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心理学报》 >资质过剩感对个体绩效的作用效果及机制:基于情绪−认知加工系统与文化情境的元分析

资质过剩感对个体绩效的作用效果及机制:基于情绪−认知加工系统与文化情境的元分析

         

摘要

近年来,资质过剩作为一种特殊的个人−环境不匹配现象,引发了较多学者的关注,但相关研究结论尚有争议。对包含383项独立研究、945个效应值及575061个研究样本的321篇文献开展元分析:(1)直接效应检验表明,资质过剩感与消极情绪(愤怒、无聊)显著正相关,与积极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不显著;在个体绩效方面,资质过剩感与消极角色外行为(反生产行为、离职)显著正相关,与积极角色外行为(创新、组织公民行为等)和任务绩效的相关性不显著。(2)结构方程模型元分析表明,资质过剩感能够通过增强消极情绪,进而增加消极角色外行为、减少积极角色外行为和任务绩效;能够通过增强积极自我概念,进而增加积极角色外行为和任务绩效、减少消极角色外行为;(3)集体主义文化倾向在资质过剩感通过情绪−认知加工系统影响个体绩效的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在高集体主义文化情境中,资质过剩感对消极情绪的负向影响较弱,且能对积极自我概念产生正向影响;在低集体主义文化情境中,资质过剩感对消极情绪的负向影响较强,且能对积极自我概念产生负向影响。(4)资质过剩感与个人−工作匹配相关性较强,与个人−组织匹配相关性较弱;与二者相比,资质过剩感对压力感、离职的预测效果最强。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资质过剩感对个体绩效的复杂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并为组织如何管理资质过剩员工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