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冠心病PCI术后中医证型的演变规律及证型生活质量关联性研究
【6h】

冠心病PCI术后中医证型的演变规律及证型生活质量关联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OLE_LINK5

OLE_LINK11

OLE_LINK2

OLE_LINK1

展开▼

摘要

冠心病是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全球疾病的主要致死原因,冠心病所带来的寿命缩短、生活质量下降和医疗开销给社会造成了相当大的负担,根据2017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冠心病死亡率在我国较高,其中城市为110.67/10万,农村为110.91/10万,且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人数逐年上升。冠心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等治疗,其中的PCI治疗效果显著,在现在临床上的到广泛的应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中医证型往往会发生一定的演变,既往研究较为分散,不够系统,有待进一步去完善相关研究。  目的:深入调查研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证型变化,同时研究相关实验室指标与证型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借助西雅图心绞痛量表来分析PCI术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系,从而有望根据冠心病证型和相关实验室指标关系、冠心病PCI术后证型的动态变化规律及术后证型分布和生活质量的关系,来有效地指导临床上对此类患者的分阶段辨证论治,以增加临床疗效。  方法:使用临床调查表对入组患者进行信息采集,主要采集患者基线资料、主要症状、中医证型、实验室指标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等。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于术前1周内采集,在患者住院时收集相应抽血结果,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于术后6个月记录,其余资料均分别在术前1周、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进行采集。  结果:①共计入组98例患者,49.0%患者有吸烟史,34.7%患者存在饮酒史,60.2%的患者合并有高血压,26.5%患者合并有糖尿病,20.4%患者存在冠心病家族史,此外,6.1%患者嗜食甜味,38.8%患者嗜食咸味,14.3%患者嗜食辛辣,16.3%患者嗜食油腻。②气虚血瘀证在PCI术前1周内最多,其次是痰瘀互结证和心血瘀阻证,心气亏虚证最少,术后1个月气虚血瘀证最多,寒凝心脉证最少。气虚血瘀证在术后6个月出现的最多,其次是心气亏虚证和心血瘀阻证,寒凝心脉证最少。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寒凝心脉证在PCI术前和术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痰瘀互结证在术后2周内均较术前1周内明显减少(P<0.05),与术后2周内比较,其术后6个月明显减少(P<0.05)。心气亏虚证术后6个月较术后2周内明显增加(P<0.01)。心阳亏虚证术后1个月较术前1周内显著性增加(P<0.05)。气阴两虚证术后1个月较术前1周内显著性增加(P<0.05)。气虚血瘀证术后6个月较术后2周内明显减少(P<0.05)。③PCI术前1周内血瘀证最多,阳虚证最少。术后2周内血瘀证最多,寒凝证最少。术后1个月仍然血瘀证最多,寒凝证最少。术后6个月气虚证和血瘀证最多,寒凝证最少。血瘀证术后1个月较术前1周内减少(P<0.05),术后6个月较术后2周内显著性减少(P<0.01)。痰浊证术后2周内较术前1周内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证在各阶段无明显变化(P>0.05)。寒凝证术后2周内和术后6个月均较术前1周内显著减少(P<0.05)。气虚证术后2周内比术前1周内明显增加(P<0.05),其术后1个月较术前1周内显著性增加(P<0.01)。阳虚证术后6个月较术前1周内显著性增加(P<0.01)。④与PCI术前1周内相比较,术后2周内入睡困难和手足心热等症状明显增加,而胸闷症状明显减少(P<0.05),和PCI术后2周内比较,术后1个月胸痛等症状明显减少(P<0.05),活动汗出、小便清长和便溏显著增加(P<0.05),术后6个月胸痛、入睡困难显著减少(P<0.01),活动汗出和便溏等症状显著增加(P<0.01)。⑤与术前1周内相比,术后2周内舌红、苔薄黄出现比率明显增加(P<0.05),而舌紫暗、舌下络脉怒张和苔黄腻有所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后2周比较,术后1个月舌淡、瘦薄舌和苍老舌舌象增加(P<0.05),而点刺舌、舌红和苔白腻等舌象减少(P<0.05),术后6个月,除了舌淡、舌紫暗、瘦薄舌和苔白腻等舌象变化同术后1个月外,苔黄腻舌象显著减少(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瘦薄舌和苔薄黄等舌象显著增加(P<0.05),而舌紫暗、少苔或无苔舌象则显著减少(P<0.05)。⑥与PCI术前1周内比较,术后2周内沉脉、弦脉、细脉、滑脉和涩脉均显著减少(P<0.05),而数脉有所增加(P<0.05)。和术后2周内相比,术后1个月弱脉显著增加(P<0.05),滑脉显著减少(P<0.05),术后6个月数脉、滑脉显著减少(P<0.05),弱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PCI术前各实证、虚证和虚实证型间血脂、凝血时间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⑧PCI术后6个月各证型与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和疾病认知程度(DS)均无关系(P>0.05)。而心绞痛稳定状态(AS)与年龄和阳虚水泛证呈负相关(P<0.05),心绞痛发作情况(AF)和痰瘀互结证呈负相关(P=0.001),治疗满意程度(TS)也和痰瘀互结证呈负相关(P=0.029)。⑨PCI术后6个月各中医证素与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和心绞痛稳定状态(AS)均无关(P>0.05)。心绞痛发作情况(AF)与痰浊证呈负相关(P<0.01),治疗满意程度(TS)也与痰浊证呈负相关(P=0.002),疾病认知程度(DS)与冠心病家族史和痰浊证均呈负相关(P<0.05)。  结论:①冠心病患者中需要行PCI术者,常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②PCI术后各时期存在证型动态演变,虚实夹杂证伴随着各个时期,且所占比例最大,但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而实证在PCI术后早期较多,并随着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减少,虚症则在PCI术后早期出现较少,而随着病程延长有逐渐增多的趋势。③冠心病行PCI术前以实证和虚实夹杂证居多,主要为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和心血瘀阻证,冠心病行PCI术后早期仍以实证和虚实夹杂证居多,主要为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和气阴两虚证,PCI术后中期则以虚实夹杂证和虚证居多,主要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和心血瘀阻证,晚期仍然以虚实夹杂证和虚证居多,主要为气虚血瘀证和心气亏虚证。④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前中医治疗宜主要以补气活血、化痰为主。术后早期宜以补气、活血、化痰、养阴为主,术后中期宜补气活血、益气养阴为主,术后晚期治疗宜补气、活血为主。⑤PCI术前各实证、虚证和虚实证型间血脂、凝血时间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表明这些指标与这些证型关联性不大,有待进一步探索其他指标做为证型相关性指标。⑥在PCI术后年龄和阳虚水泛证与心绞痛稳定状态(AS)呈负相关,痰瘀互结证与心绞痛发作情况(AF)和治疗满意程度(TS)均呈负相关。且在证素水平上,痰浊证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心绞痛的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和疾病认知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