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机械通气患儿气管导管表面细菌生物膜形成及病原分析

机械通气患儿气管导管表面细菌生物膜形成及病原分析

         

摘要

目的观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儿气管导管(endotra-cheal tube,ETT)表面细菌生物膜(biofilm,BF)内细菌分布情况及BF形态学特征。方法以我院治疗的35例MV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第1次拔除或更换的ETT,经碘化丙啶(PI)和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刀豆蛋白A(FITC-ConA)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ETT-BF内细菌及胞外多糖(EPS)分布情况,并收集ETT表面和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1)35例MV患儿中,ETT表面细菌培养阳性31例(88.57%);17例ETT表面和下呼吸道分泌物同时分离出相同菌种,占ETT培养阳性的54.83%。在ETT-BF和下呼吸道分泌物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最常见。(2)CLSM观察可见,气管插管12 h后,ETT表面已出现细菌黏附;48 h时ETT表面可见大量短棒状或球状细菌黏附聚集,EPS较12 h时显著增多,初步形成BF结构;72 h左右细菌粘连成团块状,被EPS包裹,可见成熟BF结构形成;7 d后细菌粘连成大片状,在其周围可见散在的微菌落。(3)35例MV患儿中,19例发生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ed-associated pneumonia,VAP)。其中经口插管10例,经鼻插管9例。结论MV时细菌极易在ETT表面黏附,形成细菌BF。ETT表面细菌定植及BF形成与长时间MV患儿伴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