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解剖与临床》 >兔髓核摘除术后施术椎间隙的组织学与影像学变化观察

兔髓核摘除术后施术椎间隙的组织学与影像学变化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兔髓核摘除术后施术椎间隙的组织学及影像学改变,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复发的原因,以期为临床预防术后复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8只,均经左后外侧入路用注射器抽吸L4/5椎间隙的髓核组织,L3/4椎间隙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后4、8、12周3个时间点按数字表法随机抽取6只实验兔行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MRI检查,观察L3/4、L4/5椎间隙高度指数(DHI)、手术前后DHI变化(DHI%)以及改良Thompson分级的变化情况;然后处死动物,取出L3/4、L4/5椎间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显微镜下观察椎间盘中Ⅰ、Ⅱ、Ⅲ、Ⅵ型胶原纤维改变情况及4种胶原纤维的视野阳性率。将18只兔L4/5的各项指标观察数据纳入观察组,L3/4的各项指标观察数据则纳入对照组,并对不同时间点2组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观察组、对照组DHI%随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观察组=46.292,F对照组=4.251,P值均<0.05);观察组各时间点DH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61、6.660、9.122,P值均<0.05)。(2)MRI检查:观察组椎间隙信号强度随时间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对照组椎间隙信号强度改变不明显。按改良的Thompson分级标准,观察组椎间隙信号强度分级呈逐渐升高趋势,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9.142,P<0.05);而对照组内不同时间点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0.611,P>0.05);对照组各时间点椎间隙信号强度分级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27、2.667、3.090,P值均<0.05)。(3)免疫组化染色显示:Ⅰ、Ⅲ、Ⅵ型胶原纤维在术后4、8、12周视野阳性率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818、9.451、10.620,P值均<0.05),而Ⅱ型胶原视野阳性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28,P>0.05)。结论兔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施术椎间盘异常的组织修复会导致施术节段脊柱不稳、椎间盘退变及椎间隙抗压能力下降,这些变化均可能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摘除术后症状复发密切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