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个月耐力锻炼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有氧能力为主的体质指标的影响
【6h】

三个月耐力锻炼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有氧能力为主的体质指标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1.有氧工作能力

1.1有氧工作能力的概念

1.2最大吸氧量

1.3最大吸氧量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

1.4最大吸氧量的表示方法

1.5影响最大吸氧量的因素

1.6有氧工作能力的测定

2人体的最大吸氧量(VO2max)的场地测试

2.1 最大吸氧量(VO2max)的场地测试的意义

2.2 5种场地VO2max估测法

3.儿童少年的有氧运动能力

3.1儿童少年氧的运输系统的形态与机能特点

3.2儿童少年的能量代谢

3.3 国内外儿童少年有氧运动能力比较

4儿童少年的BMI(体重指数)

4.1 BMI的意义与标准

4.2关于用BMI反映肥胖程度的不同看法

5儿童少年的肺活量

5.1 儿童少年的肺通气能力与肺活量

5.2体育锻炼对儿童少年肺活量的增强作用

6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

6.1国外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

6.2 中国的体质健康测评状况

6.3最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实施办法》

第二部分实验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3测试项目与测试方法

2.4分组方法

3实验研究与分析

3.1锻练前总体测试学生各指标值与全国相应年龄儿童少年常模值的比较

3.2锻练前总体测试学生最大吸氧量的标准等级分布状况

3.3锻练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测试结果与分析:

3.4锻练前后对照组的各指标差异性分析

3.5锻练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指标的差异性分析

3.6锻练前后实验组各指标测试值的差异性比较

3.7锻练前后实验组相关性态与运动素质的测试值的差异性分析

3.8主要测试指标值之间的回归方程及其相关性分析

4讨论

5结论

6致谢

7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最大吸氧量是人体最大有氧运动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最大吸氧量的测定对评价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心肺功能潜力和运动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实验组小学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有氧耐力练习并将结果与对照组、锻炼前实验组进行比较分析,试探讨三个月的时间对有氧工作能力以及身体形态和运动素质方面的影响。 研究对象为温州市瑞安安阳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平均年龄10.3岁,共122人,男生69人,女生53人,在规定实验组人数的前提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93人,(男54人,女39人);实验组29人,(男15人,女14人)。锻炼后实验组有效人数为男生15人,女生14人。事先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排除有身体外伤以及有慢性疾病的学生。 本论文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实验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所有直接测量项目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要求的进行测量,了解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间接推算最大吸氧量绝对值:采用卡尔普曼公式,先求出PWC170台阶实验的功率,然后由功率推算最大吸氧量值。探讨最大吸氧量与肺活量、胸围的关系,并建立回归方程。 实验结果表明:(1)测试学生与全国学生的各项指标的差异性分析得出,除了身高,各项都存在差异,部分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2)卡尔普曼公式推算儿童的最大吸氧量是可行的,测试对象的最大吸氧量水平中等偏下,以最大吸氧来量相对值计算比绝对值的成绩好。(3)对照组在三个月时间里男女的身高体重都有一定的增长,男生的身高体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各项指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4)实验组与对照组锻炼前后,男女身高体重都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但是实验组的增长比例比对照组大,男女在立定跳远、肺活量、PWC170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在最大吸氧量绝对值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在最大吸氧量相对值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锻炼达到了提高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效果。(5),实验组锻炼前后,男女生在PWC170和最大吸氧量绝对值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身体形态和运动素质指标方面,除了女生的体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各项均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在各项的增长比例上均大于锻炼后的对照组的数值,说明在一定程度上,锻炼还是对身体形态和运动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6)最大吸氧量绝对值与肺活量的回归方程与相关性系书R,男生Y=0.7585x+628.44,R=0.677,高度正相关,女生,Y=0.4017x+1151.2,R=0.583,中度正相关;最大吸氧量相对值与胸围之间的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R,男生,Y=0.4676X+37.547,R=0.67高度正相关,女生,Y=—0.5309X+91.708,R=0.554,中度负相关,女生方面出现的负相关可能与女生的身体发育有关。(7)三个月可以作为一种阶段性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学生的有氧工作能力,对于身体形态和运动素质也有一定的正面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