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摘要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后心脏植物神经活性的定量检测指标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04-04/2005-04在石家庄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冠心病患者34例,均自愿参加观察。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7例,对照组17例。①两组患者均佩带24h连续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在安静状态下休息15min后记录5min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即第一阶段(基线)时域指标。②观察组进行生物反馈训练结合放松训练,先听10min的自我松弛训练磁带,然后进行额肌生物反馈训练,每次训练约30min。对照组不进行生物反馈放松训练,而是静卧30min。记录观察组患者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最后5min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即第二阶段时域指标;同时记录对照组患者30min静卧过程中最后5min(第二阶段)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③在两组患者均休息5min后,分别记录其在接下来5min内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即第三阶段时域指标。分析指标包括全部正常窦性心动间期标准差、相邻正常窦性心动间期差的均方根、相邻心动间期之差大于50ms的心搏数占总正常窦性心动间期数的百分率及三角形指数,以上指标降低,心率变异性就降低,而且心率变异性降低程度与冠状动脉损伤的程度有关,病情越严重,心率变异性就越低。结果:进入结果分析观察组保持为17例;对照组中有些患者不配合,有效人数只有11例。①两组患者相应阶段的时域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在实验第二阶段的全部正常窦性心动间期标准差、相邻正常窦性心动间期差的均方根、相邻心动间期之差大于50ms的心搏数占总正常窦性心动间期数的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33~2.48,P<0.05)。在实验第三阶段,观察组患者相邻心动间期之差大于50ms的心搏数占总正常窦性心动间期数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2.26,P<0.05)。②观察组患者三个实验阶段的心率变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实验第二个阶段,所测得的全部正常窦性心动间期标准差和三角形指数均显著高于实验第一和第三阶段(t=-2.64~2.90,P<0.05)。结论:生物反馈放松疗法能明显提高患者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表明其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状态,增强心血管植物神经调节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