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农合基金风险测量及管理策略研究——基于湖北省新农合的数据分析
【6h】

新农合基金风险测量及管理策略研究——基于湖北省新农合的数据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外医疗保险改革实践

1.3 研究目标

1.4研究内容

1.5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6研究逻辑框架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评述

2.1 风险

2.2 新农合基金风险

2.3 风险管理

2.4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3 基于基金安全的新农合管理制度设计

3.1 筹资机制的意义

3.2新农合基金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设计

3.3 新农合基金管理的困境

3.4 湖北省新农合基金管理模式

3.5 小结

4 新农合基金风险识别指标体系构建

4.1 构建风险识别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4.2 基金风险识别指标体系的构建步骤

4.3 对新农合基金风险管理的SWOT分析

4.4新农合基金风险识别指标体系初建

4.5 专家咨询

4.6 小结

5 新农合基金财务风险判别标准及评估

5.1 新农合基金财务风险的衡量指标

5.2 新农合基金财务风险类别

5.3 新农合基金财务风险判断标准

5.4 湖北省新农合基金总体财务风险评估

5.5影响湖北省新农合基金收入的主要因素评估

5.6 影响湖北省新农合基金支出的主要因素评估

5.7新农合基金收、支路径分析

5.8 湖北省各统筹县(市、区)新农合基金使用

5.9基金使用率影响因素的分析

5.10 基于熵权法的各统筹地区新农合运行综合评价

5 . 11 小结

6 新农合基金财务风险预测

6.1 新农合基金收、支影响因素预测

6.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新农合基金使用率预测

6.3 选择Bp神经网络预测的原因

6.4 Bp神经网络建模预测基金使用率

6.5 基于保险精算的农村居民基本医保“十三五”末人均筹资标准预测

6.6 小结

7 新农合基金制度管理风险分析

7.1 调研各地新农合管理制度建设

7.2 各地新农合运行的不良事件

7.3新农合运行违规行为发生的原因

7.4 基于调研的新农合违规行为事故树分析

7.5 新农合违规行为风险分析

7.6 小结

8 新农合基金风险管理策略探讨

8.1 新农合风险控制策略概念模型构建

8.2 外部因素风险控制策略

8.3 内部因素风险控制策略

9 研究总结与展望

9.1主要研究结果

9.2 研究创新与价值

9.3 研究局限与不足

9.4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件2新农合基金风险识别指标体系

附件3新农合基金风险识别指标体系

附件4 M atlab 神经网络预测建模编程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研究以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对我国新农合基金管理模式、运行机制设计、基金管理原则和困境等进行系统梳理,明确湖北省新农合基金管理现况。通过系统分析新农合基金风险管理要素,构建新农合基金风险识别指标体系。运用该指标体系,对湖北省新农合基金的财务风险和制度管理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分析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原因,提出新农合基金风险管理策略。为确保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平稳运行,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方法】
  (1)文献分析:查阅国内外有关医疗保险风险及其管理方面的文献、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为构建新农合基金风险识别指标体系以及明确新农合基金风险衡量标准提供依据。
  (2)熵权法综合评价:对新农合运行监测5个关键指标进行熵权法赋权重,对各统筹地区新农合的5个指标分值归一化后与其权重相乘并求和,得到各统筹地区的综合评价分值,对综合评价分值排序即能比较各地新农合运行的整体排名。
  (3)SWOT分析方法:对新农合基金风险管理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系统分析,提出相应的战略,为构建新农合风险识别指标体系奠定基础。
  (4)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法:通过向新农合管理及相关领域学者进行新农合基金风险识别指标体系的专家咨询,请各专家对指标体系的结构及指标重要性、灵敏性、可操作性进行进行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最终建立新农合基金风险识别指标体系。
  (5)线性插值法、曲线拟合法、Bp神经网络及精算法:对新农合基金主要财务风险指标,跟据其数据特征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预测。
  (6)事故树分析法:对8个调研地区新农合制度管理风险相关的违规行为及其危害运用事故树分析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明确新农合基金的制度管理缺陷。
  【结果】
  (1)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和理论分析,构建新农合基金风险识别指标体系,确定本研究新农合基金风险包括财务风险和制度管理风险两大类。其中财务风险又包括结余过多和净超支两种。财务风险以基金使用率为衡量指标。参考两部委的政策文件,拟定了划分为4个隶属度的新农合财务风险判别标准。
  (2)新农合通过基金管用分开的组织结构,收支分离、封闭运行的机制,以及一系列法律、政策规范和多样化的监管途径,强化基金的安全运行。
  (3)湖北省新农合基金总体上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但各统筹地区基金使用情况不平衡,结余过多与净超支并存。且各年度使用情况呈现两极化波动。
  (4)新农合基金财务风险指标中,参合人数、人均筹资、住院率、例均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县外就诊率等是影响基金收支的重要指标。筹资结构中,财政补助:个人缴费为4.2:1。住院率是影响基金总支出的最重要因素。
  (5)乡镇卫生院的就诊人次占比和住院补偿资金占比逐年下降。新医改进程中,病人流向不合理问题进一步加剧。门诊统筹在推行总额预付制后服务利用和例均费用均趋以稳定。
  (5)利用线性插值法预测参合人数;对数拟合住院率;线性回归以及 GM(1,1)预测例均住院费用;Bp神经网络预测基金使用率,误差较小。另外,基于收支平衡的基金管理理念,运用保险精算方法,结合前述对参合人口、住院率的预测结果,预测在5%、6%和7%三种例均住院费用年均增幅下,2020年湖北省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人均筹资水平需达到1229、1288和1350元。以此标准,届时县财政将难以承受。
  (6)调研地区新农合违规行为涉及基金筹集、存储、使用、给付等环节。其中重复参保发生最多,涉及金额最大。
  【结论】
  (1)我国新农合在制度设计上旨在确保基金安全,但实际运行中仍存在筹资滞后、监管乏力、经办机构定位不准等不利于基金安全管理的问题。
  (2)湖北省新农合基金管理目前仍是经验管理为主,缺乏科学的基金风险预测和控制手段。
  (3)财务风险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包括:筹资过于依赖财政补助、住院率及例均住院费用增长控制不理想;“强基层”的新医改目标未能较好实现、合管办资源不足等。
  (4)医疗控费是确保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的重要保障。
  (5)信息系统漏洞、村卫生室管理基础薄弱、基层合管办人员不足、对财政监管缺失等是新农合违规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6)应从外部和内部风险控制策略着手,加强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基金风险管理。
  【创新与不足】
  (1)创新之处
  理论上,对新农合基金风险进行了界定及分类。对现存的两大行政部门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适宜度的标准差异进行了辨析。并从新农合的筹资模式、国家政策导向等方面明确了适宜的新农合基金财务风险判定标准。为各地明确其基金财务风险状况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方法上,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新农合基金财务风险指标预测。分析了不同数据特征适用的方法。针对基金使用率,运用Bp神经网络构建了拟合度较好的预测模型,克服了基金使用率与影响因素间非线性相关的问题。为新农合这类受各项改革措施影响的,复杂、不确定关系间的变量预测提供了方法借鉴。
  (2)不足之处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未能对持续发生基金财务风险的典型地区进行类实验干预研究。另外,由于研究对象仅限于湖北省,其研究结论的全国推广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