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肝脏病杂志》 >戊型肝炎诊断中血清学及核酸检测意义的研究

戊型肝炎诊断中血清学及核酸检测意义的研究

         

摘要

目的 利用恒河猴感染模型评估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在戊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86只戊型肝炎病毒(HEV)实验感染猴的系列血清和粪便标本,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病毒学检测,用4种酶联免疫吸附抗体检测试剂(E2-IgM,E2-IgG,GL-IgG和YES-IgG)进行血清学检测。 结果 感染猴均产生E2-IgG抗体,除1只感染猴未检出粪便排毒和E2—IgM外,其余感染猴均出现粪便排毒和E2-IgM阳转。GL-IgG和YES-IgG的阳转率较低,而且与感染剂量相关。急性肝炎主要开始于感染后3~7周内。病毒学指标在潜伏早期即已出现,较疾病的发生约早2周,并在急性期迅速下降。E2-IgM在发病时已有约2/3阳转,并在发病后10周内完全转阴。E2—IgG几乎与E2—IgM同时阳转,在所有感染猴中持续存在,直至86周后仍无阴转。GL-IgG和YES-IgG抗体较E2抗体晚约1周,在感染后20周内已有过半数转阴。结论 E2-IgM是一个良好的戊型肝炎急性感染诊断指标,E2-IgG是一个良好的戊型肝炎既往感染诊断指标,GL-IgG和YES-IgG抗体的阳转或双份血清滴度升高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指标,病毒核酸检测仅在发病的极早期具有诊断价值。

著录项

  • 来源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4年第1期||共页
  •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医学分子病毒学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医学分子病毒学研究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医学分子病毒学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医学分子病毒学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医学分子病毒学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医学分子病毒学研究中心;

    厦门;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病毒性肝炎;
  • 关键词

    肝炎病毒; 戊型; 类人猿亚目; 诊断;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