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京津冀水循环健康评价与水资源配置研究
【6h】

京津冀水循环健康评价与水资源配置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循环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1.2.2 生态环境需水研究进展

1.2.3 存在问题及研究趋势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分布式水循环健康评价方法与应用

2.1 研究区域介绍

2.1.1 自然地理及地形地貌

2.1.2 社会经济概况

2.1.3 水资源现状

2.2 研究方法

2.2.1 健康水循环内涵

2.2.2 指标体系构建

2.2.3 评价指标的定义

2.2.4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2.2.5 指标健康阈值确定

2.2.6 评价方法

2.3 评价结果及讨论

2.3.1 指标层评价结果

2.3.2 准则层评价结果

2.3.3 目标层评价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地表覆被的生态环境需水计算

3.1 计算方法介绍

3.1.1 林地、草地和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

3.1.2 湖泊、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

3.1.3 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

3.2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3.3 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3.3.1 林地、草地和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3.3.2 湖泊、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3.3.3 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3.4 京津冀生态环境需水总量与分布状况

3.5 京津冀生态环境需水量供需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健康水循环的水资源配置方法

4.1 基于健康水循环的水资源配置模型

4.2 案例研究

4.2.1 水资源承载力计算

4.2.2 水资源短缺量及可补充量计算

4.3 本章小结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受全球气候变化和日益剧烈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水循环过程正在经历着“自然-社会”二元化演变,如何维持水循环的健康状态,已经成为维系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研究水循环的健康状况,提出满足水循环健康的方法与发展道路,对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首先解析了健康水循环的内涵,提出区域水循环健康评价模型,进而探讨了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需水的计算方法,最后对京津冀的水资源供需状况进行安全诊断。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
  (1)健康的水循环模式首先要保证水生态功能和水体功能的正常化,确保自然水循环的生态价值;其次还需要形成高效的水资源利用模式,发挥好水资源的人类服务价值。基于此,本文从4个维度17个指标构建健康水循环指标评价体系,并根据京津冀水资源本底条件划定相应的指标健康阈值,采取综合指数评价和模糊识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京津冀水循环状态进行全面诊断。京津冀地区水循环健康平均评分为3.33分,总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但是区域间水循环健康状态差异明显。维度评价结果显示水资源利用(3.61)>水生态水平(3.56)>水资源质量(3.29)>水资源丰度(2.38),模糊识别评价也得到了一致的评价结果。虽然水资源利用效率已经处于相对较为理想的状态,短缺的水资源量依然是京津冀地区实现健康水循环的主要障碍。
  (2)基于土地利用类别的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方法可有效降低计算区域总体生态环境需水时资料要求过多的问题,能够方便快速预测出城市、草地、林地、湖泊湿地和河道的生态需水量及其分布特征。对于整个京津冀地区,其生态环境需水量多年来维持在120亿m3左右,达到区域水资源总量的44%。然而现状年生态环境用水量只有17.67亿m3,与需水量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京津冀地区仍需保证有不断的水资源补充,才能进一步恢复和提升其水生态水平。
  (3)水资源配置模型输出结果显示,当农业用水定额和人均生活用水定额分别在80-110m3/亩,50-100m3之间增长时,区域水资源短缺量呈现阶梯式上升,直到达到80.74亿m3的最大短缺量。南水北调的水量补充能够满足北京市与天津市的水资源需求,对于河北省,当农业用水定额和生活用水定额维持在110m3/mu和70m3以下时,补充的水量才能使当地水资源达到供需平衡。京津冀地区各地级市之间寻求区域合作,推进人口产业转移,发挥跨流域调水潜力,将是京津冀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