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摘要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CD62P)、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PAC-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 方法 将104例经超声检查证实、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1组(34例)、干预2组(32例)及对照组(38例).干预1组和2组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10、20 mg/d,同时加服拜阿司匹林100 mg/d;对照组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后3周检测血中CD62P、PAC-1、hs-CRP;治疗后6个月时超声检查斑块及血脂情况. 结果 干预1、2组及对照组比较:①斑块大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前,3组不稳定性斑块数分别为54、46、49个,稳定性斑块为5、6、4个,治疗后不稳定性斑块分别为44、34、50个,稳定性斑块为15、17、5个.与治疗前自身和对照组比较,两个干预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以及两个干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两个干预组治疗后,CD62P、PAC-1及hs-CRP较自身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性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以及两个干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治疗后两个干预组血脂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总胆固醇<4.0 mmol/L者,干预1、2组治疗前分别为2例和1例,治疗后为7例和14例(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⑤治疗后急性脑血管事件,对照组3例,干预1组 1例, 干预2组0例.干预2组药物不良反应有6例(18.8%),干预1组有1例(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及炎性反应,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阿司匹林联合10 mg/d的阿托伐他汀较20 mg/d更安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