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特征与趋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研究
【6h】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特征与趋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

2.2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2.2.1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研究

2.2.2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2.2.3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2.4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述评

2.3 科学知识图谱在国内体育领域的应用现状

2.3.1 科学知识图谱的概念与特征

2.3.2 科学知识图谱在国内体育领域运用现状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3.1.1 研究对象

3.1.2 数据来源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逻辑分析法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领域发文量分析

4.2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文献作者与机构分析

4.2.1 研究文献作者特征

4.2.2 研究文献机构特征

4.3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文献关键词数量分析

4.4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内容与主题演化分析

4.4.1 研究主要内容特征

4.4.2 研究主题演化特征

4.5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阶段划分与前沿分析

4.5.1 研究阶段划分

4.5.2 研究前沿内容特征

4.6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发展趋势

4.6.1 研究将继续服务于素质教育发展战略

4.6.2 研究主题将凸显学生体质健康与主体性特征

4.6.3 中小学及幼儿体育教学模式实证性研究将得到加强

4.6.4 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方面研究将得到加强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研究文献数量变化特征

5.1.2 研究文献作者与机构特征

5.1.3 研究文献关键词数量变化特征

5.1.4 研究内容与主题演化特征

5.1.5 研究阶段划分与前沿内容特征

5.1.6 研究发展趋势特征

5.2 建议

5.2.1 加强理论成果深层次的探讨

5.2.2 建立稳定且具有流转性学术交流合作平台

5.2.3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应增加对自身功能性评价机制的研究

5.2.4 学生体质健康研究应适当增加对非体育影响因素的关注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以2001-2018年CNKI全文数据库收录的2946篇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全部期刊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资料法、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并借助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对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刊文量、研究作者、研究机构、研究主要内容与前沿等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全面把握我国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研究的特征与趋势,为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通过研究得到结论如下:  (1)2001-2018年间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期刊文献总量与核心期刊数量变化趋势都呈波动变化的特征;2001-2009年间期刊文献总量呈急剧上升,随后稳定在较高水平波动变化且总量较大;2001-2006年间核心期刊数量在稳定的状态中不断攀升,2006-2012年间维持在较高水平波动变化,2012-2018年间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并且数量相对较少。  (2)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领域形成了一些较稳定且联系较密切的研究合作团体,但整体发文量较低,研究力量还比较薄弱,大多数作者或机构还处于“孤立”特征且合作较少,同时缺乏具有领军意义的研究作者与机构。  (3)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文献关键词数量变化波动较大,研究内容多样化且充满活力,学界对该领域研究特征呈多方关注——集体狂热——理性回归的变化趋势。  (4)体育教学模式改革、高校体育现状对策与发展趋势、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学生体质健康、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和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等方面是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主要内容,研究主题历经体育教学模式改革、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探索、体育运动方法探索、研究现状与对策探索、高职与高中体育教学探索、青少年体质健康探索等演化过程。  (5)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领域可分为逐步拓展与基础研究积累时期、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与快速发展时期、研究领域继续拓展与理性回归时期三个研究阶段,而体育思想、体育课程改革和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相关研究为各阶段研究前沿。  (6)我国体育教学模式未来研究要继续服务于素质教育的发展战略,研究主题凸显学生体质健康与主体性特征,研究内容强调实证性研究,同时在理论方面的研究将得到深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