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妇幼保健》 >羊水栓塞患者凝血功能 血小板活化因子及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水平变化情况分析

羊水栓塞患者凝血功能 血小板活化因子及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水平变化情况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羊水栓塞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水平变化情况,旨在早期做出预警反应、评定羊水栓塞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状况,为早期防控、降低羊水栓塞发生率、减轻栓塞相关事件对产妇机体损伤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2020年5月天津市宁河区医院收治的羊水栓塞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并比较羊水栓塞患者母婴结局,且收集和观察患者栓塞前(T0)、栓塞60 min(T1)及栓塞120 min(T2)时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PAF及sPLA2水平变化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凝血功能、PAF、sPLA2及三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产妇存活率(79.69%,51/64)高于死亡率(20.31%,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4,P<0.05)。新生儿活产率为79.69%(51/64)、窒息率为35.29%(18/51)、存活率为90.20%(46/51)。随着羊水栓塞进展,患者PT值、APTT值、TT值、PAF水平及sPLA2水平随之升高,FIB值随之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和存活的羊水栓塞患者PT值、APTT值、TT值、FIB值、PAF水平及sPLA2水平在时间、组间及交互作用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随着栓塞时间进展,死亡和存活的羊水栓塞患者PT值、APTT值、TT值、PAF水平及sPLA2水平随之升高,FIB值随之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0、T1及T2时刻,死亡的羊水栓塞患者PT值、APTT值、TT值、PAF水平及sPLA2水平均高于存活的羊水栓塞患者,FIB值均低于存活的羊水栓塞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凝血功能值、PAF、sPLA2水平及三者联合检测的AUC分别为0.762、0.735、0.583及0.819,灵敏度分别为74.42%、66.28%、52.33%及81.40%,特异度分别为74.44%、66.67%、57.78%及94.44%。结论 加强产妇凝血功能检测,同时联合PAF、sPLA2水平同步检测,有助于提高羊水栓塞早期诊断率、评定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继而为临床救治提供更加全面客观的数据支撑,降低羊水栓塞致死率,改善预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