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学报》 >亚热带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变化特征

亚热带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变化特征

         

摘要

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可能随凋落物分解进程和基质质量的变化不断改变.为了解亚热带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变化特征,以四川盆地亚热带森林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和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凋落叶为对象,于2011-2015年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了 2种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节肢动物组成、结构和多样性动态变化.整个研究期间,柳杉和麻栎凋落叶分解袋中共捕获土壤节肢动物3855只,分属于16目51科,且均以等节跳科和棘跳科为优势类群;麻栎凋落叶中土壤节肢动物的个体密度随分解进程呈现增加趋势,在分解的1079天达最高值后降低,而柳杉凋落叶则在分解的156天急剧增加后快速降低,2种凋落叶中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量具有相似的动态变化过程;2种凋落叶中土壤节肢动物总体以菌食性数量比例最高,腐食性最低,且随凋落叶分解进程,植食性土壤节肢动物占比明显下降,菌食性则上升;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显示,2种凋落叶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具有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2种凋落叶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性随分解进程不断降低.亚热带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多样性受凋落叶类型影响.

著录项

  • 来源
    《生态学报》 |2021年第7期|2770-2782|共13页
  •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研究所 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省级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1130;

    长江上游森林资源保育与生态安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研究所 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省级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1130;

    长江上游森林资源保育与生态安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研究所 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省级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1130;

    长江上游森林资源保育与生态安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研究所 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省级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1130;

    长江上游森林资源保育与生态安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研究所 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省级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1130;

    长江上游森林资源保育与生态安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研究所 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省级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1130;

    长江上游森林资源保育与生态安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研究所 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省级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1130;

    长江上游森林资源保育与生态安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研究所 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省级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1130;

    长江上游森林资源保育与生态安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113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土壤节肢动物; 功能类群; 凋落物类型; 凋落物分解; 亚热带森林;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