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循环杂志》 >术后残余左心室肥厚对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患者换瓣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

术后残余左心室肥厚对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患者换瓣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

         

摘要

cqvip:目的:探讨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依据时间变化的左心逆重构过程以及术后残余左心室肥厚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7年2月期间阜外医院59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单纯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资料,依据术后2年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成左心室重量指数正常组(n=24)和残余左心室肥厚组(n=35)并进行比较,其中30例患者术前、术后早期、术后3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和术后3年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均可获得,用来分析依据时间变化的左心逆重构过程。结果:30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重量指数逐渐下降,2年时达到最低点,而左心房直径在术后早期就迅速下降,3个月时达到平台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更高的左心室重量指数是术后2年残余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32,95%CI:1.796~8.177,P=0.001)。Cox比例风险模型提示,术前更高的左心室重量指数是远期非致死性心原性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HR=2.248,95%CI:1.247~4.051,P=0.007)。Kaplan-Meier曲线提示两组患者远期免于心原性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3),但残余左心室肥厚组患者远期免于非致死性心原性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左心室重量指数正常组(P=0.014)。结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的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房逆重构的最佳时期是术后3个月,而左心室逆重构的最佳时期是术后2年;术前更高的左心室重量指数容易导致术后残余左心室肥厚,与远期不良事件密切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