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纵向风作用下障碍物对隧道火灾烟气最高温度及逆流行为的影响研究
【6h】

纵向风作用下障碍物对隧道火灾烟气最高温度及逆流行为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隧道火灾的危害

1.1.2 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1.2 隧道火灾的研究现状

1.2.1 烟气最高温度

1.2.2 烟气逆流长度

1.2.3 临界风速

1.2.4 隧道障碍物的影响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实验装置介绍

2.1 引言

2.2 隧道及供风体系

2.3 燃料及燃烧器体系

2.4 测温体系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障碍物与火源之间距离对隧道火灾烟气最高温度的影响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介绍

3.3 障碍物影响表征因子的提出与模型修正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障碍物与火源之间距离对隧道火灾临界风速和逆流长度的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设计及测量方法

4.3 前人模型的对比修正与障碍物影响因素的提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5.2 本文创新点

5.3 工作展望

本文字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隧道由于其特殊的建筑结构,在发生火灾时,其危害性要比其他建筑物火灾大许多,隧道火灾也逐渐成为了大批学者的研究热点。隧道内空间狭小、结构拥挤,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火灾热释放速率极大、消防救援困难,必将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研究隧道火灾的发展对预防隧道火灾的发生和减小事故损失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前人关于隧道火灾方面的研究体系已较为成熟,影响隧道火灾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火源的热释放速率、烟气温度及其分布、烟气逆流长度及相应的临界风速、障碍物的影响是近年来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在通过大量调研隧道火灾方面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前人对于隧道火灾障碍物的影响研究比较有限,但在实际的隧道火灾中,隧道内存在的障碍物的情况十分常见,并会对隧道火灾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据此本文确定了研究内容。
  本文在一个1∶5的模型隧道,72m×1.5m×1.3m(长×宽×高)内进行大量的尺寸实验,实验选取了一个1∶5的汽车模型作为隧道障碍物,尺寸为1.3 m×0.4m×0.5 m(长×宽×高)。实验中采用了三种不同的纵向风风速(0.5m/s,0.75 m/s,1.0 m/s)、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火源的三种热释放速率(50kW,75 kW,100 kW)、以及障碍物与火源距离(1m,2m,3m,4m,5m,6m),通过安装分布在隧道顶棚的热电偶测量烟气温度的方法,来定量研究在不同障碍物与火源之间距离的情况下,隧道火灾烟气最高温度的变化,实验发现,在无障碍物的情况下,实验数据可以很好的与前人的预测公式吻合[1][Y.Z.Li,B.Lei,H.Ingason,Themaximum temperature of buoyancy-driven smoke flow beneath the ceiling in tunnelfires, Fire Safety Journal46(2011)204-210.],但当隧道内存在障碍物时,前人的公式不再适用,并且,随着障碍物与火源之间距离不断改变,隧道火灾的最高温度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因此我们通过提出相应的影响因子,表征障碍物与火源之间距离对烟气最高温度的影响,修正前人关于预测隧道火灾烟气最高温度的经验公式,并最后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
  为深入研究障碍物对隧道烟气的影响,我们展开另一组实验,试图探索障碍物与火源之间距离对烟气逆流长度和临界风速的影响,实验的工况与隧道烟气温度影响章节相似,通过分析顶棚热电偶的温度分布,来判定烟气的逆流长度,进而算得相应工况下的临界风速。通过实验结果对比与分析,发现无障碍物工况下,实验的烟气逆流长度与Li模型[2][Y.Z.Li,B,Lei,H.Ingason,Study of critical velocity and back-layering length in longitudinally ventilated tunnel fires, Fire SafetyJ.45(2010)361-370.]较为吻合,相应的临界风速与Wu模型[3][y.Wu,M.Z.A.Bakar, Control of smoke flow in tunnel fires using longitudinal ventilationsystems—a study of the critical velocity, Fire Safety J.35(2000)363-390.]较吻合。但当隧道内存在障碍物时,实验所测得的数据与前人的预测模型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考虑修正前人的模型,考虑实验中产生的新因素,即障碍物与火源之间距离的影响,我们通过对比分析实验数据,得到各种工况下的因子值,最后拟合得到该因子与障碍物与火源距离之间定量的关系式,并修正前人的模型公式,最后与我们的实验值进行了对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