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早期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分析及易栓症标志物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6h】

早期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分析及易栓症标志物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早期复发性流产的病因构成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易栓症标志物抗凝血酶-III、蛋白C、蛋白S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复发性流产与抗凝蛋白缺陷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早期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分析
  目的:分析早期复发性流产的病因构成情况、掌握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为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病因排查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在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间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门诊的406例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的详细资料,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流产孕周以及流产的次数、职业、家族遗传病史以及各项病因的检查结果,对这些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年龄分布及流产次数分布,计算各病因在早期复发性流产中的构成比,并根据流产次数不同分组,比较各病因在不同流产次数组中的构成比是否有差异。
  结果:1.406例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中流产次数最少2次,最多6次;年龄最小患者21岁,最大患者43岁,平均年龄30.44±4.51岁。
  2.406例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病因构成情况:不明原因213例,占52.46%;已知原因共193例,占47.54%:其中单因素有177例,占43.60%;多因素有16例,占3.94%。已知原因患者中自身免疫异常共63例,占15.52%、染色体异常共56例,占13.79%、内分泌异常共45例,占11.08%、生殖系统解剖结构异常共30例,占7.39%、男性精液异常共13例,占3.20%。
  3.将406例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根据流产次数不同分为两组:流产2次组213例;流产≥3次组193例,通过χ2检验比较各病因在两组中的构成比是否有差异,结果显示仅解剖异常因素在流产≥3次组中的构成比高于流产2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9,P<0.001),其余病因在两组中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育龄期女性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早期复发性流产,本研究中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平均年龄是30.44±4.51岁。
  2.自身免疫异常、夫妻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异常、生殖系统解剖异常、男性精液异常是早期复发性流产的主要致病因素,且有些患者同时存在多因素异常致病的情况,此外仍有50%以上的复发性流产患者致病原因不明。
  3.女性生殖道解剖异常引起的早期复发性流产,在流产次数≥3次的患者病因构成中所占比例较高,可能是因为宫腔粘连是复发性流产患者解剖异常的首要因素,而且宫腔粘连所致的复发性流产(特别是重度宫腔粘连),诊治后效果不理想,妊娠后很可能造成再次流产。
  第二部分易栓症标志物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血浆中易栓症标志物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的活性情况及缺陷发生率,探讨这三种易栓症标志物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关系。
  方法:本课题采用病例-对照法进行研究。在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间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门诊的406例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中,严格按照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诊断标准,筛查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132例作为病例组,并收集162例有正常生育史且无流产史的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两组女性的抗凝血酶-Ⅲ、蛋白C活性,采用凝固法测定蛋白S活性,比较两组间血浆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的活性,及两组间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缺陷的发生率。
  结果:1.病例组与对照组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活性的比较:2组间抗凝血酶-Ⅲ活性、蛋白C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蛋白S活性均值(83.67±17.18)低于对照组(90.24±1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以ROC曲线方法判断易栓症引起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发生时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活性的最佳临界值,仅蛋白S的指标有筛查意义(P<0.05),提示以蛋白S活性判断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是否存在血栓前状态的最佳筛查界值为74%,其曲线下面积为0.612(P=0.001),其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28.0%。3.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缺陷的发生率在病例组中分别为8.33%,2.27%,23.48%;在对照组中分别为1.85%,1.23%,2.47%。病例组抗凝血酶-Ⅲ缺陷、蛋白S缺陷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蛋白C缺陷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蛋白S活性降低与不明因复发性流产有关。2、蛋白S活性可以作为易栓症引起的复发性流产的筛查指标。3、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发生与抗凝血酶-Ⅲ缺陷及蛋白S缺陷密切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