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香蕉鞘腐病菌致病力分析和菌株XJ12全基因组测序
【6h】

香蕉鞘腐病菌致病力分析和菌株XJ12全基因组测序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1前言

1.1香蕉产业及香蕉细菌病害概况

1.2香蕉鞘腐病发生和研究概况

1.3 Dickeya的分类情况

1.4 Dickeya致病相关基因的研究概况

1.5 Dickeya的侵染过程

1.6分子生物学检测

1.6.1常规PCR技术

1.6.2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1.7微生物全基因组研究

1.8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2.1.2供试寄主植株

2.1.3培养基配制

2.1.4酶和主要试剂

2.1.5主要仪器

2.1.6主要试剂配方

2.2致病力测定

2.2.1 病原细菌的分离、纯化

2.2.2菌株活化

2.2.3巴西蕉假茎(成株期)接种

2.2.4 5~6片叶龄巴西蕉接种

2.2.5 致病力分析

2.3病原菌系统发育分析

2.3.1供试菌株基因组DNA提取

2.3.2大肠杆菌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2.3.3看家基因部分片段扩增与克隆

2.3.4切胶回收

2.3.5目的片段的连接和转化

2.3.7进化树构建

2.4 检测方法的建立

2.4.1 Dickeya属菌株常规PCR和实时荧光PCR体系的优化

2.4.2 鞘腐病菌标准曲线的制备

2.4.3实时荧光PCR与常规PCR灵敏度对比

2.4.4发病植株检测

2.4.5土壤样品检测

2.5香蕉鞘腐病菌全基因组测序

2.5.1测序流程

2.5.2信息分析流程

2.5.3数据组装分析

2.5.4编码基因预测

2.5.5重复序列注释

2.5.6非编码RNA预测

2.5.7基因功能预测

2.5.8基因组圈图

2.5.9共线性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香蕉鞘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和致病力测定

3.1.1分离和纯化

3.1.2假茎离体致病力测定

3.1.3幼苗盆栽致病力测定

3.2 病原菌鉴定和进化树分析

3.2.1 16S rDNA部分片段扩增和序列分析

3.2.2 看家基因部分片段扩增

3.2.3 看家基因基因序列分析和进化树构建

3.3检测方法的建立

3.3.1优化体系

3.3.2 qPCR标准曲线的制备

3.3.3 常规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灵敏性检测比较

3.3.4实时荧光PCR检测不同浓度发病植株的鞘腐病菌含量

3.3.5实时荧光PCR检测不同浓度土壤的鞘腐病菌含量

3.4 XJ12全基因组分析

3.4.1数据组装分析

3.4.2编码基因预测

3.4.3重复序列分析和转座子分类信息统计

3.4.4非编码RNA预测

3.4.5 基因功能注释

3.4.6基因组圈图

3.4.7共线性分析

3.4.8全基因组序列进化分析

3.4.9部分致病相关基因比较分析和双组份系统基因比较分析

4结论与讨论

4.1致病力分析

4.2检测方法的建立

4.3全基因组数据分析

4.4结论

致 谢

参 考 文 献

展开▼

摘要

香蕉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重要的水果作物,香蕉鞘腐病是近几年才发现的一种细菌性病害,给我国香蕉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由于该病直至2014年才被鉴定为Dickeya dadantii,但对其研究甚少。该文从不同香蕉品种和不同症状类型的香蕉发病植株中分离出系列菌株,在完成鉴定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菌株的致病力测定,并建立了检测香蕉鞘腐病实时荧光PCR方法,并对一株致病力强的菌株XJ12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组织稀释法,从不同发病香蕉植株中共分离纯化出15个菌株,通过Dickeya属特异引物ADE1和ADE2对15株供试菌株的DNA进行PCR扩增,确认其为Dickeya属。采用16S rDNA序列不能区分种类,因而我们进而采用6个看家基因(FusA、Gyr A、RecA、GryB、DnaJ、DnaX)的核苷酸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进一步明确这些分离物属于D.dadantii。  2、通过离体针刺接种法和活体植株针刺接种法对分离的15株分离物进行了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这些分离物在离体假茎上都能导致腐烂,在接种的幼苗上能导致叶鞘和假茎褐色腐烂,蕉叶折断,但其致病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致病力强的菌株是XJ3、XJ4、XJ7、XJ11、XJ12,致病力较强的菌株分别为:XJ1、XJ2-1-2、XJ8,而致病力中等的菌株是XJ5、XJ6、XJ9、XJ10、XJ13-2-1,其占比分别为33.3%、20%.和33.3%。  3、通过引物设计、扩增条件优化建立了香蕉鞘腐病的常规PCR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常规PCR的最佳体系为引物浓度为0.1 μmol/L,反应条件:95℃预变性5 min;94℃变性40 s;53℃退火30 s;72℃延伸1 min;35个循环后72℃延伸7 min,PCR产物于4℃保存。实时荧光定量PCR最佳引物浓度为0.2 μmol/L,退火温度为58℃。两种PCR方法的灵敏度比较结果表明,实时荧光PCR法比常规PCR法高100倍,而且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当完成加样后就在独立封闭的体系中进行片段扩增,减少了人为的污染,不需要进行凝胶电泳,一定程度上除了更加准确知道病原菌数量外,还节省了时间,达到了快速、灵敏和准确。  4、为了在分子水平上了解香蕉鞘腐病菌的分子特征,我们选择一株致病力强的菌株XJ12,对危害我国香蕉的鞘腐病菌首次进行了全基因组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核苷酸大小为4972118 bp,GC含量为56.30%,共编码基因有4696个,约占已获得数据XJ12全基因组长度的85.18%。 其中转运RNA(tRNA)75个,核糖体RNA(rRNA)22个,其中含有5S rRNA8个,16S rRNA和23S rRNA各7个;同时揭示了很多预测的结构蛋白的可能作用;在核酸共线性分析中,该菌和同属的其他参考菌株相比,XJ12与D.dadantii 3937的相似度最高,其相似性达到了96.54%。该菌株全序列的测序,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该菌株的致病机理、以及与香蕉的互作等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著录项

  • 作者

    麦桂婉;

  •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
  • 学科 植物病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饶雪琴;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香蕉,鞘腐病菌,致病力测定,XJ12全基因;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