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员工关系、沟通对其知识共享与知识整合作用的机制研究
【6h】

员工关系、沟通对其知识共享与知识整合作用的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研究主要创新点

1.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研究方法

1.4.2技术路线

1.5结构安排与研究内容

1.6本章小结

2相关理论综述

2.1与关系相关的研究

2.1.1关系的内涵界定

2.1.2相关概念区分

2.1.3关系研究的理论视角

2.1.4关系的维度划分与测量

2.1.5关系的作用

2.1.6关系研究评述

2.2与沟通行为相关的研究

2.2.1合作性沟通

2.2.2竞争性沟通

2.2.3回避性沟通

2.2.4沟通行为研究评述

2.3与知识共享相关的研究

2.3.1知识共享的内涵界定

2.3.2相关概念区分

2.3.3知识共享的维度划分与测量

2.3.4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

2.3.5知识共享的作用

2.3.6知识共享研究评述

2.4与知识整合相关的研究

2.4.1知识整合的内涵界定

2.4.2知识整合的维度划分与测量

2.4.3知识整合的影响因素

2.4.4知识整合的作用

2.4.5知识整合与知识共享

2.4.6知识整合研究评述

2.5本章小结

3理论拓展与模型构建

3.1以往研究取得的进展

3.2以往研究存在的局限

3.3本研究拟解决的理论问题

3.4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3.5基本概念的界定

3.6理论拓展——假设的提出

3.6.1关系与沟通间的联系

3.6.2沟通与知识共享、知识整合间的联系

3.6.3知识共享与知识整合间的联系

3.6.4假设汇总与概念模型构建

3.7本章小结

4问卷设计及小样本预调查

4.1问卷设计的原则与过程

4.1.1问卷设计的原则

4.1.2社会称许性偏差的处理

4.1.3问卷设计的过程

4.2测量条款的产生

4.2.1关系的初始测量条款

4.2.2沟通行为的初始测量条款

4.2.3知识共享的初始测量条款

4.2.4知识整合的初始测量条款

4.3小样本测试

4.3.1关系量表的信度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

4.3.2沟通行为量表的信度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

4.3.3知识共享、知识整合量表的信度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

4.4本章小结

5大样本调查和假设检验

5.1数据收集

5.2数据描述

5.2.1调查对象的描述性统计

5.2.2所在企业的描述性统计

5.2.3测量条款的描述性统计

5.3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5.3.1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5.3.2收敛效度分析

5.3.3区分效度分析

5.3.4内容效度分析

5.4整体结构方程模型与假设检验

5.4.1控制变量的影响分析

5.4.2沟通行为的中介效应分析

5.4.3“关系——沟通——知识共享、知识整合模型”拟合比较

5.4.4假设检验结果

5.5本章小结

6研究结论与展望

6.1主要结论

6.1.1结论一

6.1.2结论二

6.1.3结论三

6.1.4结论四

6.1.5结论五

6.1.6结论六

6.1.7结论七

6.2研究结论的理论进展与实践启示

6.2.1理论进展

6.2.2实践启示

6.3研究局限及后续研究建议

6.3.1研究局限

6.3.2后续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普及、应用与开发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关键,由此企业竞争的焦点也逐渐转为知识的获取与利用。其中,获取外部知识固然非常重要,但考虑到获取外部知识的重重困难和高额成本,有效地管理和利用企业内部的知识对构建组织竞争优势显得尤为紧要。在企业内部知识开发与运用中,内部知识管理的两个重要环节——知识共享与知识整合引起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极大关注。 中国是一个“关系导向”的社会,关系在中国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已得到共识。为谋求关系的稳定与发展,中国人还非常注重沟通中的艺术、策略。为了对中国企业内部知识共享与整合提出更具本土契合性的理论指导,本文选择以关系、沟通——这种重要且有特色的中国文化现象为切入点,分析其对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意愿、知识整合能力的影响。 通过对相关理论研究的回顾,笔者发现以往关系、沟通及知识共享、知识整合研究无法系统地回答以下理论问题:①关系的内在构成是什么?②关系是如何影响员工知识共享与知识整合的?③沟通对知识共享与知识整合存在怎样的作用机理?④知识共享与知识整合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围绕上述问题,本文以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沿着“关系一沟通行为一知识共享与知识整合”的逻辑思路,提出具体的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研究数据,利用SPSS 115和AMOS 5.O等软件工具,对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1)分析关系的内容与结构、维度。本研究基于国内外关系理论文献的回顾,对我国文化背景下的关系内涵进行了梳理,并依据关系成分特征,将关系划分为三维度,包括义务性关系、情感性关系和工具性关系,其中义务性关系是基于伦理道德约束下的关系,情感性关系是基于真正、发自内心感情的关系,工具性关系是基于物质性目标(利益目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小样本预测及大规模调研,对此关系维度划分的有效性进行了充分验证。从分析结果来看,关系的三个维度是可以清晰区分的,三维度的划分是成立的。同时,研究还发现关系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如义务性关系与情感性关系存在正相关(r=0.244,p=0.000),义务性、情感性关系均与工具性关系呈负相关(r=0.189,p=0.000;r=0.166,p=0.000)。从研究模型中关系对沟通及员工知识共享、知识整合的作用方向看,义务性、情感性关系的作用方向也是一致的,如对合作性沟通、员工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都有正向作用,对竞争性沟通的作用均是负向的。 (2)剖析员工间关系对员工知识共享与知识整合作用的内在机理。本研究引入合作性沟通、竞争性沟通和回避性沟通,探询关系影响知识共享意愿与整合能力的内在机理,并运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就三类沟通行为的作用大小、作用机理加以详细研究。结果显示,关系影响合作性沟通、竞争性沟通和回避性沟通,进而影响知识共享与知识整合的部分中介修正模型拟合优度最佳。其中,在义务性关系、情感性关系和工具性关系对员工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中,合作性沟通、竞争性沟通和回避性沟通共同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在义务性关系、工具性关系对员工知识整合能力的影响中,合作性沟通起了部分中介作用;而情感性关系对员工知识整合能力的影响中,合作性沟通则起了完全中介作用。 (3)探讨知识共享对知识整合的影响。知识共享与知识整合作为知识管理的两个重要环节,二者的联系却缺乏深入研究与经验验证。本研究在文献回顾与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提出知识共享会促进知识整合的理论假设,并通过经验研究对这一假设进行了检验。结论表明,员工的知识共享对其知识整合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β=0.384,p<0.001) (4)探索影响合作性沟通、竞争性沟通、回避性沟通、知识共享意愿与知识整合能力的其它因素。本研究探讨关系对合作性沟通、竞争性沟通和回避性沟通以及知识共享意愿与知识整合能力的影响,但沟通行为和知识共享意愿、知识整合能力除了会受到关系的作用之外,还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将员工的性别、年龄、学历、组织工龄、工作部门以及所在企业的规模、性质、行业和地区等因素作为控制变量,以检验其对沟通行为和知识共享与知识整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大专、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员工,高中学历的员工的知识整合能力较差;相对于其他部门的员工,销售部门的员工的合作性沟通较弱;相对于其他组织工龄较少的员工,组织工龄在7年以上的员工的回避性沟通更强;相对于普通职员和基层经理,高层经理的知识整合能力较高。 本研究以关系为逻辑主线,深入剖析了关系、沟通行为对员工知识共享、知识整合的作用机理,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关系理论、沟通行为理论、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理论,并为我国企业内部沟通管理、知识管理提供了本土契合度较高的理论框架。当然,本研究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有待更深入与精细的后续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