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肝炎后肝硬化单元证的多元统计分析

肝炎后肝硬化单元证的多元统计分析

         

摘要

@@ 最新发布的关于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1]中制定了肝硬化的中医证型,分别为:肝气郁结证(含肝胃不和、肝脾不调)、水湿内阻证、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等,较1994年版有了较大改动,与临床的吻合度提高了许多.对于证的准确辨识和驾驭,在中医临床诊治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对证的称谓不尽相同,证的诊断标准也有区别.迄今为止,有关慢性肝炎辨证为湿热类的证名有湿热中阻、湿热蕴结、热重于湿、湿热并重、湿阻脾胃、肝胆湿热、热郁湿阻等,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患者大多表现为兼夹证、复合证,即使表现为单一证,如肝胃不和证,是肝郁多,还是胃不和重,令人难以把握,也成为影响疗效可靠性和重复性的重要因素.照搬生物医学模式的疗效评估方法,或简单地沿袭单一症状和体征的改变作为判别指标均不能及时、动态、客观、量化地表述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因证候由诸多临床症状、体征有规律组合在一起,多表现为复合证和兼夹证,具备动态性、集合性、变化性.如肝肾阴虚、湿热内蕴、瘀血阻络证,如何表述其临床疗效?为此,笔者提出单元证的概念,希望能弥补这些缺陷,通过降维的方式,对肝硬化患者四诊信息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了解临床单元证的表现及其构成方式,并通过单元证积分值的变化来制定疗效评估方案.现介绍单元证的分析和判断部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