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大豆科学》 >大豆利用难溶磷源基因型差异(英文)

大豆利用难溶磷源基因型差异(英文)

         

摘要

来源于不同pH土壤上的各种大豆基因型利用难溶性磷源有明显差异。采用分别代表着南方、西北和东北本地品种三种基因型大豆,研究它们生物量、磷素积累、分泌的有机酸、根际pH和磷素利用效率(PUE)的差异。三种基因型大豆都比较偏爱Al-P,然而,绥农10号和泥巴豆在利用Al-P时,生物量比Na-P分别少8.5%和9.4%,比Ca-P和Fe-P分别多5.3%和11.8%,6.4%和42.2%。新大豆1号利用Al-P时生物量比Na-P、Fe-P和Ca-P分别多1.4%、20.8%和40.8%。地上部、根系和根瘤含磷量变化范围分别在1.37~2.47 mg/g、1.39~3.04 mg/g和3.20~4.73mg/g。绥农10号、新大豆1号和泥巴豆最大总磷含量分别出现在Al-P、Fe-P和Fe-P条件下。泥巴豆根系分泌的有机酸表现出下面的顺序:草酸>乳酸>苹果酸;新大豆1号表现为:乳酸>苹果酸>丙二酸>草酸>柠檬酸;泥巴豆表现为:苹果酸>草酸>乳酸>柠檬酸>丙二酸。无论供给哪种形态磷源,根际pH变化范围为5.48~6.52。新大豆1号磷素利用效率比绥农10号和泥巴豆高,绥农10号、新大豆1号和泥巴豆最大磷素利用效率分别出现在Al-P、Al-P和Na-P源条件下。这些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生长和磷吸收对各种难溶磷源的反应不同,各基因型磷素利用差异与根系分泌物和根际pH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