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肝脏病杂志》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影响因素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影响因素

         

摘要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影响因素,并初步评价基线特征、24周早期病毒学应答及治疗方案对疗效和病毒学突破(VB)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23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90例治疗期间加用或换用阿德福韦酯)的专科门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HBV DNA水平与HBsAg、抗- HBs、HBeAg、抗-HBe水平。用SPSS17.0统计软件通过Kaplan-Meier法描述生存时间分布,并分析基线HBV DNA水平、HBeAg状态、ALT水平和疗效的关系。计量资料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结果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3.4%和84.6%, ALT复常率分别为83.8%和81.3%,VB发生率分别为31.0%和14.3%;60.6%的HBeAg阳性患者出现HBeAg阴转,28.9%出现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HBeAg阳性患者中,与基线ALT<2.5×正常值上限(ULN)者比较,≥2.5×ULN者HBV DNA阴转率无明显变化(P>0.05),而HBeAg阴转率(66.7%与45.0%)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33.3%与17.5%)明显升高(P值均<0.05),VB发生率则明显下降(34.3%与50.0%,P<0.05);基线HBV DNA<1×106拷贝/ml者VB发生率为23.4%,与HBV DNA≥1×106拷贝/ml者的4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患者24周有初始病毒学应答(IVR)者的HBV DNA阴转率(76.3%与45.5%)、HBeAg阴转率(72.4%与43.9%)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40.8%与12.1%)均明显高于无IVR者(P值均<0.01),VB发生率较低(28.9%与45.5%,P<0.05)。出现VB后,与单一拉米夫定组比较,加药或换药组中HBeAg阳性者HBV DNA阴转率(40.6%与16.7%)、HBeAg血清学转换率(21.9%与0)较高,HBeAg阴转率(37.5%与41.7%)较低,ALT复常率无差别(均为75%);而HBeAg阴性患者的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较高。结论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确切,基线ALT≥2.5×ULN和(或)HBV DNA水平<1×10~6拷贝/ml的患者疗效较好,VB发生率较低,24周IVR对拉米夫定疗效有预测价值;出现VB后,加用或者换用阿德福韦酯比继续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效果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