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近亲结婚导致的遗传性FⅤ缺陷症和FⅦ缺陷症家系的基因分析
【6h】

近亲结婚导致的遗传性FⅤ缺陷症和FⅦ缺陷症家系的基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英文缩略词(按出现顺序)

摘要

第一部分 近亲结婚导致的遗传性FⅤ缺陷症家系基因分析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分析与讨论

第二部分 近亲结婚导致的遗传性FⅫ缺陷症家系基因分析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分析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凝血因子Ⅻ与血栓形成的关系

声明

展开▼

摘要

凝血因子是维持机体出血与止血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凝血因子含量或功能发生改变时,就有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性疾病。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症为一类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发病率虽然比较低,但危害性大并且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本人及其后代。近亲结婚的家系患病风险远比非近亲结婚家系高,对近亲结婚导致该类疾病的家系进行基因分析及分子发病机制研究,不仅有助于探索凝血因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而且为早期诊断、产前筛查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对近亲结婚导致的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Ⅴ(coagulation factorⅤ,FⅤ)缺陷症家系和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Ⅻ(coagulation factorⅫ,FⅫ)缺陷症家系进行了表型诊断和基因分析。
   一、近亲结婚导致的遗传性FⅤ缺陷症家系的研究
   目的:FⅤ是由凝血酶原复合物催化快速生成凝血酶所必须的蛋白辅因子,在凝血过程中非常重要。生理环境下,FⅤ通过其既能促凝又能抗凝的双重作用参与并维持凝血与抗凝的动态平衡。遗传性FⅤ缺陷症(inherited factorⅤ deficiency)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于遗传性FⅤ缺陷症发病率低且FⅤ基因较复杂,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目前仍较少,只有少数病例清楚。本研究对1例由近亲结婚引起纯合突变的遗传性FⅤ缺陷症患者及家系成员进行表型及基因分析,探讨其相关的分子发病机制。
   方法:
   1.研究对象
   1.1 家系资料:先证者,男,50岁,浙江温州人,因“乏力伴呼吸费力”就诊,住院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发现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均明显延长,患者无肝肾功能障碍,自诉平素无自发出血病史。进一步检测凝血因子Ⅴ活性(factorⅤactivity, FⅤ∶C)为8%,凝血因子Ⅴ抗原(factorⅤ antigen,FⅤ∶Ag)<1%,均极度下降。该家系共2代9名成员,家系中其他成员除了先证者妹妹十多年前有产后大出血病史外,均无自发出血史。先证者父母为姨表近亲婚配。
   1.2 正常对照者:我院健康体检者120例,男性66名,女性54名,平均34(24-55)岁。对照组采样前均取得知情同意,且经查实均无肝肾功能疾病,无出血或血栓性疾病史。
   2.研究方法
   2.1 样本采集及处理取得患者、家系成员及对照组体检者的知情同意后,采集静脉血与0.109mol/L枸橼酸钠以9∶1抗凝,4℃3000rpm离心15min,将得到的乏血小板血浆分装后-40℃保存。抽提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40℃保存待用。
   2.2 表型检测
   采用一期凝固法在STAGO STA-R全自动血凝仪上测定PT、APTT、纤维蛋白原(fibfinogen,FIB)、凝血因子Ⅱ活性(factorⅡ activity,FⅡ∶C)、FⅤ∶C、凝血因子Ⅶ活性(factorⅦactivity,FⅦ∶C)、凝血因子Ⅷ活性(factorⅧactivity,FⅧ∶C)及凝血因子Ⅹ活性(factorⅩ activity,FⅩ∶C)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adsorbent assay,ELISA)检测FⅤ∶Ag(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血栓与止血实验室完成)。所有操作步骤均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
   2.3 家系基因分析根据FⅤ基因序列(GenBankAY364535),应用Primer Premier5.0TM软件及参考相关文献,设计31对引物以覆盖FⅤ基因的25个外显子区域及其侧翼。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在ABI Thermal cycler2720扩增仪上进行,PCR产物送上海桑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ABI PRISM3730测序仪上采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用Chromas软件将测序结果与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中的FⅤ基因序列(AY364535)进行比对(Blast),找寻基因突变位点。
   结果:
   1.表型检测结果先证者与其妹妹PT及APTT均明显延长,FⅤ∶C和FⅤ∶Ag极度减低;家系其他成员的PT及APTT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先证者的大哥、姐姐、大女儿、小女儿和外甥女的FⅤ∶C和FⅤ∶Ag都有不同程度的减低。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其它凝血指标均无明显异常。
   2.家系基因分析结果先证者FⅤ基因第5外显子的29170位发生T→C纯合突变,导致190位氨基酸苯丙氨酸被替换为丝氨酸(Phe190Ser),其表型检测异常的妹妹也有此纯合突变;大哥、姐姐、大女儿、小女儿和外甥女均为g.29170 T→C杂合突变;二哥和弟弟为正常野生型。
   结论:
   1.该遗传性FⅤ缺陷症家系先证者及其妹妹FⅤ基因第5外显子存在纯合型错义突变Phe190Ser,推测与父母近亲结婚有关。
   2.Phe190Ser与该遗传性FⅤ缺陷症家系FⅤ水平降低有关。
   二、近亲结婚导致的遗传性FⅫ缺陷症家系的研究
   目的:遗传性FⅫ缺陷症(inherited factorⅫdeficiency),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患者通常没有出血倾向,反而有血栓形成的危险,部分患者常因术前凝血常规检查显示APTT延长而被发现。本研究对1例由姑表近亲结婚引起纯合突变的遗传性FⅫ缺陷症患者及家系成员进行表型及基因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
   方法:
   1.研究对象
   1.1 家系资料:先证者,男,35岁,浙江温州瑞安人。因“咯血”就诊,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发现APTT明显延长,先证者肝肾功能正常,既往无出血史,无长期服药史。进一步检测凝血因子Ⅻ活性(factorⅫ activity,FⅫ∶C)<1%,凝血因子Ⅻ抗原(factorⅫantigen,FⅫ∶Ag)<1%,均极度下降。该家系共3代5名成员,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均无出血症状,先证者父母为姑表近亲婚配。
   1.2 正常对照者:(同遗传性FⅤ缺陷症分析)
   2.研究方法
   2.1 样本采集、处理及表型检测:(同遗传性FⅤ缺陷症分析)
   2.2 家系基因分析根据FⅫ基因序列(GenBank AF538691),应用Primer Premier5.0TM软件及参考相关文献,设计7对引物以覆盖FⅫ基因所有区域。PCR反应在ABI Thermal cycler2720扩增仪上进行,产物送上海桑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测序。用Chromas软件将测序结果与NCBI中的FⅫ基因序列(AF538691)进行比对(Blast),找寻基因突变位点。
   结果:
   1.表型检测结果先证者APTT明显延长,儿子APTT轻度延长,家系其他成员都在正常范围内。先证者FⅫ∶C和FⅫ∶Ag<1.0%,家系成员FⅫ∶C和FⅫ∶Ag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家系基因分析结果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FⅫ基因第1外显子启动子区46位多态性均为46T/T,先证者FⅫ基因第14外显子上出现g.8699G→A纯合型错义突变,第542位氨基酸甘氨酸变成丝氨酸(Gly542Ser),先证者母亲、儿子、女儿均为该突变的杂合型。
   结论:
   1.该遗传性FⅫ缺陷症家系先证者第14外显子存在纯合型错义突变Gly542Ser,推测与父母近亲结婚有关。
   2.Gly542Ser和第1外显子启动子区的多态性46T/T与该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家系FⅫ水平降低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