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赛珍珠英译《水浒传》的意识形态与诗学解读
【6h】

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赛珍珠英译《水浒传》的意识形态与诗学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 List of Figures,List of Tables

声明

Acknowledgem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Statement of research questions

1.2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1.3 Structure of this dissertation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Previous studies of Pearl's translation

2.2 Tentative comment on previous studies

2.3 Summary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The translation under socio-cultural constraints

3.1.1 Ideological constraints

3.1.2 Poetical constraints

3.2 Applying Lefevere's theory to the analysis of translator with double cultural identities

Chapter Four Theoretical Application in Analysis of Pearl S. Buck's Translating Activity

4.1 The influence of ideology on Pearl's translating of Shui Hu Zhuan

4.1.1 China's social ideology in the 1920s and 1930s

4.1.2 The formation of Pearl's individual ideology

4.1.3 Social ideology in Pearl's selection of original text

4.1.4 Individual ideology in translating Shui Hu Zhuan

4.2 The influence of poetics on Pearl's translating of Shui Hu Zhuan

4.2.1 The poetics in China at the time

4.2.2 The formation of Pearl's individual poetics

4.2.3.Social poetics in Pearl's selection of original text

4.2.4.Individual poetics in translating Shui Hu Zhuan

Chapter Five A Case Study of the Seventh Chapter of All Men Are Brothers

5.1 Misunderstandings clearing

5.2 Textual analysis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1 Inspirations and implications

6.2 Limit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Bibliography

Appendix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赛珍珠(1892-1973)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其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她是第一个把《水浒传》全文七十回本翻译成英语的西方人。其译作一经出版,就受到了西方世界的普遍欢迎,但是其译本在中国却饱受批评,批评的焦点集中在译本中所采用的中国式的译文语言表达上,这种翻译策略使其译本成为众矢之的,而有关赛珍珠为什么要采用这种翻译策略的问题,却鲜有学者触及。 赛珍珠译本中浓厚的中国气息彰显了她的文化观和文学观。其双重的文化身份在当时的特殊历史背景之下同时被中国和美国所排斥。文化身份上的尴尬处境塑造了赛珍珠特殊的文化性格,使她毕生致力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反对文化霸权,捍卫中国文化尊严,体现出了强烈的文化人格魅力,这也正是她特殊的翻译策略形成的重要因素。 本文借助勒菲弗尔有关意识形态和诗学的理论作为理论视角,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框架,探究赛珍珠翻译策略采用的原因,描述其翻译过程,希望能对其特殊的翻译行为作出解释。赛珍珠的文化观从理论角度来讲归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整个译本生动显现了赛珍珠“求同存异”的辨证文化观。赛珍珠的文学观则属于诗学的范畴。自其开蒙之时,赛珍珠便形成了跨语言,跨文化的阅读视野,她以西方文学为参照系,建立了自己的诗学观念。 鉴于赛珍珠的文化观和文学观对其翻译行为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文章主体部分对赛珍珠文化观和文学观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梳理。此外,文章对源语文化中的主导社会意识形态和诗学及其对赛珍珠翻译行为的影响也进行了阐述。最后,文章选取了《水浒传》金圣叹批评本第七回作为案例,采用由点到面的拉网式分析,从词汇,到句子,再到篇章,对原文做了详细的数据采集和分类统计,借此来分析赛珍珠在刻意保留汉语文化意象和汉语语言结构特征上所采取的一些策略,从而使动态翻译过程的研究和静态文本的分析相结合,使整体论述更加完整。 此外,本文期望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上做一些有益的探讨。首先,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发现,一种理论在被印证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其次,本文的研究框架可以应用于双重甚至多重文化身份的译者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