手术经验.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副肝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9年6月我科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术后发现合并副肝管病例的资料:其中7例LC术中发现副肝管,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1例,Ⅳ型1例,1例术后迟发性胆漏,再次行腹腔镜探查诊实为Ⅰ型副肝管损伤.rn 结果:3例Ⅰ型术中发现副肝管直接使用Hem-o-lok夹闭或Prolene线缝合,1例迟发性胆漏术后再次行腹腔镜探查予Prolene线缝合损伤副肝管;4例Ⅱ型、Ⅲ型、Ⅳ型副肝管术中损伤后发现;2例Ⅱ型副肝管损伤患者中1例直径<2mm,镜下直接夹闭,另1例副肝管横断且直径在3mm左右,胆管缺损1.5cm,予副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Ⅲ型损伤1例,为前壁穿孔,经胆总管置人较细"T"管,一侧臂过破口处,破口边缘缝合1针;Ⅳ型副肝管损伤1例由于胆管无缺损,行胆管端端吻合,经胆总管置"T"管至副肝管.rn 结论:为防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损伤副肝管,应熟悉副肝管各种类型,精细解剖胆囊三角,巧妙处理胆囊床,警惕副肝管"二次损伤"是网难LC成功的关键.交替解剖胆囊前(Calot三角)、后三角,冲洗钝性解剖法、术中胆道造影等方法结合使用可预防副肝管损伤.对于损伤的副肝管直径<2mm可直接夹闭,对于直径>3 mm的副肝管损伤,必须进行有效引流.
  • 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腹腔镜等多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技术优势.rn 方法: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BDE+LC)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两种术式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rn 结果:有两组病例,其中LCBDE+LC组302例,本组行T管引流患者术后胆道残余结石3例,后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取石治愈;行一期缝合患者术后胆瘘8例,6例经局部腹腔引流及2例行ENBD后治愈.ERCP+EST+LC组793例,本组术后并发急性轻型胰腺炎60例;出血2例,均治疗后顺利出院.rn 结论:多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多镜联合发挥出其独特技术优势,避免了因接受传统开腹手术而造成较大创伤的不合理治疗模式.
  • 摘要:目的:探讨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72例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中64例顺利完成LC,手术时间平均102 min(90-160 min),8例(其中Mirizzi综合征4例.胆囊三角区"冰冻状"粘连2例,出血2例)中转开腹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经随访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术者熟练的操作是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性胆囊炎LC成功的关键,胆囊颈/管结石嵌顿性胆囊炎行LC是安全可行的.
  • 摘要:目的:探讨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的子宫粘膜下肌瘤诊治及其术后妊娠结局.rn 方法:回顾性调查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有生育要求的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临床资料,随访患者术后的妊娠情况.rn 结果:有生育要求的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平均年龄为30.42±4.41岁.0型子宫粘膜下肌瘤的临床表现以经量增多8/20(40%)及经期延长6/20(30%)最为常见,其次为下腹痛2/20(10%),不规则阴道流血2/20 (10%),无明显症状2/20(10%),接触性出血1/20(5%)及不孕1/20(5%),妊娠率为64.7%.Ⅰ型子宫粘膜下肌瘤的临床表现以经量增多14/33(42.4%)及经期延长12/33(36.4%)最为常见,其次为不规则阴道流血4/33(12.1%)、不孕3/33(9.1%)及下腹痛2/33(6.1%),妊娠率为64.3%.Ⅱ型子宫粘膜下肌瘤的临床表现以经量增多4/7(57.1%)及经期延长3/7 (42.8%)最为常见,其次为下腹痛1/7(14.3%)及不孕1/7(14.3%),妊娠率为57.1%.3组类型子宫粘膜下肌瘤妊娠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子宫粘膜下肌瘤为良性疾病,根据子宫粘膜下肌瘤的分型妊娠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单纯子宫粘膜下肌瘤经手术治疗后基本妊娠结局较好,合并其他妇科疾病患者排除机械性原因后能够改善妊娠结局,相较于单纯子宫粘膜下肌瘤的妊娠结局较差.子宫粘膜下肌瘤位置较特殊者剔除肌瘤后对妊娠结局仍有影响.
  •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在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的诊治价值及安全性.rn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自2004年7月至2012年12月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并结合宫腔镜诊治的6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患者的妊娠结局及预后.rn 结果:6例患者中位年龄为30.5岁(27-39岁),其中合并不孕4例,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3例,合并子宫肌瘤2例.FIGO Ⅰa期5例,Ⅰb期1例.所有病例均行宫腔镜下活检病理为子宫内膜样腺癌(G1-G2),其中高分化5例,中分化1例,免疫组化证实孕激素受体均阳性.宫腔镜结合孕激素治疗3-12个月后,6例病例疗效全部达到完全缓解,其中4例行腹腔细胞学检查,均为阴性.随访过程中经辅助生殖技术或自然受孕4例妊娠并成功分娩,1例异位妊娠,最终行根治术2例,术后病理提示疾病未复发.中位随诊时间86.5个月(16-104个月),6例均无瘤存活.rn 结论:宫腔镜应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诊治有效、安全.
  • 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和技术总结.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以来,应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6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rn 结果:一次碎石成功率92.9%(629/677),其中上段、中、下段结石一次碎石成功率分别为79.2%(80/101)、89.3%(183/205)、98.7%(366/371).上段与中段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段与下段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时间10~90 min,平均(33.4±14.6)min;术后住院时间1~21天,平均(4.1±2.2)天.术后发热63例.全组有26例转为开放手术,输尿管穿孔 36例,输尿管撕脱伤1例.无输尿管狭窄等远期并发症.rn 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是一种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高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ESWL失败或结石被包裹和中一下段输尿管结石的患者.熟练掌握输尿管镜钬激光操作技巧可以减少并发症.
  • 摘要:目的:探讨2006年10月~20012年12月应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15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疗效.rn 资料与方法:rn 1.临床资料.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37~67岁.均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3例有不明原因晕厥病史.7例24h尿儿茶酚胺均高于正常值.CT检查示肾上腺区包块,直径2.5~5.5cm,平均3.5cm.rn 2.手术方法术前控制高血压,进行扩容。入路均采用腹膜后途径,维持后腹腔压力在12mm Hg以下,行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rn 结果:本组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00±25)rain,平均出血(98±15)ml,瘤体直径平均(3.5±2.0)cm,术后住院7~9天。术后病理诊断与术前临床诊断一致。平均随访1-3年,除3例血压仍高外,余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化验检查恢复正常。rn 结论: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肿瘤具有创伤伤小、手术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摘要:总结90例负压吸引经皮肾镜钬激光取石术围手术期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及病人准备,术后做好一般护理,加强并发症的预防、观察与护理,做好出院指导.
  • 摘要:目的:探索跨后纵隔入路对后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的优势.rn 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至我院行PCL单束解剖重建的患者,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手术方法、胫骨隧道位点距离、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的功能评分,对常规组(前方入路)和跨后纵隔组进行比较分析.rn 结果:常规组和跨纵膈组术后KT2000的抽屉试验阴性率分别为70.5%和90.6%,常规组中出现2例神经血管症状,跨后纵膈组的胫骨隧道位点距离偏差小于常规组,跨后纵膈组术后随访功能优于常规组.rn 结论:跨后纵膈入路的建立能够提高PCL解剖重建的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对膝关节稳定性的恢复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分层缝合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中的应用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至2013年3月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患者共216例,按胆总管缝合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单层缝合组127例和分层缝合组8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胆漏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无中转开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胆漏发生率等结果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我院初步经验表明分层缝合技术可明显减少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后胆漏,避免术后胆漏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扩大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适应症.
  • 摘要:胆总管结石是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往开腹手术是常规的治疗方法,自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经腹腔镜胆道探查术(LCBDE)等微创外科技术开展后,治疗方法有了多种的选择,2000年后,微创外科成为我院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方法.现选取我院自2005.1~2012.5年微创方法治疗1023例胆总管结石作一对比研究,其中EST745例(LC+EST319例、单行EST426例),LCBDE278例(LCBDE+T管引流术212例、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术66例).治疗方法本组病例术前均经B超诊断,入院后经常规检查后,根据病情分析让病人自由选择EST或LCBDE的治疗方法。本组行EST745例:LC+EST319例,单行EST426例;LCBDE278例:LCBDE+T管引流术212例、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术66例。所有LCBDE病例均行胆道镜检查,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胆道残石的发生,如术前B超或ERCP造影未发现有肝内胆管结石、无梗阻性黄疸、无胆管炎,而术中胆道镜检查未发现有胆道下端狭窄的及确保无残石的情况下,在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后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否则行T管引流术。EST组其中26例因息室内乳头等因素未能成功,改行LCBDE或开腹手术。LCBDE组有2例因局部水肿粘连手术困难而中转行开腹手术。LCBDE组有2例术后T管造影发现有残石,行术后经T管窦道行胆总管取石术成功。
  • 摘要:目的:总结以脾动脉栓塞结合腹腔穿刺引流为主的微创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通过脾动脉栓塞结合B超引导腹腔穿刺引流术治疗后的治疗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诊治预防体会.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无中转开腹病例;早期出现脾区疼痛31例;术后一周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无脾脏脓肿和腹腔感染患者.单发脾脏破裂患者住院5-21d,平均7.8d.结论:微创是创伤性脾破裂的一项治疗方法,掌握术后的各项护理措施能够避免并发症的出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摘要:目的:探讨第二肝门解剖技术在腹腔镜下精准左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对24例腹腔镜左肝叶切除术患者进行了第二肝门解剖.结果:23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其中21例第二肝门解剖成功,2例不成功.2例不成功患者为1例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和1例腹腔镜左肝外叶术,均在应用第二肝门解剖技术早期因解剖时肝静脉破裂出血而放弃进一步解剖.结论:第二肝门解剖技术及以肝静脉为导向的顺逆行结合断肝技术的应用使腹腔镜左肝叶切除术不但保留了腹腔镜技术微创的特点,并且具备了开腹肝切除术的精确性,符合现代精准外科的要求.
  •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Altemeier手术治疗重度直肠脱垂手术的疗效.方法:对10例确诊为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患者采用改良Altemeier手术的方法,并对近、远期疗效进行随访.结果:痊愈9例,显效1例,平均治愈时间11d.结论:该术式充分切除脱垂肠管,配合术后功能锻炼,肛门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无死亡,且有良好的远期疗效.结论:改良Altemeier手术治疗成人完全型直肠脱垂效果满意.
  • 摘要:目的:探讨吻合器经肛直肠切除术(STARR)手术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综合征(ODS)的疗效、安全性及术中技巧.rn 方法:2008年3月至2013年1月对46例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出口梗阻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应用STARR技术进行治疗,比较术前和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并进行量化评分比较.rn 结果:46例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35min(25~45min),术中平均出血20ml(10~50ml).除2例患者出现暂时性排气失控、6例患者出现—过性急便感外,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44.3个月,随访期间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提示肛门坠胀感、排便间隔时间、便不尽感、排便梗阻感和排便困难等较术前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症状无明显复发.rn 结论:STARR手术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且具有满意的近期疗效.
  • 摘要:门静脉高压症病死率较高,食管静脉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最严重的并发症,可以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自1991年Delaitive等报道首例腹腔镜脾切除(Video Splenctomy,LS)以来,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腹腔镜下脾脏切除和断流术已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术式.体位依据医生的习惯不同,目前国内常用的体位是右侧斜卧位,右侧斜卧位时因脾脏重力作用向右内侧翻,可增加手术视野,术中用无损伤钳将脾脏托起并拨向右内侧,可将脾肾韧带及脾门上、下两侧血管显露,减少术中脾脏包膜撕破致出血的机会。手术戳孔中。选择常选用四孔法:A孔(脐缘上10mm皮肤切口),B孔(左锁骨中线肋缘下2cm处10mm皮肤切口),C孔(剑突下10mm皮肤切口),D孔(右锁骨中线上肋缘2cm处5mm皮肤切口),涉及到具体穿孔的位置可以根据体位,脾脏大小及术中情况灵活调整。该例患者肥胖、巨脾,将戳孔位置调整B孔于左锁骨中线肋缘下10cm处,D孔于左锁骨中线肋缘下7cm处。由于要行胆囊切除,增加右侧锁骨中线下处5mm皮肤戳孔。脾切除术中容易发生大出血的部位是脾,防止该处出血是手术的重要保障,在手术中先从脾下极游离再处理脾胃韧带、脾肾韧带,使整个脾脏周围逐步游离后用无损伤钳托起脾脏后用腔镜下直线切割闭合器处理脾蒂,术中用能量平台和超声刀处理责门周围血管,能量平台可以处理7mm以下的任何动静脉。有人认为在解剖食管下端时应强调游离至贲门5cm以上位置,对于较粗的血管尽量Hemi-lok夹闭后离断,否则用超声刀离断可能会导致大出血。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胰腺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方式及安全性.rn 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3年2月至2012年6月施行腹腔镜胰腺切除术共35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手术方法和术后恢复情况.rn 结果:35例患者中有34例按原计划于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肿瘤局部切除4例,手术时间40~80min,平均出血量约100ml,胰体尾脾切除14例,手术时间90~140min,平均出血约210ml,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12例,手术时间125~160min,平均出血约350ml,胰腺中段切除术3例,手术时间280~320min,平均出血约300ml,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手术时间560——960min,平均出血量780 ml;1例胰体尾切除(保留脾脏)术后因脾静脉分支破裂,出血约1500 ml,输血800 ml.术后随访3~8.5月,除1例因恶性肿瘤死亡外,其余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rn 结论:经验表明,严格掌握手术指证的情况下,腹腔镜手术治疗胰腺良性肿瘤和部分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摘要:目的:比较65岁以上老年患者完全胸腔镜与传统开胸行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叶切除术的围手术期临床疗效及急性期创伤反应.rn 方法:将50例NSCLC患者分为完全胸腔镜手术(VATS)组和传统开胸手术(TOS)组,每组25例.比较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临床疗效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两组无死亡病例,VATS组无中转开胸.两组的手术时问、清扫淋巴结站数及个数、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VATS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开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3和5天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TOS组(P<0.05);心、肺并发症发生率较TOS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rn 结论:完全胸腔镜下老年NSCLC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围手术期疗效没有明显差异,却明显减轻了对机体的创伤、急性期反应和心肺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确的微创性和安全性.
  • 摘要:目的:评估肩关节镜下肩袖不全撕裂仅行肩蜂下减压术的短期疗效.方法及材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46例患者接受肩峰下减压手术,平均年龄524,以UCLA评估效果,平均随访10.8±3.21月.结果:UCLA评分中,从术前的16.23±3.43升至术后32.6±2.3.结论:对于肩峰下撞击症合并肩袖不完全撕裂患者,单纯肩峰下减压手术亦能起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 摘要:目的:评估肩关节镜下双排修补肩袖的短期疗效对比.方法及材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26例患者接受双排,平均年龄56岁,以UCLA及ASES评估效果,平均随访11.47±5.46月.结果:ASES评分中,从术前52.35±3.29升至术后92.39±4.89.UCLA评分中,从术前的10.5±2.30升至术后32.19±1.64.从门诊随访满意度而言,双排满意度高.结论:双排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
  • 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经皮外固定治疗小儿胫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7月-2013年2月采用锁定钢板经皮外因定治疗小儿胫骨骨折患者8例.术后观察骨愈合情况及步态影响.结果:8例病患骨折均愈合,未发生感染,骨平均愈合时间3.9月,小腿皮外带钢板对行走影响较小.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不影响自然骨愈合,固定强度稳定可靠(相对小儿).带板期间,对小儿步态影响小.
  • 摘要:目的:观察关节镜下缝合桥技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期间应用关节镜下缝合桥技术治疗的21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的疗效,其中男10例,女11例,平均年龄55.2岁(46~75岁),术后平均随访15.6个月(8~24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VAS(visual analog scale)疼痛评分、肩关节前屈和体侧外旋角度、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及美国肩肘外科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术后功能恢复情况.rn 结果:本组病例术中探查发现中撕裂18例(85.7%)、大撕裂2例(9.5%)和巨大撕裂1例(4.8%).末次随访时,VAS疼痛评分较术前减少了5.1分,平均前屈角度增加47.1°,平均外旋角度增加14.3°,UCLA评分和ASE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所有评价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再撕裂率为9.5%.rn 结论: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明显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其长期临床效果需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合理手术路径.方法:分析85例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手术治疗患者的手术路径.结果:85例中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75例,腹腔镜全胃切除10例,均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平均225±35分钟,术中出血平均130±50ml,平均清扫淋巴结19±5枚,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4天.结论:腹腔镜胃癌D2根治手术遵循从下到上、从右到左、从胃大弯到胃小弯的操作顺序是合理、可行的,淋巴清扫时,胰腺是手术操作的主要解剖定位标志,胃十二指肠动脉是最重要的血管定位标志.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肠间质瘤的临床应用价值.rn 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07年6月至2013年5月间行腹腔镜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40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病理切缘、死亡率等.rn 结果:40倒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诊断均为小肠间质瘤,CD117阳性39例(90%),低危险性12例(30%),中危险性21例(50%),高危险性7例(20%),肿瘤直径3-8cm,平均5.1cm.手术时间平均为75min,术中出血平均50ml,术后开始进食时间平均为2.3d,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为2.3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8d,1例病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其余病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病理切缘均为阴性.10例随访1-36月,无复发,无死亡病例.rn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肠间质瘤具有微创,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切除完整,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
  •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在妇科良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2005年一月至2009年8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367例因经期过长,经量过多而施行宫腔镜下手术患者,其中子宫内膜息肉209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38例,子宫内膜癌4例,宫内残留16例.结果:手术成功361例,失败6例.结论:宫腔镜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病是安全可行的.
  •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细胞中SOCS3上调后对JAK/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rn 方法:携带目的基因SOCS3的慢病毒载体转染子宫内膜异位细胞,通过载体上的GFP荧光初步观察转染效率;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后的内异细胞中SOCS3 mRNA水平的表达及其对STAT3 mRNA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的内异细胞SOCS3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及其对STAT3蛋白水平的影响.rn 结果:慢病毒转染的子宫内膜异位细胞转染效率可达80%以上;携带目的基因SOCS3的慢病毒转染后,内异细胞中SOCS3 mRNA水平明显上调,这种上调对STAT3基因水平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内异细胞经转染后,其SOCS3蛋白表达上调,上调的SOCS3对总STAT3蛋白水平无明显影响,但可抑制p-STAT3水平.rn 结论:内异细胞中SOCS3上调对STAT3基因水平的表达无影响,但可在蛋白水平影响STAT3活性.P-STAT3是作为转录因子可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对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转移的那个产生作用,故推测内异细胞中SOCS3上调可通过抑制p-STAT3进而对内异细胞生命活动产生影响.
  • 摘要:目的:评估肩关节镜下治疗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与针刺法短期疗效对比.方法及材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5例患者接受肩关节镜治疗(组1),8例患者接受针刺法治疗(组2),平均年龄51.6±8.1岁和49.7±7.9岁,以UCLA评估效果,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UCLA评分中,组1从9.5±1.34升至31.07±1.58,组2则从11.3±2.16升至30.86±2.91.结论:对于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患者,肩关节镜下治疗及针刺法治疗均可取得明显疗效,两者就效果而言,没有明显差异,但镜下治疗可有助于发现隐匿病情.
  • 摘要: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胆胰疾病诊治中的一项重要手段,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从单纯的诊断性技术发展为以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技术,成为现代胆胰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性ERCP技术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术后恢复快、具有可重复性等优点,代表了现代微创手术的发展趋势.本文对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2035例经ERCP诊治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至少禁食6小时,检查前半小时肌肉注射山莨菪碱针1mg和杜冷丁针50mg,术前10分钟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0ml。应用日本OLYMPUS十二指肠镜、德国ERBE内镜专用高频电刀及各类内镜诊疗相关器械。病人取俯卧位,头转向右侧,常规监护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内镜插入十二指肠降部后拉直镜身,将大乳头调整至视野中央偏右,用切开刀或造影导管行选择性胆管插管,确认导丝进入胆管后再深插管,抽吸胆汁后注人适量25%复方泛影葡胺逐步显影胆管,明确胆管病变情况,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措施,如术前考虑胰腺病变可行胆胰管双造影。对于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或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并予以网篮或球囊取石,术后常规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行EST和胆道取石术,常规行ENBD,少数病情严重者先行EST和ENBD,待病情稳定后再行胆道取石;急性重症型胆管炎(ACST)患者均先行ENBD,视病情决定是否同时进行取石治疗;胆道恶性梗阻患者按病情选择胆道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EMBE)或ENBD;胆管及乳头良性狭窄行胆管扩张、多支架支撑引流或EST;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行ERCP检查后根据结果予以相应治疗;胆道蛔虫症患者予以行EST或EPBD后取虫治疗,少数活体成虫嵌顿于乳头时可用网篮套取虫体后拉出,常规行ENBD;慢性胰腺炎患者根据其胰管狭窄情况行胰管括约肌切开术(EPS)或胰管扩张,并行胰管内支架置入术(ERPD),伴有胰管结石者行胰管取石术;医源性胆管损伤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或ENBD,ERBD。ERCP术后禁食,预防性使用生长抑素类药物,按病情选用抗生素及止血药,常规补液、对症、支持治疗,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监测血尿淀粉酶变化。
  • 摘要: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9月~2012年1月期间收住(胆囊结石24例、胆囊息肉样病变6例),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38~100 min,平均52 min,术中出血量:5~25ml,术后次日可下床活动,肠功能恢复时间12~36h,住院天数:2~4d,术后腹壁"无疤痕".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并有美容的优势.
  • 摘要:腹股沟疝修补术是普外科最常见和最普通的手术之一,在一百年的疝外科发展史中,衍生了如此众多的手术方式,是其他外科手术术式所不能比拟的,疝修补术虽是个普通手术,但的确给了外科医生太多的想象力和发挥空间.疝修补术也经历了有张力疝修补术、低张力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三种不同的疝修补方法.腹腔镜疝修补术是在腹壁最薄弱的地方进行人造网片修补,人造网片无需缝合,很快即可与腹壁组织融合成一抗张力极强的联合体,由于置入的补片为10×15厘米大小,所以,可同时覆盖斜疝、直疝和股痛易发生的薄弱和缺损区,复发率低,一般在1%左右,有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医生可进一步使复发率降至0.1%。由于伤口较小,手术后疼痛轻,不适反应小,恢复快,伤口感染的机会少,术后2天就可回家进行日常生活,术后1到2周可以恢复工作。目前腹腔镜病修补术主要有TAPP和TEP,IPOM。虽然无张力疝修补术有着巨大的优势,但仍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病修补术,如绞窄性病、局部有感染的,仍需要应用传统的病修补术,而年轻或估计腹横筋膜有薄弱或缺损并不严重者,可应用Shouldice这种低张力的病修补术,复发率低,费用不高,并可避免人工材料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当然,无张力疝修补术一定是以后疝外科的发展方向,腹腔镜岁击修补术作为一种新的无张力病修补术,会成为一种主要的疝修补术式。
  • 摘要:目的:乳房肿瘤整形技术是近二十年开始出现的新概念和新技术,包括组织移位和组织替代.腹腔镜下带血管蒂大网膜瓣乳房肿瘤整形技术属于组织替代技术,是近十年来开始发展的新技术,本文报告实施该技术的一系列临床结果.rn 方法:筛选符合入组标准的有肿瘤整形意愿的患者并实施腹腔镜下带血管蒂大网膜瓣乳房肿瘤整形术,评估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复发和整形效果等.rn 结果:自2010年6月至2012年9月期间共20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下带血管蒂大网膜瓣乳房肿瘤整形术,成功19例(95%),平均手术时间310(205-490)min,其中腹腔镜下网膜收集时间为60(40-110)min,平均出血量为70(20-150)ml。平均随访21(10-34)月,术后2例出现轻度上腹部牵拉感,2-3周后自行缓解。3例出现大网膜坏死小结节(直径约1-2cm),但不影响重建乳房的外形和体积。1例术后3月出现乳腺局部复发,术后7月相继出现肝转移和骨转移,术后11月后死亡。整形的乳房柔软自然,整形满意程度高。最近一次评估外科医生17例给予“非常好”,1例给予“好”,1例因复发死亡失访。患者自评结果与外科医生相同。目前外科医生和患者的满意率均高达100%。rn 结论:腹腔镜下带血管蒂大网膜瓣乳房肿瘤整形术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新技术,该技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整形效果令人满意,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是目前乳房肿瘤整形组织替代方式的一种新途径和新方法。
  • 摘要:目前,甲状腺肿瘤的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多为年轻女性,颈部为暴露部位,患者对美容的要求较高.因此近年来,出现了多种以减少手术疤痕为目的的术式.如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腔镜辅助小切口及直视下小切口手术.全腔镜手术虽切口隐蔽,但创伤不小,而小切口手术则兼顾了美容及微创的优势.本文通过对比腔镜辅助及直视下小切口手术的手术效果及手术创伤,评价两种术式在甲状腺疾病手术治疗中的价值.两种术式都具备手术切口小,疤痕不明显,手术创伤小的优势。而直视下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与传统手术相近,具有学习曲线短,不需借助特殊器械,经济实惠等优点,但仅适用于单侧,最好是中下极的甲状腺部分切除。且如为恶性,为保证手术切除的范围,不能一味强求手术切口。而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适用范围较广,借助腔镜的视野和超声刀对血管离断处理的优势,可以进行包括甲状腺癌根治术,双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等手术。缺点是学习曲线相对较长,对喉返神经的保护需要更熟悉腔镜的视野,更熟练的使用超声刀。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势,针对不同的患者,个性化的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有助于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手术满意度。
  • 摘要:目的:探讨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56例(66条腿)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进行腔内激光治疗进行分析.结果:3例出现皮肤灼伤,6例出现皮下硬结,2例小腿麻木,有色素沉着的减轻或消失,湿疹样皮炎明显好转,小腿溃疡渐趋愈合,无一例复发.平均住院时间3至4天.结论: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疗效肯定,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能满足腿部美容要求的微创手术方法,特别适合轻中度下肢静脉曲张者,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 摘要:骼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但临床上偶见一些下肢静脉回流梗阻的病人由泌尿科、肿瘤科等请血管外科会诊。病人的主诉通常是利尿、消肿等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的下肢肿胀及其伴随的胀痛。这就需要血管外科来进行处理。通常为Seldinger法穿刺患肢股静脉入路。患侧股静脉血栓形成无法穿刺时可采用颈静脉入路或对侧穿刺翻山入路。管径粗,可支持管径较大的血管鞘。术前造影不同于IVCS的切迹样、呈笔杆征样的局部狭窄,常为长段的线样狭窄。选用超滑导丝配合单弯导管,合理利用导丝“头型”,为避免导丝误入开放侧枝,尽量减少导丝头呈撵,以提高导丝的选择性。对于左骼静脉闭塞者,先将单弯导管头端置于闭塞部附近行正侧位造影,以超滑导丝硬头或Amplatz导丝软头沿骼静脉走行方向探路,逐步跟进导管,挺住导丝,使之减少弯折,边跟进边造影,常可见到原骼静脉闭塞段内部或边缘有少量造影剂流过,或改成Road-map方式利于把握方向,并可减少穿孔危险,通过病变段后更换Amplatz导丝引入球囊扩张狭窄段。肿瘤压迫引起的狭窄常大于70%,且球囊预扩不易扩开,弹性回缩大,需要使用支架植入。介入后可行骼股静脉管腔内连续测压,结合多角度静脉投射显影,以及侧枝情况来判断治疗是否彻底,流人道血流是否充足。术后48h内患肢肿胀基本消退,可下地活动。术后常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与华法林交叉后,改华法林片口服,调整INR为2.0-3.0。同时术后使用正负气压泵治疗及医用弹力袜物理治疗。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及作小腿腓肠肌功能锻炼促进回流及侧枝循环开放。同时需进行针对肿瘤的各项治疗以防止肿瘤进展。
  • 摘要:目的:讨论国产新型泡沫硬化剂聚桂醇治疗常规大隐静脉抽剥术后复发中的疗效.rn 方法:选择我院血管外科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27例(共35条)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肢,用多普勒B超和深静脉顺行造影全面了解患肢静脉系统病变后,对其进行膝下端复发曲张静脉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疗法,并观察疗效.rn 结果:29条患肢在门诊或普通病房未行任何麻醉下注射泡沫硬化剂,6条患肢在手术室硬膜外麻醉下注射硬化剂联合股浅静脉瓣膜成形术,平均每条注射约4.7ml泡沫硬化剂,相当于液体原液0.94ml;全部患肢随访2周、3个月、6个月,三个时间段,部分患肢(14/35)随访至12月,术后2周有4条(11.43%)患肢出现小段静脉曲张,考虑第一次注射时遗漏,予门诊再次注射并加压包扎后随访未再复发.随访3月有5条(14.28%)患肢出现小腿局限的静脉曲张复发,共11段静脉,长度为5~13cm,均为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患肢,考虑再通,门诊再次注射泡沫硬化剂并加压包扎后随访未再复发,其余患肢均一次性注射成功,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rn 结论:国产聚桂醇泡沫硬化剂疗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疗效确切,具有安全、美观、简单、可重复性等特点,是一种全新的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抽录术后复发的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溶栓治疗与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的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经导管溶栓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的下肢动脉缺血8例.结果:单独导管溶栓血栓完全溶解3例,占37.5%,溶栓后行PTA及支架植入术3例,2例转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1例行小腿截肢术.结论: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的下肢动脉缺血发病率比较低,诊断及治疗有其特殊性,经导管溶栓治疗简单而有效.同时应兼顾原发病的治疗.
  • 摘要: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发生率低而病理类型众多,传统治疗以开腹手术切除为主。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膜后脏器的显露问题得以解决,腹腔镜手术为腹膜后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另外超声刀所产生的热量远低于电刀产生的热量,尤其在分离这些重要部位时,既能达到止血、切割的作用,又能减少对大血管及周围组织的热损伤。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创伤小,痛苦轻,出血量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腹腔镜下探查,若肿瘤已无法切除可避免不必要的开腹;若肿瘤行腹腔镜下切除困难可指导选择开腹切口部位;探查时可取活检明确肿块性质,如证实为淋巴瘤则以放、化疗为主。腹腔镜提供放大的视觉效果,对血管的解剖能够更精细。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治疗,预防.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例腹腔镜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经手术切除后愈合好,随访一年后无一例复发.讨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相对容易,手术彻底切除病灶是治疗的关键.术中采取预防措施是避免其发生的关键.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剥离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手术技巧.rn 方法:介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的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其疗效.手术采用先行囊内液反复抽吸、后行分离粘连,再行囊壁剥离及创面电凝止血.估计手术困难者,术前给予戈舍瑞林针皮下注射3次,术中采用置4个套管针.rn 结果:128例患者,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囊肿剥出术,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时间86.4±30.9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0.2±28.7ml,术后病理均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随访6-36个月,术后6月内月经恢复正常,妊娠率57.14%(24/42),复发率9.38%(12/128).rn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是首选方式,掌握手术技巧,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卵巢热损伤、术后粘连、复发,提高生活质量、受孕机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宫颈肌瘤手术中的临床效果.rn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2例宫颈肌瘤的临床资料(腹腔镜组),随机取2001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开腹行同类手术的40例作为对照(开腹组).rn 结果:腹腔镜组42例患者以及开腹组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宫颈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肌瘤直径大小(5.5±2.5)cm,平均手术时间(70±35)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126±2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5±1.5)d,无并发症发生.开腹组:肌瘤直径大小(5.8±2.6)cmm,平均手术时间(55±30)分,术中平均出血量(115±28)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5±1.5)d,无并发症发生.两组在肌瘤大小、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腹腔镜宫颈肌瘤剔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前准确评估和良好的手术技巧是关键.
  • 摘要:目前临床上,CO2气体是腹腔镜手术最常用的膨腹介质,近年来有不少关于CO2气腹腹腔镜术后可造成腹腔恶性肿瘤细胞扩散和转移的报道.由于肿瘤的不同,关于CO2气腹对肿瘤细胞的影响结论并不统一.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是一个良性疾病,但却有恶性肿瘤的特征.本研究采用RayBioHuman Apoptosis Antibody Array Ⅰ抗体芯片来筛选CO2气腹组和正常对照组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凋亡蛋白的差异表达.并进一步对差异蛋白进行验证,筛查出可能参与CO2气腹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的蛋白质.拟通过本部分的研究,明确CO2气腹对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的影响.在15mmHg气腹处理2小时,放回常规培养箱内培养48h后,可以促进XIAP的升高,从而达到抑制凋亡的效果,有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发。临床手术过程中可控制压力和手术时间来减少腹腔镜二氧化碳气腹对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的影响。气腹组XIAP的高表达可能使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僻开凋亡,逃离生长监控而异常增生,从而促进EMs的成长与发展。
  •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良性妇科疾病,却有增生、侵润、转移、复发等恶性行为,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其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但子宫内膜如何脱离起源位置并完成宫腔外异位组织的增生、血管形成等复杂过程,特别是异位细胞及组织后续的迁徙和侵袭这一关键因素尚不得知.而这与内异症的发生和复发都至关重要,值得深入探讨和关注.肝再生磷酸酶-3(PRL-3)是肝再生磷酸酶家族中的一员,近年发现与肿瘤转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而备受关注。PRL-3的高表达能激活细胞内一系列信号转导通路,诱导细胞增殖和分化、提高其浸润转移能力、诱导血管新生。已有研究表明PRL-3在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高表达。SD大鼠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因其便于操作、有较好的均一性、价格低廉而越来越被肯定。在多次反复操作和探索中,熟练地掌握了造模技术,并认为该模型在在内异症的基础性研究中有可行性。基于此,设计了本实验,腹腔注射PRL-3抑制剂于内异症大鼠,观察其对大鼠内异症病灶的作用,旨在探索PRL-3在内异症中的作用,并寻求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应用于内异症的治疗。相对于裸鼠以及SLID小鼠,该模型便于操作,也更好掌控其实验条件。该模型已经日臻成熟,作为对内异症的基础性研究以及药物学作用都有较好的指导意义。结果表明,PRL-3抑制剂可以有效的抑制大鼠内异症病灶的生长,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异位病灶的PRL-3的表达,从而削弱了异位组织侵袭和增生的能力。在接下来进一步的研究后,PRL-3抑制剂有望作为一种辅助方案应用于内异症的治疗。但是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 摘要:目的:调查因输卵管性不孕行腹腔镜手术后的自然妊娠率.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2年5月440例因输卵管性不孕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术后6-12个月随访自然妊娠率.rn 结果:440例患者中,90例(20.5%)自然妊娠,88例(20%)足月妊娠,其中2例(0.5%)自然流产.轻度输卵管病变与中度以上输卵管病变比较自然妊娠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输卵管积水分层妊娠率比较显示,双侧输卵管积水,保留双侧输卵管的术后妊娠率为0,双侧输卵管积水,保留一侧输卵管的术后妊娠率为0,一侧输卵管积水,保留一侧输卵管的妊娠率为26.8%,保留双侧输卵管的妊娠率为9.2%.切除积水侧输卵管,保留一侧输卵管与输卵管伞端造口,保留双侧输卵管比较,自然妊娠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rn 结论:腹腔镜手术对于轻度的输卵管性不孕短期内的治疗效果较好,对于中重度输卵管积水效果欠佳,双侧输卵管积水保留输卵管对自然受孕无益,一侧输卵管积水切除积水侧输卵管有助于自然受孕.
  • 摘要: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右肝第Ⅶ、Ⅷ段,位于膈下,位置深,难以暴露,且贴近第二肝门,位于肝脏背面,即使开腹手术,难度亦相当大,目前常规腹腔镜入路操作困难,国外开展较少,国内尚无报道。右侧入路腹腔镜下肝Ⅶ、Ⅷ段血管瘤切除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操作空间大,缝扎止血相对容易,较传统腹腔镜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也对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因此,责任护士在术前参加术前讨论,复习肝脏解剖学相关知识,做好充分的护理评估工作,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患者主动配合能力,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术后向主刀医生了解手术的过程,术后需特别注意的事项,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各引流液的性质及量等变化,预防或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并配合医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而促进患者康复。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右肝Ⅶ、Ⅷ段血管瘤行腹腔镜治疗是安全可行的。腹腔镜肝切除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肝切除患者,由此产生的交通费、误工费亦少。即腹腔镜肝切除术较开腹手术更具经济效益,有很强的实用性。
  • 摘要:胰腺位置深在,显露困难,传统开腹手术需要较大切口,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distal pancreatectomy,LDP)具有切口小、视野清、创伤轻、恢复快等微创优势.我科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共施行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5例,其中4例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1例保留脾脏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120-180min,出血50-210ml,术后住院时间5-8d,无胰漏发生。术后病理:真性囊肿3例,假性囊肿1例,囊腺瘤1例。1例术后出现高血糖,2周后降至正常。
  • 摘要: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全切术中的腹腔镜辅助意义.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我科共行阴式子宫全切术125例,其中45例术前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增大如孕10周以上、考虑盆腔内有粘连,均备腹腔镜辅助,最终37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给予腹腔镜辅助.结果:37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给予腹腔镜辅助均完成,术中膀胱损伤1例,术后发生左下腹壁血肿1例.结论:阴式子宫全切术中采用腹腔镜辅助可提高手术安全性,扩大了阴式全子宫切除的手术适应症,对于困难子宫切除具有优越性,但术中需分清解剖层次避免手术损伤的发生.
  • 摘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术式,EST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成熟方法,因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围手术期EST就成为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合理的微创治疗术式。LC与围手术期EST的联合方式有术前EST、术后EST以及术中EST三种术式。术前EST是现阶段临床中最常选用的术式,其特点是通过术前ERCP明确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并经EST取石,清除胆总管结石,把复杂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简化为单纯的胆囊结石,再经单纯的LC治愈。简化了腹腔镜的手术难度;另外,LC与EST两种微创治疗按照各自成熟的规范操作施行,微创治疗成功率高。但缺点也很显然,病人需要接受二期操作,需要经受二次痛苦,而且EST术后存在胆囊内结石再排入胆总管的可能性。术后EST术式则主要限于LC术后发现残余结石的治疗。LC联合术中EST术式近年受到重视。在同一次麻醉手术中,完成LC与EST二个操作,因此病人只需要经受一次手术的紧张与痛苦。国内柯进晶等报告23例腹腔镜术中EST,由外科医生完成LC,同次麻醉下由内镜医生完成EST。Tommasi C报告完成腹腔镜术中EST113例均有外科医生完成LC与EST操作。
  • 摘要: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2年12月11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施行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息肉)即时缝合术11例均成功,无胆漏、无残余结石、无腹腔出血、无中转开腹.手术历时30-110 min,平均约74min.术后住院3-7d.术后经6个月-5年半的随访有一例复发.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人,熟练地胆道镜检查和取石技术,可靠的缝合胆囊壁切口,施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取息肉和即时缝合术是可行、有效,安全的.
  • 摘要:目的:探讨阴式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特点及各自优势.rn 方法:对近年来在我院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28例患者和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的肌瘤数量、重量以及术后最高休温、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使用抗生索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统计比较.rn 结果:两组病例在术中剔除肌瘤重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阴式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剔除肌瘤数目较多,住院费用较低但术后最高体温较高(P<0.05).rn 结论:两种术式均具有微创手术的良好特性,并各有适用指征及特点而不可完全互相替代,但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而言,如有微创手术适应症阴式手术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术式,并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治疗急性盆腔炎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疗效.rn 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共收治临床初次诊断为急性盆腔炎的患者,将常规药物治疗48小时后体温未恢复正常或仍存在盆腔包块的42例纳入研究,依照是否立即行腹腔镜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随访情况进行比较.rn 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年龄,盆腔包块例数经比较无明显差异,腹腔镜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部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发生慢性盆腔痛、痛经及复发均少于对照组,输卵管通畅例数观察组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rn 结论:早期应用腹腔镜治疗急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保守治疗,其远期并发症如慢性盆腔痛及对生育功能影响方面均优于药物保守治疗组,有临床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或清宫术终止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可行性.rn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或清宫术终止CSP病例72例、其中宫腔镜下CSP病灶切除术者42例、B超监视下清宫者30例、观察分析妊娠时问、子宫动脉栓塞术前血HCG值、疤痕处肌层厚度、手术成功率、治愈率、术中出血量、术后血HCG恢复正常时间.rn 结果:72例患者妊娠时间中位数为58天(38-112天)、子宫动脉栓塞术前血HCG水平的中位数为12000mU/ml(3640-48150mIU/ml)、平均瘢痕处肌层厚度为(3.2±1.2)mmm、术中出血量:宫腔镜组平均约(30±20)ml、刮宫组50± 30)ml、手术成功率及治愈率均为100%,术后血HCG恢复到正常时间为(24±10)天.rn 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或清宫术终止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安全有效、创伤小、可作为终止CSP的优先选择方法。
  • 摘要: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治疗方法有多种,笔者自2008年3月至2012年5月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联合经尿道钬激光碎石治疗32例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采用腰硬联合椎管内麻醉。截石位,插入F25.6 Circon ACMI气化电切镜,观察膀胱各壁、前列腺部尿道、精阜、前列腺各叶增生及膀胱内结石数量、大小、质地等情况。经电切镜的电切环插孔内置入长约25cm的5Fr输尿管导管,输尿管导管内再置入上海瑞柯恩80W钬激光纤维光纤,直抵结石。启动钬激光发生器,调整钬激光参数调整为1.0-2.0J/20Hz,总功率20-40W,采用虫蚀法击碎结石,碎片约0.2-0.4cm,然后用Ellik冲洗器将碎石吸出。检查无明显结石残渣后,然后再置入电切环,先以切除前列腺中叶组织至前列腺包膜,前至精阜,后至膀胱颈,再切除前列腺两侧叶,如患者身体条件较差者,则切除4-8点前列腺组织形成通道,但要求膀胱颈切除低平。彻底止血后,用Ellik冲洗器吸出前列腺碎片,经家属过目后予送病检。置22F三腔气囊导尿管3-5天,气囊注水50-60 ml,用长约50cm宽约1.5-2cm的胶布条予以适当力量右下肢皮肤牵引6-12小时。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疗效满意。
  • 摘要:前列腺癌(prostatic carcinoma,PCa)是男性生殖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肺癌,死亡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腹腔镜PCa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LRP需要气腹,易影响心肺功能,引起静脉血栓,甚至引起肿瘤转移、扩散.笔者从2012年7月起行免气腹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3例,疗效满意。PCa根治术是治疗局限性PCa最有效的方法,与传统的开放式手术相比,LRP具有创伤小、全身干扰少、出血少、术后痛苦少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局限性PCa根治术的首选方法之一。随着医学发展,微创手术不再是新兴学科。近些年腹腔镜已广泛应用于外科,腔镜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无气腹腹腔镜技术已日趋成熟,与气腹腹腔镜相比显现出更多的优越性。不但避免了气腹建立时盲目穿刺的并发症、CO2气腹及腹腔内压力产生的并发症外,还有安全性好,可操作性能好,费用低廉等优点。
  • 摘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发生胆漏,有一部分为Luschka胆管(以下称迷走胆管)损伤造成.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开展,有关迷走胆管损伤的报告增多.分离胆囊床时如出现条索状物,应“钛夹”夹闭,然后切断。分离胆囊时应尽量靠近胆囊。迷走胆管的管径多数很细,且多位于胆囊床中央或胆囊浆膜返折处,在胆囊切除时常因粘连或分离过深而遭损伤,所以剥离胆囊时应紧贴胆囊壁进行,避免过深剥离,这样可以尽量避免损伤迷走胆管。腹腔镜胆囊切除后在胆囊床用于纱布垫压数分钟后取出,检查纱布有否染胆,对发现细小胆管损伤很有帮助。必要时在肝下置引流管,即可及时观察到胆漏、出血等并发症的出现,又可对少量胆漏通过引流而治愈。
  •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术前内镜括约肌切开术(LC+EST)与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疾病的最佳微创治疗方案.rn 方法:68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按首次治疗方案分为LC+EST(30例)和LC+LCBDE(38例)两组,比较两组取石成功率、中转开腹率、并发症率、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rn 结果:两组在取石成功率、中转开腹率、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EST组住院费用较LCDBE组价格昂贵(P<0.05).rn 结论:LC+EST和LC+LCBDE两组联合技术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手段,后者对Oddis括约肌功能完好者可能是更加优越的微创治疗方案.
  • 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栓塞术在肝脏肿瘤切除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rn 方法:分析5例初次就诊时罹患难以一期切除肝脏肿瘤,先行门静脉栓塞术后再行二期肿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B超及DSA引导下经皮肝门静脉左支穿刺法对门静脉右支进行栓塞.观察穿刺栓塞成功率、穿刺术后肝功能变化、肝叶体积变化及肝脏二期手术切除率等指标.rn 结果:所有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一期PVE术,术后出现一过性的肝功能减退,经保肝治疗短期恢复,未栓塞侧肝脏体积代偿性增大明显,按预期顺利完成二期肝叶切除术,术后肝功能良好.rn 结论:对合适病例行门静脉栓塞术手术操作成功率高、安全可行,未栓塞侧肝脏代偿性增大明显,可以通过前期增加预期残留肝脏体积(FLR),使得难以一期切除的肝脏肿瘤,变得可以切除,从而提高肝脏肿瘤的切除率.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切除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的方法和临床效果.rn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4月至2013年3月84例区域型肝胆管结石病例患者施行的完全腹腔镜规则左(右)半肝切除或肝叶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在完善术前检查后根据结石部位采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切除病变肝叶(段),最大限度清除含有结石、狭窄及扩张的病变胆管,联合使用术中胆道镜对剩余肝叶(段)胆管及肝外胆管进行探查和(或)取石,防止结石残留.rn 结果:3例中转开腹(1例因多次胆道术后粘连致密,2例发生气体栓塞),术后1~2d拔出胃管,5~22d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发生胆漏6例,量30-50 ml/d,术后7~22d胆漏停止.术后出现肺部感染2例、反应性胸腔积液4例,肝断面包裹性积液感染2例行穿刺引流后好转.术后5~10d出院.81例残留结石患者术后均经T管窦道胆道镜成功取出结石.81例经B超、CT随访2~103个月,未见结石残留复发.2例术后5年结石复发.rn 结论:腹腔镜下肝切除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是安全可靠的微创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防治出血、气体栓塞是避免手术中转的主要环节.
  •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腹腔镜技术在胃间质瘤中的个体化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23例行腹腔镜胃问质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均成功行腹腔镜手术,其中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13例,腹腔镜经胃肿瘤外翻切除术8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例,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例,无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时间90min(50-180min),术中平均出血 80ml (30-150ml),术后平均住院日6d(4-8d),随访10-22个月,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的,可根据胃间质瘤位置及大小个体化选择各种术式.
  • 摘要: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的方法及要点.rn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32例的临床资料.rn 结果:32例均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手术及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平均为158min;术中出血平均约110ml;术后人工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2.4d;手术清扫淋巴结平均为17个.全组术中无大出血及邻近脏器损伤.术后并发皮下气肿及高碳酸血症3例,会阴部切口感染2例,均保守治疗后治愈.随访7-29个月,未见切口种植及吻合口复发及远处转移.rn 结论: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技术要求高,手术中需要注意血管的处理、淋巴结的清扫及盆腔神经丛的保护,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正确解剖层面的识别及对腹腔镜下解剖标志的应用,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TME直肠癌根治术.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造口还纳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行腹腔镜造口还纳术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是否中转开腹、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70~120 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量为30~100ml(平均50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12~30h(平均24h);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为8~ 24h(平均12h).术后住院时间5~ 7d(平均6.5d).造口处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吻合口漏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技术用于乙状结肠造口还纳手术安全、可行,微创优势明显.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同步自体血回输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26例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腹腔镜手术,其中单纯腹腔镜脾切除术12例,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14例,术中均常规准备自体血回输仪.rn 结果:全部病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3.2 h,平均出血量140ml,平均自体血回输量527 ml,均未接受异体输血.术后第一天血红蛋白从9.2 g/dl上升至12 g/dl.平均住院时间10 d.rn 结论: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腹腔镜手术在技术上是切实可行的,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定的优点.术中同步自体血回输既可显著改善患者贫血状态,又可减少异体输血机会.
  • 摘要:目的:探讨一级脾蒂阻断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应用一级脾蒂阻断行腹腔镜脾切除25例.结果:25例腹腔镜脾切除均顺利,手术时间80min~170min,平均130min,术后住院7~31天,平均13天.非外伤患者术中出血量20ml~500ml,平均120ml,无中转开腹患者.结论: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应用一级脾蒂阻断可明显减少术中大出血等意外的发生,降低腹腔镜脾切除术中转开腹率,尤其在巨脾和严重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中优势明显,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