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水土保持通报》 >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及其空间格局

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及其空间格局

         

摘要

[目的]分析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保护重要区域的空间变化特征和空间聚集特征,为区域划定“三区三线”、合理规划国土空间提供基础依据,为促进大湖流域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例,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借助InVEST模型、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和GIS空间分析方法,选取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水质净化等生态服务类型以及水土流失敏感性和水环境敏感性识别研究区生态保护重要区域,分析其空间变化特征。[结果]①2000,2010,2020年,研究区生态保护重要区域面积分别为6.34×10^(4),6.35×10^(4),6.28×10^(4)km^(2),地类以林地和水域为主,呈现“两边高,中间低”分布特征;②在2 km×2 km格网尺度下,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保护重要性在空间上显著聚集,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东西部山区等人为活动较少、生态保护良好的区域;低低聚集区主要分布在环鄱阳湖平原区,该区人类活动密集,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系统本身的某些功能与结构受损;③2000—2020年,生态保护重要性变化稳定区位于怀玉山区和鄱阳湖平原,增强区位于浮梁县、婺源县和鄱阳湖区,减弱区位于宜春市、萍乡市和鹰潭市。[结论]对于极重要和高度重要区域,稳定森林覆盖率和提升森林质量是首要任务,其次,应采取措施有效促进湿地恢复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达到遏制生境退化的目的。对于中等重要、一般重要和不太重要区域,应处理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人类活动较为密集的区域,应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在城市周边建立生态缓冲区,以此缓解生态空间生存压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