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nomyxoma, AAM)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7例AAM,并与2例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MFb)、1例浅表性血管黏液瘤作对照观察.免疫组织化学(采用SP法)所用抗体为vimentin、desmin、SMA、MSA、CD34、ER/PR、S-100蛋白、CK和CD68.结果 7例AAM患者均为女性, 23~54岁,中位年龄43.5岁.病变部位位于外阴部3例,累及阴道1例,位于盆腔及髂窝部2例,会阴累及坐骨结节1例.肿瘤直径3.5~17 cm,平均7.5 cm.位于皮下或较深部,呈浸润性生长,切面均质灰白或灰黄褐色,黏液胶冻样或肉质样.镜下瘤细胞幼稚,呈星形、梭形,弥漫或结节样分布,基质黏液样变性并见胶原纤维及为数众多的大小厚薄不一的血管分布其中,厚壁血管常透明变性,其周围常有增生肌纤维束,切面呈"袖套状",间质可见肥大细胞和红细胞外渗,1例可见多核巨细胞,肿瘤边缘浸润等特点.组织化学奥辛蓝染色阳性,免疫组化:7例AAM vimentin 均阳性,5例SMA 和desmin阳性,4例MSA 阳性,3例CD34阳性,4例中有3例ER/PR阳性,而S-100蛋白、CK、CD68均阴性,多核巨细胞CD68阳性.5例有随访,术后1~2年有3例复发,2例未见复发和转移,健在.结论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较为少见,好发于成年女性盆腔及会阴的软组织,侵袭性和复发性是其重要的临床特征.病理诊断易误诊或漏诊.免疫组化desmin、SMA、MSA、CD34等联合检测对确定AAM病变有所帮助,但与AMFb、浅表性血管黏液瘤在鉴别诊断上意义不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