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骨水泥分布对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影响

骨水泥分布对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影响

         

摘要

cqvip:背景:以往国内外关于经皮椎体成形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黏度、椎体骨折数目及部位、椎体高度丢失和性别等方面。目的:预测与分析骨水泥分布对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71.4±5.3)岁,均进行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根据术后X射线片上骨水泥分布是否过椎体中线分为单侧组(13例13椎)和双侧组(27例27椎),依据骨水泥是否同时接触上下终板,单侧组分为A组(8例8椎,同时接触椎体上下终板)、B组(5例5椎,未同时接触上下终板),双侧组分为C组(11例11椎,同时接触椎体上下终板)、D组(16例16椎,未同时接触上下终板)。比较单、双侧组术前和术后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Cobb角,以及A、B、C、D组的患椎相邻上下椎体前、中柱压缩率和上下终板夹角改变程度。试验获得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单、双侧组术后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②A、B、C、D组术后1年的病椎相邻椎体前缘与中柱压缩率均高于术前(P<0.05),4组术后1年的病椎相邻椎体上下终板夹角均大于术前(P<0.05);③以D组作为参考的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组经皮椎体成形后相邻椎体压缩程度最大,是术后相邻椎体压缩改变的危险因素(P=0.003),B、C组不是经皮椎体成形后相邻椎体压缩改变的危险因素(P=0.065,0.660);④结果表明,经皮椎体成形后若骨水泥单侧分布且同时接近椎体上下终板,则相邻椎体骨折的趋势更大,以此预测该类型的骨水泥分布是经皮椎体成形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