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数字技术的建筑表皮生成方法研究
【6h】

基于数字技术的建筑表皮生成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对象

1.2 研究概况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2 建筑表皮的数字化生成方法概述

2.1 建筑表皮的概念界定

2.1.1 表皮的发展过程

2.1.2 数字时代几种表皮形式

2.2 数字技术

2.2.1 数字化设计

2.2.2 数控技术

2.2.3 数字化生成

2.3 建筑表皮的生成方法

3 截面法(Sectioning)

3.1 截面法源起及发展过程

3.2 截面法的三种常见形式

3.2.1 分段截面肋

3.2.2 平行堆叠

3.2.3 窝夫构造

3.3 截面法的主要特点

3.3.1 宽泛的材料选择

3.3.2 广泛的适应性

3.3.3 线性纹理的表皮

3.4 项目应用与评价

4 镶嵌法(Tesselation)

4.1 传统镶嵌与曲面细分

4.2 从NURBS曲线到Mesh建模

4.2.1 NURBS曲线建模

4.2.2 Mesh网格建模

4.3 建筑表皮的四种镶嵌形式

4.3.1 规则多边形的周期性镶嵌

4.3.2 任意多边形的非周期性镶嵌

4.3.3 三维多面体镶嵌

4.3.4 分形镶嵌

4.4 项目应用与评价

5 折叠法(Folding)

5.1 “折叠”的复杂性

5.2 “折叠”在表皮实践中的特征

5.2.1 提供结构的能力

5.2.2 轻质高效

5.2.3 材料限制

5.3 基于折叠法的表皮实验分析

5.3.1 数字折纸

5.3.2 仿生折叠

5.3.3 拓扑折叠

5.4 项目应用与评价

6 三维数控塑形法

6.1 三维数控塑形概述

6.2 三维数控塑形法的特点

6.2.1 直接精确

6.2.2 适应复杂表皮形式

6.2.3 材料限制大

6.2.4 依赖先进设备

6.2.5 构建的表皮尺度较小

6.3 三维数控塑形的三种具体方法

6.3.1 轮廓线法(Contouring)

6.3.2 模具塑形法(Forming)

6.3.3 三维加法(Rapid Prototyping)

6.4 项目应用与评价

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建筑行业新的变革,建筑师不断改变着设计的思考和行为方法。而建筑表皮作为当代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技术及艺术表达,一直为当代建筑师所关注。以复杂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依托的当代建筑表皮,其形式呈现越来越丰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这一现象使得表皮的设计与建造必须统一考虑,脱离这一原则的形式创造只是纸上空谈,由此表皮的生成即设计与建造的无缝结合成为必然趋势。在建筑表皮的实践中不断思考其背后的构成逻辑,探索复杂表皮形式的生成机制,是适应新时代设计要求的一种积极努力。
  本文通过对大量建筑表皮形式的整理分析,并结合对国内外一些著名数字建筑师实验与理论的调查研究,旨在以数字化技术的视角来浅析建筑表皮设计与建造相结合的生成逻辑。论文内容主要涉及建筑表皮的概念界定,数字化生成的基本涵义,数控加工技术的介绍,表皮生成方法的来源与发展等等。着重论述了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表皮生成方法,分别是截面法、镶嵌法、折叠法、三维数控塑形法。结合对案例的研究分析,对每种生成方法的形式特点、应用特征以及在实践中的变异进行了展开讨论。并在量案例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将每种生成方法做进一步的细分。这些生成方法的具体细分之间既有形式上的差别也有技术操作上的共同之处,在数字化设计当中遵循共同的算法逻辑。
  本文的总结虽不能涵盖所有建筑表皮的生成实践,但四种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研究这些方法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皮设计或者建造思路上的参考,也为其他研究人员进行表皮生成研究提供一个方向、一种视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