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恩斯特?布洛赫乌托邦马克思主义希望本体论研究
【6h】

恩斯特?布洛赫乌托邦马克思主义希望本体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1.4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1.4.1创新之处

1.4.2不足之处

第2章 布洛赫乌托邦马克思主义希望本体论的思想缘起与理论渊源

2.1布洛赫乌托邦马克思主义希望本体论的思想缘起

2.1.1布洛赫的个人经历使然

2.1.2布洛赫对西方精神危机思考的深入

2.1.3布洛赫对无产阶级阶级意识薄弱的反思

2.2布洛赫乌托邦马克思主义希望本体论的理论渊源

2.2.1亚里士多德的质料说

2.2.2德国哲学观念论传统

2.2.3犹太教弥赛亚主义

2.2.4西方存在主义思想

2.2.5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

第3章 布洛赫乌托邦马克思主义希望本体论的阐释过程与理论旨归

3.1布洛赫乌托邦马克思主义希望本体论的阐释过程

3.1.1研究起点:原初需要

3.1.2层次递进:期待之情

3.1.3总结升华:希望本体

3.2布洛赫乌托邦马克思主义希望本体论的核心要义

3.2.1探寻希望的基本原理

3.2.2为乌托邦马克思主义提供本体论规定

3.3布洛赫乌托邦马克思主义希望本体论的理论旨归

3.3.1揭示“具体的乌托邦”

3.3.2目标指向“自由王国”

第4章 布洛赫乌托邦马克思主义希望本体论的核心范畴:“尚未”

4.1“尚未”的内涵阐释和维度展开

4.1.1“尚未”的内涵阐释

4.1.2“尚未”的维度展开

4.2“尚未”的存在论与认识论意义

4.2.1“尚未”的存在论意义

4.2.2“尚未”的认识论意义

4.3“尚未”范畴的核心意义

4.3.1诠释了希望本体的生成过程:无——尚未——全有

4.3.2阐明了希望本体的根本特征:超越性、过程性和开放性

第5章 布洛赫乌托邦马克思主义希望本体论的评价与启示

5.1理论贡献

5.1.1开启了乌托邦研究的本体论视域

5.1.2丰富了理论与实践统一的辩证法

5.1.3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思想的理论空间

5.2理论局限

5.2.1宗教色彩和神秘主义色彩略显浓厚

5.2.2对人性的抽象理解

5.2.3唯心主义倾向明显

5.3当代启示

5.3.1对克服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提供了新思路

5.3.2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视角

5.3.3对乌托邦精神重建具有内在启发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学术成果

后记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杨倩倩;

  •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

  • 授予单位 吉林大学;
  • 学科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孙伟;
  • 年度 202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TP3TM2;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