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一双蓝蓝的眼睛》看哈代的悲观主义命运观
【6h】

从《一双蓝蓝的眼睛》看哈代的悲观主义命运观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二节 社会学批评理论概述

第三节 选题意义与论文结构

第 一 章 哈代悲观命运观与《一双蓝蓝的眼睛》

第一节 哈代悲剧观的形成

第二节 体现哈代悲观命运观的小说《一双蓝蓝的眼睛》

第 二 章 与命运的抗争

第一节 私奔—对父权制的反抗

第二节 寻爱—对传统贞洁观念的反抗

第三节 死亡—对命运的反抗

第 三 章 “巧合”与命运悲剧

第一节 私奔未果—无效的结婚证明

第二节 被误解的真情— 失而复得的耳环

第 四 章 性格与命运悲剧

第一节 在激情和责任的纠结中毁灭的人—埃尔弗丽德

第二节 永失真爱的人— 斯蒂芬

第三节 被道德束缚的人— 奈特

第四节 希望落空的人— 斯旺考特先生

第 五 章 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环境与命运悲剧

第一节 工业文明的入侵

第二节 家长制的压迫

第三节 封建的习俗观念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本人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展开▼

摘要

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创作了丰富的作品。《一双蓝蓝的眼睛》创作于1873年,是哈代的第三部小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在这部作品出版受到评论界的好评之后,哈代不再匿名发表作品,并且辞去了建筑师的工作,专心创作。与哈代著名的小说如《卡斯特桥市长》、《苔丝》、《无名的裘德》等相比,《一双蓝蓝的眼睛》在我国国内研究较少。在国内哈代研究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一双蓝蓝的眼睛》这类早期小说的主题思想及艺术技巧等需要学术界的进一步挖掘。本论文主要以哈代长篇小说《一双蓝蓝的眼睛》为研究对象,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借用社会学批评方法,重点分析女主人公的爱情经历从而探析哈代的悲观主义命运观。
  本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这部分由哈代早期小说《一双蓝蓝的眼睛》的简介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社会学批评理论概述以及选题意义与论文结构等构成。正文部分分为五章。第一章论述哈代悲观命运观的形成原因,古希腊悲剧命运观、莎士比亚的性格观以及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环境对哈代悲观命运观的深刻影响,并简单介绍哈代的悲剧代表作《一双蓝蓝的眼睛》。第二章在细读《一双蓝蓝的眼睛》的基础上,分析埃尔弗丽德与命运的抗争。第三章探讨“巧合”与命运悲剧的关系。巧合的运用是哈代表达命运观的工具,巧合对于揭示作者在小说中所反映出来的悲剧命运观具有重要的意义。第四章分析性格与命运悲剧的关系。在哈代的悲观命运观中,人物的性格是造成他们自身悲剧的一个主要原因。第五章分析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环境与主人公命运悲剧的关系。
  结论部分是对全篇论文的总结,并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论文指出,《一双蓝蓝的眼睛》讲述了埃尔弗丽德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哈代自己的悲观主义命运观,小说不仅揭示了哈代对维塞克斯农村社会悲剧的思考以及对农民阶级前途和命运的担忧。小说对于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人们也不无启示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