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胆汁培养的临床价值
【6h】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胆汁培养的临床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1引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4.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现状

4.2术后感染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4.3胆汁细菌高危因素分析

4.4胆汁细菌培养结果及细菌药敏试验分析

4.5关于IBC的意义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处理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

展开▼

摘要

目的:分析术前胆汁感染的病因、感染原并评估其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影响,从而探讨通过术中胆汁培养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以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方法:回顾分析了邵逸夫医院在1999年1月-2009年5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68例病例。根据患者有无行术中胆汁培养(Intraoperative Bile Culture,IBC)分为I(未培养组)、II(培养组)两组,对两组间术后腹腔感染、切口感染、败血症、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II(培养组)组根据培养结果是否阳性再分为IIa组(培养阴性,70例)、IIb组(培养阳性,74例)两组,并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268例患者中,男149例,女119例,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4例,其余224例均行标准Whipple手术。144例IBC病人中,70例(48.6%)IBC结果为阴性,而其余的74例(51.4%)则为阳性。对比IBC阴性及阳性两个组一般资料,年龄、疾病性质(良恶性)、血胆红素水平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术中胆汁细菌培养共获得11个菌属130株细菌,革兰氏阴性菌81例(62.3%),革兰氏阳性菌48例(36.9%),真菌1例(0.8%)。分离出的前五位细菌是:大肠埃希菌26.9%、肠球菌20.8%、肺炎克雷伯菌13.8%、葡萄球菌11.5%、铜绿假单胞菌7.7%。胆汁分离菌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为68.5%,对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啉的耐药率为53.1%,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丁胺卡那霉素较敏感。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8.4%,I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9.5%,II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7.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II组中,IIb组并发症34例,其中腹腔感染9例,切口感染8例;而IIa组并发症20例,其中腹腔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
   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胆汁细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高龄、恶性肿瘤、高胆红素血症与胰十二指肠术中胆汁培养阳性结果明显相关,而胆汁感染与术后腹腔感染和切口感染发生增加显著相关。术中常规胆汁培养对围手术期抗生素治疗有指导意义,可以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