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妇产科杂志》 >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作用

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作用

         

摘要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中国妇女的盆底电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自2011年10月起全国12家医疗单位开展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将产妇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产后6周开始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 对照组在家自行进行盆底肌训练。在产后6周、产后6个月、产后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电生理指标、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以及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评估生命质量)、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估性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截止于2013年6月共入组324例产妇, 其中对照组124例, 治疗组200例。产后6个月和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 治疗组盆底电生理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 Ⅰ类肌纤维肌力和Ⅱ类肌纤维肌力Ⅲ级及以上所占的比率, 治疗组产后6个月由产后6周的41.5%(83/200)和40.5%(81/200)分别提高到76.3%(145/190)和79.5%(151/190), 产后1年分别提高到80.6%(58/72)和80.6%(58/72), 对照组产后6个月由产后6周的66.1%(78/118)和56.8%(67/118)分别提高到71.8%(84/117)和78.7%(92/117), 产后1年分别提高到73.3%(33/45)和80.0%(36/45),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OP-Q分度Aa指示点在盆底康复锻炼后有改善,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产后6周时分别为(-2.2±0.7)、(-2.4±0.6)cm, 在产后1年时分别为(-2.5±1.1)、(-2.7± 0.6)cm, 两组分别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各指示点两组间无差异(P&0.05)。PFIQ-7评分和PISQ-12评分在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分别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妇女早期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 在1年内可明显改善产后妇女的盆底电生理指标, 并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有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