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型糖尿病代谢指标及慢性并发症患病率研究——1994~2006年7610例糖尿病病例和1736例新发病例分析
【6h】

2型糖尿病代谢指标及慢性并发症患病率研究——1994~2006年7610例糖尿病病例和1736例新发病例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背景:据1997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已跃居为全世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5 种慢性疾病之一。在中国,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超重或肥胖人数正在逐年增加,致使DM 的发病呈现流行趋势。DM 是引起终末期肾病、失明、非创伤性截肢的重要原因,因此DM 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属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早期糖尿病并发症筛查以及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对减少慢性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1994~2006 年首次来我院糖尿病中心筛查的糖尿病患者以及诊断患者的代谢控制指标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的变化。 方法:某院糖尿病中心从1993 年开始使用糖尿病并发症筛查,采取集约患者、不同学科联合门诊的方法,每周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筛查内容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心电图、神经系统、视网膜病变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相关的检查。所有结果由专人录入计算机。 DM并发症及并存疾病状态的界定:肥胖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0 kg/m2;腰臀比(Waist-Hip Ratio ,WHR ):男性≥0.90 、女性≥0.85 ;腰围( WaistCircumference,WC)≥90 厘米(男),≥85 厘米(女)[2,3]。 血糖控制标准: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6.5%为良好控制,HbA1c≥6.5%为控制不佳。 血脂异常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5.17 mmol/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1.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男性≤0.9 mmol/L,女性≤1.0 mmol/L。 视网膜病变:按1985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底病学组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意见,将DR分为6期[4]。1~3期为背景性,4~6期为增殖性眼底病变。 如果两侧病变程度不一致,以较重的一侧进行统计。 周围神经病变在除外其他原因的基础上,具备感觉异常、病理体征或异常的客观检查证据,如生物振感阈测量器测得的阈值≥25V,触觉检测使用10g 尼龙单丝,振动觉检查应用生物振感阈测量器(Biothesiometer),痛温觉检查采用定量感觉测定仪(Thermal Sensory Analysis-2,TSA-2)。 肾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300mg/天或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值≥30mg/g。 周围动脉病变(Peripherial Arterial Disease,PAD):足背动脉和/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或明显减弱;踝肱动脉压指数(ABI)≤0.9。 高血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 140 mmHg和/或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 90 mmHg。血压正常但检查时正在服用降压药物治疗者也视为高血压患者。 心血管疾病根据患者既往明确的冠心病病史或住院记录;或常规同步12导心电图诊断标准,由心血管专科医生出报告。 结果: 1. 首次糖尿病并发症筛查患者的代谢指标和慢性并发症变化趋势 1.1 患者一般情况观察对象均为首次在我院糖尿病中心参加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的患者。与1994年至1998年相比,1999年起糖尿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多,年龄趋于年轻。参加筛查的患者BMI明显增加,1994年参加筛查的患者男性BMI的异常率是50.0%,女性是49.1%;2006年男性和女性分别增加为67.2%和65.7%。2000年以后的男女WHR异常率增加,四分之三以上的患者WHR异常,女性表现得更为突出,最近5年中有3年患者的WHR异常率超过80.0%。 1.2. 代谢控制指标的变化 1.2.1 血压控制2006年与1994年相比,SBP下降了9.3 mmHg,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DBP无明显的改变(P>0.05)。 1.2.2 血糖控制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分别从1994年的9.6 mmol/L、10.2%降低到2006年的8.7 mmol/L、7.9%,两者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 1.2.3 血脂控制1994年TC的平均值是5.5 mmol/L,高TC血症的患病率为54.2%;2006年TC平均值为5.0 mmol/L,高TC血症的患病率是36.7%;TG从1994年的2.0mmol/L上升至2006年的2.4 mmol/L,呈现上升的趋势,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而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无明显变化。 1.3. 慢性并发症变化 1.3.1 微血管并发症 1.3.1.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 背景性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均下降,分别由1994年的25.0%、3.4%下降至2006年的14.1%、0.6%,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1.3.1.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 1994年参加筛查患者的患病率是25.0 %,2006年是25.3 %,两者间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1.3.2 大血管并发症1994年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患病率是13.4%,2006年为14.8%,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PAD的患病率1994年为23.2%,2006年是23.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2.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控制指标和慢性并发症的变化趋势 2.1 患者一般情况患者的发病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其中20~50岁之间的患者呈上升的趋势,其构成比由1994年的26.2%上升至2006年的38.7%。BMI的异常率男性、女性分别由1994年的50.0%、63.6%增加至2006年的79.3%、83.2%,男性、女性患者的WHR异常率分别由1994的75.0%、71.4%增加到2006年的79.5%、82.9%。 2.2 代谢控制指标的变化 2.2.1 血压控制以1994年为基线,1995~2006年各年分别与其比较,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2.2 血糖控制新诊断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呈现下降趋势,分别由1994年的11.1%、10.3 mmol/L、15.2 mmol/L降低到2006年的7.5%、8.1 mmol/L、12.9 mmol/L。 2.2.3 血脂控制TC、LDL、HDL无明显的变化,而TG从1994年1.7mmol/L增加至2006年的2.3mmol/L,呈现上升的趋势。 2.3 慢性并发症 2.3.1 微血管并发症 2.3.1.1 DR 1994年患病率为28.2%,至2006年下降至4.1%,呈下降趋势,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3.1.2 DN 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13年来DN患病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由1994年的17.7%上升至2006的22.3%,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3.2 大血管并发症新诊断的DM发生心血管并发症有上升的趋势,由1994年的14.3%增加至2006年的24.1%,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AD从1994年的2.4%下降至2006年的1.1%,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 2.4 有无血管并发症患者的代谢控制比较 2.4.1 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有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SBP、DBP、HbA1c均高于无微血管并发症组,有统计学差异,而年龄、BMI、TC、TG无显著性差异。 2.4.2 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有大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年龄、SBP、TG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而BMI、DBP、TC、HbA1c无显著差异。 结论:在1994~2006年期间初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患者的变化趋势为,肥胖人群呈现逐年增多,血糖、血压、TC水平有所下降,而TG上升;微血管并发症,尤其是DR明显下降,DN无明显变化。而大血管并发症也无显著变化。 在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其代谢及慢性并发症变化趋势与首次糖尿病并发症筛查患者的相似。 纵观13年期间糖尿病患者代谢控制及其并发症变化,减重对降低DM的发病率和改善代谢紊乱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降低大血管并发症可能需要更严格的代谢控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