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竞合互动视角的企业动态能力形成及作用机制研究
【6h】

基于竞合互动视角的企业动态能力形成及作用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理论背景

1.1.2实践背景

1.2研究意义

1.2.1洞悉动态能力作用机制

1.2.2解密动态能力形成黑箱

1.2.3探明动态能力提高路径

1.3研究思路

1.3.1总体思路

1.3.2动态能力作用机制

1.3.3动态能力形成机制

1.4研究方法

1.4.1规范分析

1.4.2计算机仿真

1.4.3案例分析

1.4.4实证研究

1.5技术路线

1.6结构安排

1.7内容简介

1.8创新点

1.8.1动态能力与持续优势关联研究定量化

1.8.2将企业网络理论应用到动态能力作用机制

1.8.3以组织惯例为演化基因探讨动态能力形成机制

1.8.4动态能力影响因素新思路

1.9本章小结

2文献述评及本文的研究框架

2.1动态能力

2.1.1动态能力产生的背景

2.1.2动态能力的内涵

2.1.3动态能力形成机制

2.1.4动态能力影响因素

2.1.5动态能力与持续优势

2.2组织惯例

2.2.1组织惯例产生

2.2.2组织惯例内涵衍变

2.2.3组织惯例演化基础

2.2.4组织惯例演化的动力

2.2.5组织惯例演化的路径

2.3企业网络

2.3.1企业网络相关理论

2.3.2企业间竞合关系

2.3.3企业间竞合关系与动态能力

2.4本文研究框架

2.5本章小结

3动态能力与持续优势

3.1动态能力内涵分析

3.1.1动态能力框架

3.1.2动态能力维度分析

3.2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3.2.1动态能力各维度与持续优势的关联假设

3.2.2模型构建

3.3变量选择与测度

3.3.1测量方法

3.3.2控制变量的选取

3.3.3动态能力的测量

3.3.4持续优势维度和测量

3.4数据的准备

3.4.1样本的选择

3.4.2样本数据的收集

3.4.3分析工具的选择

3.4.4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3.4.5信度和效度分析

3.5动态能力对持续优势作用分析

3.5.1方法的选择

3.5.2检验参数的选取和检测

3.5.3结果分析

3.6研究结论与讨论

3.6.1研究结论

3.6.2实证结果讨论

3.7案例分析--以UT斯达康为例

3.8本章小结

4企业间竞合关系和环境变化影响

4.1企业间竞合关系分析

4.1.1企业网络描述

4.1.2企业间博弈的特点

4.1.3企业间的互动模式

4.1.4企业间竞合互动博弈仿真

4.2动态能力作用调节变量提取

4.2.1企业间竞合关系

4.2.2竞合关系维度

4.2.3环境变化水平及测量

4.3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4.3.1企业间合作水平调节作用假设

4.3.2环境变化水平调节作用假设

4.3.3模型构建

4.4调节效应分析准备

4.4.1调节变量的选取与测量

4.4.2分析方法的选取

4.4.3分析工具和因子的选取

4.4.4数据基础性分析

4.5调节作用分析

4.5.1合作水平调节作用

4.5.2环境变化水平调节作用

4.6分析结果及讨论

4.6.1分析结果

4.6.2启发与讨论

5动态能力形成及提升机制

5.1形成机制模型

5.1.1动态能力形成的基础

5.1.2形成机制思路

5.1.3模型的假设

5.1.4模型基本架构

5.1.5形成、发展过程描述

5.1.6企业家在动态能力构建中作用

5.2动态能力影响因素提取

5.2.1企业家精神

5.2.2组织柔性

5.2.3组织学习

5.3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5.3.1研究假设

5.3.2模型构建与说明

5.4影响变量维度和测量

5.5数据分析

5.5.1信度分析

5.5.2效度分析

5.5.3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5.6实证研究结论与讨论

5.7提升机制

5.7.1组织学习提升

5.7.2企业家精神提升

5.8本章总结

6总结及展望

6.1实证分析总结

6.1.1本文假设验证情况

6.1.2动态能力与持续优势关联

6.1.3企业间合作水平调节作用

6.1.4环境变化水平调节作用

6.1.5动态能力影响因素

6.2创新点与意义

6.2.1文章创新点

6.2.2研究意义

6.3研究局限与展望

6.3.1研究局限和不足

6.3.2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21世纪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新经济泡沫破灭后的理性回归、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全球化、政治经济化等现象和趋势使得市场更加难以预测,如何获得持久的优势成为了每一个企业的目标。核心能力、异质资源等具有一定的刚性,关注于某一个时点的优势,不具有持续性,对于变化的环境适应力较弱,导致企业在稳定环境中建立的优势容易被侵蚀,每一种既定的优势都不可能长久的维持,至多只是时间长短而己。在此背景下,与环境的多变趋势相对应,企业动态能力理论成为了战略理论发展的中心。 动态能力理论被用来解释企业如何获得持续优势。目前对于动态能力的系统研究只有不到20年的时间,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动态能力概念、内涵、本质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动态能力作用机制的研究;借鉴其它学科理论的交叉研究。大部分研究以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为主,较少实证探索,特别是对于动态能力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尤其稀少。 动态能力产生于资源基础观点(RBV),强调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企业网络为动态能力的形成、作用发挥提供了支撑平台,其中企业与现有竞争者、互补品提供者、潜在竞争者、供应商、销售者、替代品提供者构成了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提供的紧密网络。本文的企业网络主要是指企业与这六类企业形成的紧密网络,在企业网络中,相互之间表现为一定的竞合互动关系。以此为基础,从企业间竞合互动视角对动态能力的形成、作用机制进行探索。具体说来,本文将主要探讨两个问题:动态能力的形成及提高机制;动态能力的作用机制。其中动态能力作用机制作为本文的核心内容,分解为两个子课题:动态能力对持续优势主导作用机制;动态能力作用机制中的影响因素。 在文章的结构安排上,以动态能力、企业网络、组织惯例的相关文献综述为基础,首先探讨了动态能力与持续优势的关联,在此基础上,考察企业间竞合关系和环境变化两个影响因素,对动态能力作用机制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然后以组织惯例拟合动态能力形成机制,对动态能力的形成过程、路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针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动态能力提升路径;最后,对全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进行了总结,并就将来的研究方向提出相应的建议。 动念能力形成和作用机制的探索作为本文的核心研究内容,具体分析如下: 1.对动态能力作用机制的探讨,包括动态能力对持续优势主导作用机制和动念能力作用影响因素两部分,分别对应于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首先,进行动态能力与持续优势关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第二章动态能力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将动态能力内容提炼为机会发现能力、系统支持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优势保护能力四个维度。以此为基础,提出对持续优势作用的相关假设,进行模型的构建、变量测量、数据分析等程序,最后利用AMOS5.0和SPSS13.0对动态能力各维度对持续优势是否具有显著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控制变量影响的条件下,动态能力对持续优势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其中动态能力的机会发现、系统支持和优势保护三个维度对持续优势具有显著积极作用,资源整合对持续优势作用不显著。针对实证结果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说明,并通过UT斯达康公司进行了验证性案例分析。 在第三章动态能力对持续优势主导作用机制研究的基础上,考察动态能力作用的影响因素。从影响动态能力作用的外部环境来看,宏观环境对于每个企业的影响是类似的,而企业间的竞合关系对动态能力作用的影响则是不同的。对于企业间的竞合关系,通过仿真证明经过充足时间的多次博弈,趋于一定的合作水平;而宏观环境变化主要的表现为技术、市场的变化,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融合,最终可以归结为环境变化水平。如此,将动态能力作用的外部影响因素简化为企业间的合作水平与环境变化水平,构建了动态能力作用持续优势的框架。 实证结果证明,在动态能力的作用机制中,企业间的合作水平对于动态能力作用具有显著的增强效果,其中对机会感知、系统支持、资源整合三维度的作用具有显著增强作用,对优势保护具有显著减弱作用;环境变化水平对动态能力作用的影响不显著,其中对机会发现和系统支持具有微弱增强作用,对资源整合和优势保护影响不显著。针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了相应的说明和讨论,并对其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行了总结。 2.对于动态能力的形成机制,即动态能力如何产生、发展尚没有比较系统深入地研究,现有研究大都从某一个侧面对动态能力的产生、发展进行定性的描述,例如从技术、学习过程视角理解动态能力发展,或者将动态能力作为特殊的能力进行剖析,大都属于从理论到理论,从抽象到更抽象的研究过程。借鉴生物演化理论和组织惯例理论,将组织惯例拟化为动态能力形成的基因,从组织惯例形成、变异的角度构建动态能力形成机制。在第五章中,以组织惯例为基础构建了动态能力形成、演化的模型,探讨了动态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过程和演化的路径。 在形成模型的基础上,对动态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探索。动态能力作为一种内生的能力,其影响因素存在于企业内部,从动态能力形成过程所需要的执行者、平台、工具三方面进行考虑,在汇总各类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取企业家精神、组织学习、组织柔性作为动态能力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组织学习对动态能力水平具有关键影响,企业家精神对动态能力水平具有显著积极影响,而组织柔性对于动念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针埘数据分析结果,对其进行了解释和说明,并就如何从组织学习和企业家精神两方面提高动态能力水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采取了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求保证研究结论的科学合理性。在研究工具的选择上,利用国际上流行的数据分析软件SPSS13.0以及结构方程软件AMOS5.0,同时在企业间竞合关系演化的仿真中利用了IBM开源软件eclipse。 本文主要的创新点在于: 1.以企业网络理论、生物演化理论为基础,从企业间竞合互动视角构建了动态能力的作用机制,探索了其创造持续优势的主导逻辑,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企业间竞合关系与环境变化对动态能力作用的影响,构建了动态能力作用持续优势的体系。从理论上阐述了动态能力作为企业持续优势来源的可能性与作用机理;实证上证明了两点,即企业间可以通过加强合作增强动态能力的作用效果;环境的变化对于企业动态能力作用的发挥无显著影响。这为企业在实践中如何通过动态能力获取持续优势提供了有益指导。 2.利用eclipse软件,通过仿真揭示了企业间竞合关系的规律,即企业间的竞合关系会从杂乱无章逐渐的趋向于竞争或者合作(根据竞合关系的收益函数决定),而且经过充分的多次博弈,企业间能够达到合作的稳定状态。从数学的角度证明了企业间存在竞争和合作两种状态,而且随着企业间交往的次数的增多,会趋向于选择合作。研究结论丰富了竞合演化思想的成果,为了解企业间的互动行为模式提供了指导。 3.以生物演化理论为基础,将组织惯例拟化为动态能力基因,从组织惯例产生、变异角度探讨了动态能力的形成机制,对动态能力的形成进行了一个比较直观的描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对动态能力形成机制的研究,从理论到理论、从抽象到抽象的循环。为现实中的企业构建动态能力提供了形象的地图和指导手册。 4.对动态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汇总分类,改变以往研究中视角比较混乱的不足,采用能力的规划观点,从动态能力构建的执行者、平台和工具三方面进行影响因素的提取,获得企业家精神、组织结构、组织学习三个动态能力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提高动态能力的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