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中国技术经济论坛2012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首届学术年会
中国技术经济论坛2012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首届学术年会

中国技术经济论坛2012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首届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杭州
  • 出版时间: 2012-11-10

主办单位: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会议文集:中国技术经济论坛2012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将供应链合作方式分为股权型合作和契约型合作,应用交易成本理论,提出影响供应链成员选择不同合作方式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交易不确定性(包括需求不确定性、技术不确定性以及绩效不确定性)、专用性投资(包括供应商的专用性投资及买方的专用性投资).以手机制造行业与纺织行业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说明:交易成本对企业在进行供应链合作方式的选择时存在着显著影响,需求不确定性与绩效不确定性是两个行业企业选择不同合作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技术不确定性与专用性投资对不同行业企业的合作方式有着不同的影响.
  • 摘要:在创业型国家建设中,大学生创业群体的形成和成长是一支重要的推动力。大学生作为创业者中的特殊群体备受关注。多数大学生创业者具有相似的资源禀赋。本文试图揭示动态能力的不同维度在创业资源与创业成长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创业资源的丰富程度对动态能力构建的影响。验证结果表明,吸收能力在支持性资源、环境性资源与成长绩效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转化能力在支持性资源、环境性资源与成长绩效之间也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创新能力在支持性资源、环境性资源与成长绩效之间不产生中介作用。同时,支持性资源、环境性资源的丰富程度与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也具有正相关性关系。大学生创业领域的研究是创业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文分析,认为初创企业动态能力在创业资源与创业绩效之间扮演着部分中介作用角色。这为研究大学生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即“创业资源—动态能力—创业绩效”的研究范式。通过构建大学生初创企业动态能力,发挥其独特优势,有利于初创企业的生存与成长,使其在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 摘要:本文以技术经济理论和系统协同论为基础,提出了“循环经济协同效应”这一概念,并对其产生机制、表现形式及其在自然科学、经济学和生态学意义上的不同内涵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索。本文提出,循环经济措施使社会经济系统子系统之间通过物质流、能源流和信息流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在社会经济系统子系统之间产生协同效应,影响社会经济系统的资源效率、价值效率和环境效率,形成资源、经济和生态三重意义上的有序结构。根据市场的自组织程度、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经济水平的不同,循环经济协同效应分为自组织意义和他组织意义上的循环经济协同效应。对循环经济协同效应的理论分析拓展了我国循环经济学理论,还将为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活动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的压力与日俱增,迫切需要社会经济实现循环经济协同、广泛形成循环经济协同效应,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政府应该积极促进循环经济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强和完善污染物排放控制和废弃物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环境规制,从而扩大他组织意义上循环经济效应产生的范围,进而使循环经济在更多领域产生自组织意义上的协同效应,从而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更小的成本实现环境的改善。
  • 摘要:本文利用1995-2010年我国GDP、能源消费、固定资产投资、资源税等样本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征收碳税对我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征收碳税能够提高我国的经济规模、减少能源消耗,但扩大了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酌收入分配差距.这说明,现阶段我国应该在体现社会公平的前提下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 摘要:通过搭建农业系统碳源评估框架,本文定量分析了2000-2009年来浙江农业系统碳源的主要构成及其变动趋势,研究表明:浙江农业系统碳排放总量及碳排放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化肥及农用柴油用量的大幅上升是碳排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着力减少单位面积上农业生产资料使用量和促进农技农艺措施改进,大力推广肥药减量、高效利用措施,着力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以及加强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 摘要:本文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推导出嵌入资源要素影响的经济主体均衡增长路径之条件.应用面板协整方程对经济增长中的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之影响进行了考察.为克服内生性,具体采用完全修正的最小二乘法(FMOLS)和动态最小二乘法(DOLS)对各区域增长中的资源要素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都存在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情况,FMOLS估计的能源利用效率依次为西部、东部、中部;而中、西部地区陷入了较为严重"资源诅咒"困境.建议实施有利于发挥中西部资源优势和沿海海洋资源优势的两翼发展战略;并通过科技创新、倡导低碳生活等措施以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目标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利用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通过技术援助等措施打破"资源诅咒",走向区域均衡增长之路.
  • 摘要:会展业是市场经济体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新型产业,它被誉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以1∶9的拉动效应推动经济的发展.会展业有助于海西的资源整合和区域对接,是海西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助推器.面对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列为国家重点发展区域这一机遇,海西会展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在对海西会晨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着展馆利用率不高,缺乏规划,缺乏专门的会展公司和专业的会展人才,未成立专门管理会展业的权威机构,面临三大经济区域会展业的压力的问题,进而对海西会展业的发展提出利用一地一特色优势发展与本土产业相结合的专业型展会,发挥近台优势,突出“海峡”特色,淡化政府的管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 摘要:根据2006-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别构建我国上市公司利润的两种识别模型,并给出各模型的正判率.研究表明,运用操纵时点前一年的数据预测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行为时,Logistic回归模型优于主成分分析模型,模型正确识别的概率为97.73%;运用操纵时点前两年和前三年的数据进行预测时,主成分分析模型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模型正确识别的概率分别为95.45%和88.64%.
  • 摘要:为规避现货水权交易的供给能力、价格等风险,将水期权引入到水资源配置和管理中,作为现货水权交易的一个有利补充.本文按照水资源的用途和适用对象对水期权进行分类设计,对各类型水期权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水期权交易买卖方进行博弈分析,得出期权合同的权利金和执行价格所应该满足的条件,即水期权交易触发条件,以期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管理。
  • 摘要:创新集群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热点和各国政府科技决策重点,然而创新集群理论体系框架仍不够清晰.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创新集群理论起源、创新集群的概念、特征与类型研究,以及创新集群案例研究等方面对国内外创新集群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回顾与总结.文章以经济学视角出发,界定创新集群的概念,探究其本质特征,为构建创新集群理论体系提供依据,并指出创新集群理论未来研究方向是:创新集群的发展规律研究,创新集群的边界确定,创新集群的创生机理,创新集群的形成条件,创新集群的演化过程,创新集群对区域创新绩效与经济发展的定量分析,以及创新集群的政策研究与制度设计。
  • 摘要:福建等华东六省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经济发展对各类资源有着较大的需求.充分利用资源,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既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一种社会责任.运用综合分值法,通过对大量实际数据对福建及华东六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发现依然存在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迟缓,区位优势与政策优势差别大,技术落后的问题,为此,提出不仅要大力发展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还要完善制度保障,以及构建科技创新人才体系。
  • 摘要:本文从经济增长和能源安全相互关联的角度出发,分析能源供给不足情况下的经济运行可能出现的情况.通过构建能源缺口下的产出影响模型,并以原油为例测算了原油缺口出现时的产出减少.结果表明,在55%、58%和60%原油对外依存度限制下,我国出现原油供求缺口的年份依次为2013年、2015年和2016年,如果将原油对外依存度限制在60%以内,2020年因原油供给不足造成的产出下降将达到6300亿元以上.因此,要缓解我国因能源供给不足造成的经济影响,需要出台更加细化的政策措施。电力供给方面,短期内火力发电为主的格局无法改变,要解决煤炭供给不足问题,一方面需要进行铁路运力调节和优化,另一方面可以尝试特高压输电线路网络建设,根本上解决煤炭资源和火电厂分布区域性错位的问题;原油供给方面,不断扩大的对外依存度将制约经济持续增长,寻求石油产品的替代能源刻不容缓,液态生物质燃料和混合动力机械装置都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石油产品缺口出现造成的负面影响。
  • 摘要:本文对生物质发电项目涉及的系统及其子系统进行分析,阐述了系统间的关系及作用.在当前环境及参数设定条件下,进行项目经济效益分析,对我国政府目前的生物质发电政策进行评价.借助蒙特卡罗模拟技术分析政府补贴、秸秆成本对生物质发电项目经济效益的动态影响,为未来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指导性的参数.
  • 摘要:本文以华北地区为例,研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未来气候变化下水资源的影响.首先将区域气候模式结果与华北地区"自然—经济"二元水循环模拟框架结合起来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华北地区地下水情况.其次,结合华北地区"十二五"规划纲要,分析经济结构调整情势下用水变化,并利用模型预测发展方式转变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水危机情况.得出主要结论如下:在现在的发展方式下,华北地区难以应对未来发生的水危机,浅层地下水平均每年下降0.4米.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情景下,地下水位下降速度缓解,配合其他工程措施,华北地区水危机可避免.
  • 摘要:本文界定了节能减排政策的公共政策属性,确定了节能减排政策评价的基本内容.根据国民经济评价的思路和方法,构建了节能减排政策评价的费用—效益分析框架.把政策目标、政策影响和政策收益三个维度结合起来,设计了节能减排政策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山东省为案例,对该省"十一五"时期的节能减排政策绩效进行了总体评价,并分别从政策目标、政策影响和政策收益三方面进行了纵向分析.
  •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往往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但必须考虑技术本身的演化规律.运用演化博弈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技术演化过程可能出现非效率的技术锁定,沉没成本效应、次要知识的存量、学习效应、组织特征及消费者偏好的短期不变性等是技术锁定产生的原因.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突破技术路径依赖进行路径创造,并提出政府要积极干预,企业要采取技术兼容策略。
  • 摘要: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作为区域创新主体和具有市场需求感知能力的企业,与拥有知识储备、科研设备、创新团队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而形成的战略联盟,是知识经济形势下合作、集成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从资源依赖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技术创新联盟合作的运作模式和动力机制作了系统分析,认为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技术创新联盟的合作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合作模式,以各主体间的资源依赖作为动力机制.该研究对提高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 摘要:文章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通过计算和分析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直接分配系数、完全分配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指标,研究了特种设备制造业对其他产业的后向关联效应与前向关联效应,揭示了特种设备制造业与其他产业关联的内在机理.为了充分发挥特种设备制造业的推动力度,首先应加强创新,提高特种设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国机械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特种设备的自我创新能力可见一斑,创新能力足够强大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其次,为了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再次,由于特种设备业涉及安全问题,与其关联度大的行业也是涉及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安全的行业,因此作为装备制造业中的一员,其发展首先得到关注。
  • 摘要:本文在回顾以往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试图从开放式创新视角探讨中小科技企业动态知识管理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创新开放度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动态知识管理能力整体及其各个维度对创新绩效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并且创新开放度对二者关系确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 摘要: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载体.企业的技术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不仅直接决定企业竞争力,并且对整个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建立企业生产营销的创新化管理结构,必须要满足管理层面上的要求,包括管理结构、运营方式和细分结构等方面的创新.
  • 摘要:本文根据国家提出的区域节能减排目标,针对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特点,设计了可反映该地区节能减排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数,对"十一五"期间各地区节能减排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实证评价,2011年我国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并不理想,部分指标完成情况未达到2011年国家预定目标值,其中氮氧化物排放量不减反增,且增幅达到了5.73%,对“十二五”节能减排整体目标的实现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产业结构调整滞后,能源消费增长过快,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政策措施落实不足,以及节能减排目标制定和分解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
  • 摘要:钢铁生产的流程制造性特征决定其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巨大潜力,基于资源和环境对钢铁工业发展的约束,发展循环经济同时也成为钢铁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分析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循环经济技术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节约生产成本;通过将企业“三废”回收利用以及对城市废弃物消纳处理,既节约了排污费又创造了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通过对钢铁产品升级换代不仅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也提高了钢材的经济效益。我国钢铁企业只有依据循环经济发展路径作为价值创造的重要驱动因素,不断突破自身的增长“瓶颈”,才能够在国内外发展环境和竞争形势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在日趋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在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十二五”乃至更长的时期内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
  • 摘要: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行动的角度来看,只有掌握低碳标准,才能获取低碳经济的发展权、控制力,这是低碳竞争力的表现.本文结合国内外对低碳经济评价指标的研究成果,使用国家年鉴和省级年鉴的数据,从低碳效率为核心,综合考虑低碳效率的直接影响因素能耗效率以及低碳社会、低碳引导两大外围作用机制,推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省级区域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摘要:为解决中国小型水利工程市场化管理困境,实现灌溉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本文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小型水利工程技术效率进行了评估,并运用线性非效率模型和Logistic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农户参与性机制对水利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小型水利管理市场化管理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地理特征不同的地区,实行不同的农户参与性机制,小型水利工程效率会有较大差异,扩大非集体产权结构、建立用水收费制度和提高农户参与程度将有助于提高小型水利工程效率.研究结果对建立不同地区符合实际情况的农户参与式管理模式,促进中国小型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 摘要:波动性和联动性是衡量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指标。行业板块的波动性和相关性是投资者资产配置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该研究以沪深300及其行业指数为样本,借助GARCH模型,研究行业板块波动特征及行业指数间的联动效应.发现行业指数波动受前期波动影响,表现出集聚性,其波动持续时间长,行业板块间相差小.300消费、300医药、300可选等大消费概念指数获得了超额收益,其波动性较小,持续性强.300能源、300材料指数也取得了超额收益,但其波动相对剧烈.300公用指数波动最小,但未能取得正收益,出现亏损.行业板块间相关程度较高,A股市场各行业板块受到系统性风险因素影响较大,各指数间存在多个显著的因果关系,联动效应迹象明显.
  • 摘要:全球金字塔底层(BOP)市场由占世界人口2/3的低收入群体构成,代表着未来新的战略选择与增长机会.跨国公司选择并进入适宜的海外BOP市场来创造出新的价值,才能促进公司自身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归纳出跨国公司进入海外BOP市场的主要由经济、社会与技术三种力量所驱动,其中对经济利润与未来增长的追求是促使其进入海外BOP市场的主导因素,而社会与技术驱动则是在经济驱动条件下的附加力量,进而从收益与风险两个角度分析影响跨国公司选择海外BOP市场的关键因素主要有地理、文化、行政与经济距离,跨国公司需要通过结构化的决策程序来选择最终要进入的BOP市场,适当的标准设立与步骤安排可以节省决策成本并提高决策效果。本文把这个过程分为区域辨识、初步筛选、深入筛选与最终选择四个阶段,但每个阶段的洗择标准与内容因BOP市场的特殊性也有所不同。
  • 摘要: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为有效保障动物产品的供给与公共卫生安全,以稳步提升中国动物卫生安全水平为目标.本文从动物卫生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决策的基本步骤与方法进行阐述,指出风险管理决策评估的难点.以猪场疫病传入的暴露评估模型为实例,阐述经济学在动物疫病损失及控制措施评估中的应用,指出经济学评估是以流行病学为基础,针对不同疫病和动物种类的特性和规律,分析不同层面的经济影响,需进一步进行动物疫病风险与经济学评估相结合的探讨.与此同时,针对中国现行风险管理机制的不足,展望未来,提出根据动物卫生风险管理机制的核心,分别对兽医管理体制、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及动物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的现状及各自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收集文献及专家访谈进行研究剖析与陈述,以确立现今动物卫生风险管理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发现,动物卫生风险管理机制在具体形式上主要存在三个最突出的问题,即管理模式、法律法规、人才队伍。总之,不论是从动物卫生风险管理机制本身所具有的原则及程序角度,还是从动物卫生风险管理机制的核心目标及概念角度,实行动物及其产品风险的统一管理模式是解决动物卫生风险管理机制中各问题的必须途径,若要实现动物卫生及其产品安全,必须由单一部门针对动物及其产品卫生的各环节,在定期的风险评估后,进行动物卫生风险管理,解决各政府部门独立不协调及企业里“多妈与多爸”林立问题,从而提高动物卫生和食品安全预警能力和防控水平,促进动物及其产品的国际贸易,形成我国有效的动物卫生风险管理机制。
  • 摘要: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区域科技竞争力的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对区域创新系统、区域创新能力和区域科技竞争力等概念进行界定,对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在进行区域科技竞争力评价时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并且结合吉林省的区域发展情况,最后确定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利用可持续发展数学模型对吉林省的科技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
  • 摘要:本文基于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对沙集镇农村电子商务在"小即是美"与"大是所趋"之间的抉择进行初步理论探索.结果表明,"小即是美"的"小"虽然是"美",但这种"小"与"美"可能会成为阿里巴巴的一厢情愿,市场竞争与经济理论是不同意的.拿着"小富即安"与"小即是美"的观念来看沙集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最后可能会被市场所淘汰.目前,沙集镇农村电子商务却存在来源渠道狭窄,资金难以得到保障的问题,治安难以得到充分保障,网络犯罪频发的问题,而且物流成本救升,进一步发展受到挑战,以及经营网点分散,电力与土地供应紧张的问题。为此,提出不仅要创建电子商务创业园,还要增强政府服务水平,也要进一步加强网商协会的作用,并且提高农民网上知识产权保护与诚信意识,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创新经营模式,以及利用品牌优势进一步开拓市场。
  • 摘要:本文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特性分析,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实现稳步快速发展,就要进行开放式创新.然后,本文提出衡量产业开放式创新模式的三个维度:伙伴类型开放度、创新阶段开放度和R&D战略开放度.通过对国内外开放式创新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文献的梳理归纳,本文总结出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三个维度的具体表现,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开放式创新模式.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企业而言,需根据企业资源和能力,在创新开放度、伙伴类型开放度、R&D战略开放度进行权衡取舍。对政府而言,要充分认识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创新生态系统思维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不同类型主体的交互性,降低各类型主体交易成本,建立和完善公共研发机构,以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放式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摘要:运用2003-2008年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因素,包括市场规模、投资规模、规模收益、劳动规模、网络规模对服务业、一般性生产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影响.发现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的一些规模因素如市场规模、投资规模、劳动规模、网络规模对中国服务业的整体影响并不显著,但装备制造业的规模收益与服务业发展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装备制造业规模收益的提高来自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产品档次提高,效率提高,装备制造业能够给服务业带去更有效率的生产资料,并对服务业形成需求,因而对服务业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 摘要:动力电池是指可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等电动设备及工具提供动力,并具有高能量和高功率的蓄电池.目前动力电池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研究热点.随着汽车的大量增加,石油资源的不断减少以及城市尾气污染的日益加剧,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随之而来的,对于新能源交通工具的研究也得到广泛的重视,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被放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本文从专利分析的角度分析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状况,从而对动力电池的技术领域选择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本文所述动力电池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产业,作为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状况与电动汽车的市场状况密切相关。根据《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到2011年我国要形成50万辆电动汽车的规模(保守估计占全部汽车销售量的5%),形成10亿Ah的汽车电池产能,预计其中铿离子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量约2亿Ah,镍氢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为8亿Ah。鉴于项目是为长春市发展新能汽车产业配套,同时满足国内其他厂商对动力电池的需求,确定初步规划为到2011年建成年产3000万Ah磷酸亚铁锂动力电池产能,在磷酸亚铁锂动力电池中占据约15%的份额,在汽车动力电池中占据10%的市场份额。年产1. 6亿Ah镍氢动力电池产能,在镍氢电池中占据约20%的份额,在汽车动力电池中占据16%的市场份额。目前,国内动力电池领域专利积累呈现扩张态势,而国内在动力电池产业10个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比例正逐年提高,2012年,10个领域中5个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比重为能82%。表明国内在这些技术领域的研发能力不断提升。
  • 摘要:我国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偏低,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尝试把生命周期理念引入水资源配置中,通过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界定我国水资源生命周期的内涵,分析该理论用于水资源配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而寻求下一步研究的切入点:将水资源置于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构成的复合系统中,通过生命周期的视角审视水资源开发利用效果,从而为提高整体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利用价值奠定理论基础.
  • 摘要:由于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威胁,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实行国家层面的碳减排计划以应对这一问题.对于各国政府来说,如何在完成碳减排目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或消除因碳减排增加的成本而给本国带来的生产效率损失和经济负面影响,就成为其选择低碳政策工具时的最重要考虑因素.本文针对当前为世界各国所采用的两种核心低碳政策,即碳税制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从施行成本、减排效果、政治可行性和对技术的激励作用四个方面迸行了详细对比. 目前我国尚未征收碳税,国内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仅有的碳排放权交易是基于清洁发展机制(CDM)的项目型碳排放权交易,政府通常采取传统的“命令一控制”等行政规制手段控制碳排放,另外一些与碳排放相关的税种,如资源税、消费税、增值税等,发挥了一定程度的调节作用。对比研究可以发现,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从政策施行成本、减排效果、政治可行性和对低碳技术的刺激作用方面来看,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拥有碳税制度无法比拟的优势。而当前我国并不具备施行碳排放权交易的条件,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特别是配额交易市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分阶段推进和比较大的初始成本。相反,碳税制度的优点就体现了出来。因此,目前更适合我国的低碳政策是碳税而非碳排放权交易。随着我国政策法规、市场监督体系的逐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体的增多,出于降低总的碳排放成本、提高碳减排效率和与国外碳排放交易体系衔接的考虑,建立一个完善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我国未来的必然选择。
  • 摘要:该文从技术原理、技术进程、技术优势、环保性能、技术瓶颈、发展前景等方面,在对新能源汽车竞相发展的各个技术路径进行了比较分析,借用趋势图线描述了各个技术路径的发展趋势,进而对美日欧等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路径选择、政策支持及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不仅要明确新能源汽车技术路径,还要把握各技术发展周期特征,针对不同技术范式给予合理的政策导向,并且注重以核心技术为中心的集成创新,培育和发展本国品牌,以及加强配套资源建设,促进产业发展。
  • 摘要:企业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知识和技术生产和应用过程,本研究只要从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进行分析解析,总结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创新要素的聚集规律,从科技创新过程所包含的原始创意、基础技术来源、研发过程组织、科技成果转化、科研组织和科研成果管理等方面对目前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调查显示,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部分,大部分科技企业的R&D投入状况良好,研发水平目前还停留在跟踪层面,技术储备创新的规模、水平都还比较低。企业间的技术合作与联合开发还处在初级阶段。科技开发经费来源渠道主要是自筹和政府资助,各类创新基金服务体系的作用有限等等。对后续针的技术创新科技促创新政策和措施提供支持,其研究成果对企业科技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