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辅酶Q10口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研究
【6h】

辅酶Q10口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辅酶Q10口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1.1 材料与仪器

1.1.1 材料

1.1.2 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辅酶Q10的含量测定方法

1.2.2 辅酶Q10在油相中溶解度的测定

1.2.3 三元相图的绘制

1.2.4 载药优选处方的确定

1.2.5 微乳液粒径及Zeta电位的测定

1.2.6 乳化条件的筛选

1.2.7 辅酶Q10自微乳化制剂溶出度的测定

1.3 结果与讨论

1.3.1 辅酶Q10在油相中的溶解度

1.3.2 三元相图

1.3.3 载药优选处方的确定

1.3.4 微乳液的粒径及Zeta电位

1.3.5 乳化条件

1.3.6 溶出度

1.4 小结

第二章 辅酶Q10口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稳定性研究

2.1 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

2.1.2 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影响因素试验

2.2.2 载药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常温避光放置稳定性的考察

2.2.3 载药自微乳化给药系统乳化后常温避光放置稳定性的考察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影响因素试验结果

2.3.2 载药自徼乳化给药系统常温避光放置的稳定性

2.4 小结

第三章 辅酶Q10口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细胞学评价

3.1 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

3.1.2 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硬脂胺-异硫氰基荧光素(ODA-FITC)的合成

3.2.2 荧光标记微乳液的制备

3.2.3 MDCK细胞的培养

3.2.4 辅酶Q10口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细胞毒性的评价

3.2.5 辅酶Q10口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细胞经时摄取能力的考察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辅酶Q10口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细胞毒性

3.3.2 辅酶Q10口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经时摄取能力

3.4 小结

第四章 辅酶Q10 口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药物动力学研究

4.1 材料与仪器

4.1.1 材料

4.1.2 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辅酶Q10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4.2.2 血浆样品标准曲线的绘制

4.2.3 方法专属性

4.2.4 方法精密度

4.2.5 方法准确度

4.2.6 动物给药方案的确定

4.2.7 相对生物利用度的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辅酶Q10血浆样品的标准曲线

4.3.2 方法专属性

4.3.3 方法精密度及准确度

4.3.4 药物动力学参数分析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辅酶Q10(coenzyme Q10),又称为泛醌,是一种脂溶性的类维生素物质,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辅酶Q10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氧化能力和延缓衰老等功能,医学上广泛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同时也作为营养保健品及食品添加剂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其具有较大的相对分子质量,且极性很弱,在水中几乎不溶,因此口服吸收过程缓慢且吸收很少,生物利用度很低。目前,辅酶Q10在临床上已有的制剂类型主要为软胶囊、片剂以及水溶性注射液。但是口服的软胶囊和片剂由于溶解性较差而导致吸收效率很低;而水溶性注射液主要是靠表面活性剂增溶,在被体液大量稀释的情况下存在着药物析出的风险,且表面活性剂也有一定的毒性,所以需要开发新型制剂来克服上述弊端。微乳给药系统是粒径小于100nm的液体分散体系,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微乳的研究基础上发展建立了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MEDDS)。此给药系统由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组成,在温和的搅拌或胃肠道的蠕动下即能自发形成粒径为10-100nm、透明澄清的O/W型分散体系。自微乳化给药系统适合作为亲脂性、低溶解度、难吸收药物的载体,它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改善药物的口服吸收,从而增加口服生物利用度。1994年Novartis公司的环孢素A自微乳化软胶囊(Sandimum Neoral(@))的成功上市极大地推动了自微乳化产品的研发。
  本研究旨在开发辅酶Q10口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通过绘制三元相图,确定了以中链脂肪酸甘油酯为油相、聚氧乙烯蓖麻油(RH-40)为表面活性剂、PEG400为助表面活性剂的空白处方。初步考察载药量对稳定性及处方乳化能力的影响后,确定载药优选处方。该给药系统乳化后粒径为46.1nm,PI值为0.0303,粒径较小且分散均匀。另测得辅酶Q10微乳液的Zeta电位为-0.03mV,几乎不带电。乳化条件筛选的结果显示,微乳基质的稀释倍数、乳化温度及不同分散介质对乳化后的粒径几乎没有影响。为使得乳化效果具有一致性,应选择数字化的、可控的乳化方法。故本实验以0.1mol/L盐酸为乳化介质,采用中国药典2010版溶出度测定法第三法(小杯法)进行乳化,转速为25rpm。溶出度测定结果显示,自微乳化胶囊在实验条件下可以迅速释放。20分钟时,在0.1 mol/L盐酸和pH6.8 PBS中的累积释放量分别为78.00%和87.11%。影响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在4℃和60℃条件下放置10天后,辅酶Q10自微乳化制剂均能自乳化成粒径为50nm左右的微乳液。低温对药物含量几乎没有影响而高温会导致药物含量下降30%左右,故此处方的辅酶Q10自微乳化制剂不宜在高温下进行储存和运输。此外,辅酶Q10自微乳化制剂在常温避光条件下放置后,乳化能力和药物含量均没有明显变化。且乳化后于室温避光条件下放置8h,粒径和药物含量均无明显变化,说明在使用过程中,给药系统在胃肠道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采用Madin-Darby canine kidney(MDCK)细胞作为胃肠道上皮单层细胞模型,以MTT法测定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细胞毒性,并考察细胞经时摄取情况。结果显示,该给药系统所用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经时摄取结果显示,在0.5小时至24小时内,随时间的延长,绿色荧光逐渐增强,且荧光强度明显强于同浓度的油相、表面活性剂以及助表面活性剂的三相混合物。定量摄取的结果也表明,相比于三相混合物而言,自微乳液的摄取量提高了4倍左右。选用SD雄性大鼠作为模型动物,采用双周期交叉法进行试验。结果显示,辅酶Q10自微乳化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是市售软胶囊的1.42倍,且峰浓度提高了67.47%,说明改变剂型后对药物的体内吸收过程有所改善。此外,辅酶Q10自微乳化制剂峰浓度的波动明显小于市售软胶囊,有利于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