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后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中心视网膜厚度相对变化与视力预后的关系

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后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中心视网膜厚度相对变化与视力预后的关系

摘要

背景抗VEGF药物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相关研究均以治疗前后中心视网膜厚度(CRT)绝对改变(ACRT)进行分析,而对治疗后CRT相对于治疗前CRT(RCRT)或治疗前增厚的CRT减少程度(RCRTing)即相对变化量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DME患者行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后RCRT、RCRTing在视力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在中国核工业北京四〇一医院眼科确诊的30例30眼临床显著糖尿病黄斑水肿(CSDME)患者,所有患眼均用30 G注射针头于颞下方角膜缘后3.5 mm处进入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ranibizumab注射液0.05 ml。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利用ETDRs改良视力表测定2.5 m处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计算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BCVA绝对变化值(ABCVA);采用SD-OCT检测系统测量CRT黄斑中心直径1.0 mm处的CRT,计算治疗后6个月患眼的RCRT、RCRTing值,分析RCRT、RCRTing与ABCVA间的关系。结果CSDME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BCVA分别为(0.66±0.20)、(0.40±0.25)、(0.37±0.25)LogMAR,治疗前后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79,P〈0.05),其中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视力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眼的ABCVA为(0.30±0.21)LogMAR。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CRT值分别为(508.63±130.44)、(331.07±71.84)和(311.77±64.47)μm,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间CRT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78,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患眼的CRT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眼ACRT值为(196.87±140.59)μm。RCRT〈35%组和RCRT≥35%组患者的ABCVA分别为(0.13±0.13)、(0.44±0.14)LogMAR;RCRTing〈69%组和RCRTing≥69%组患者ABCVA分别为(0.07±0.09)、(0.41±0.15)LogMAR,与RCRT〈35%组比较,RCRT≥35%组ABCVA(LogMAR)更好,CRT则下降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7、-8.65,均P〈0.05)。CSDME患者RCRT、RCRTing与ABCVA均呈明显正相关(r=0.86,0.79,均P〈0.05)。结论RCRT、RCRTing均能特征性反映DME患者接受ranibizumab治疗后视力及CRT变化,且与视力预后相关,RCRT较RCRTing与ABCVA相关程度强;对于CRT值较大的患者采用RCRTing分析或许是首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