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关联的随访研究
【6h】

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关联的随访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研究背景

1.1 孕前超重和肥胖的判定标准

1.2 孕期增重的判定标准

1.3 孕妇肥胖的流行现状

1.4 孕妇肥胖对子代健康的影响

1.5本次研究拟要解决的问题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调查内容

2.3 质量控制

2.4 伦理学问题

2.5 调查指标的界定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孕妇一般情况

3.2 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联分析

3.3 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分析

3.4 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分析

3.5 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关联分析

4 讨论

4.1 孕妇肥胖的流行现状

4.2 孕妇肥胖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联

4.3 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儿童肥胖的关联

5 结论

5.1 本研究的结论

5.2 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一、个人简历

二、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三、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主要科研实践和学术活动情况

致谢

综述:脂肪细胞的编程作用对子代肥胖影响的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孕妇孕前BMI、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病因关联。
  方法:
  本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国-安徽出生队列中的马鞍山出生队列,在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间在马鞍山市四所市级医疗机构中接受围生保健的孕妇中招募研究对象,纳入队列的孕妇共计5084名,随访到的单胎活产儿为4669名,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完成了第七次队列的随访,并且随访到共计3803名学龄前儿童,随访率达到81.5%。排除体检资料信息不完整、病理性或继发性肥胖者,最终纳入本次分析的儿童共计3797人。孕妇的基本信息依据《孕产期母婴健康记录表》分别在孕早、中、晚期,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如年龄、户籍、经济收入情况、受教育水平、职业和婚姻状况等),生活行为习惯,不良孕产史,既往疾病史等。孕妇孕期体检的信息(如身高、体重、血压等)由调查人员从孕期保健手册摘录,孕妇的孕前体重数据由孕妇自己报告填写。通过主要带养人填写《学龄前儿童健康与行为记录表》收集学龄前儿童的基本信息,其中儿童身高、体重由专业的妇幼保健人员测量。孕妇孕期增重的判定标准参考美国医学研究所(IOM)2009年新修订的孕期增重推荐指南。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判定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生长发育标准:相应性别及月龄儿童的 BMI超过推荐的BMI第85百分位数界定为为超重,超过第95百分位数界定为肥胖(排除病理性和继发性肥胖者)。使用?2检验对影响超重肥胖各个因素的分布差异进行比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前BMI、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发生风险的关联。
  结果:
  研究对象的3797名孕妇中,孕前低体重者占22.6%(858名)、正常体重者是70.3%(2671名)、超重者为6.2%(234名)和肥胖者0.9%(34名),获得孕期增重数据的3563名孕妇中,孕期增重不足者为12.4%(443名),适宜者占25.9%(922名),过度者是61.7%(2198名)。新生儿中低出生体重者占1.6%(60名),巨大儿占11.3%(430名);小于胎龄儿占8.3%(310名),大于胎龄儿23.3%(864名);学龄前儿童超重的检出率为11.5%(437名),肥胖的检出率10.8%(411名)。
  孕前BMI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以孕前BMI正常组作为参照,孕前超重/肥胖显著增加分娩巨大儿的风险(OR=2.60,95%CI:1.86~3.63),孕前 BMI过低是小于胎龄儿的危险因素(OR=1.56,95%CI:1.19~2.05),孕前超重/肥胖组显著增加分娩大于胎龄儿的风险(OR=2.45,95%CI:1.84~3.27)。
  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关联的非条件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以孕期增重适宜组作为参照,孕期增重过度是显著增加分娩巨大儿危险因素(OR=2.21,95%CI:1.65~2.99),孕期增重过度是分娩大于胎龄儿的发生风险(OR=1.58,95%CI:1.29~1.93)。
  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影响儿童超重肥胖的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分析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关联。在调整混杂因素后,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孕前超重肥胖的孕妇是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1.92,95%CI:1.43~2.57),孕期增重过度显著增加了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发生风险(OR=1.47,95%CI:1.18~1.83),并且关注到以孕前BMI正常且孕期增重适宜组作为参照组,结果分析发现孕前超重肥胖并且孕期增重过度的孕妇显著增加了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OR=2.79,95%CI:1.87~4.16)。
  结论:
  不适宜的孕前 BMI和孕期增重导致了不良出生体重和学龄期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孕前较高的BMI和过度的孕期增重是胎儿体重过快增长以及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育龄期妇女要做好孕前体重的调整工作,围生医生需要加强孕妇营养摄入的管理和高危孕妇体重增加的监测及指导工作,促使孕期孕妇合理的体重增长以降低不良出生体重和生命早期不利健康结果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